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企业文化都给予了重视,认为企业管理进入了“文化制胜”的时代,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常青藤”,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在强调企业文化的同时却忽视了企业制度的重要作用—弥补企业文化功能盲区以及保障企业文化。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与制度的特点及关系的阐述,探讨和提出对制度与文化的平衡性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键字] 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 共存
前言
当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管理的历史划分为:技术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并认为当今时代是“理性管理没落的时代”,是“文化制胜的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大量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进行比较,但大多研究将企业制度置于企业文化的阴影之下。这不仅不利于人们认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内涵和本质,而且不利于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同步建设和创新。现在也有少数学者开始意识到企业在运用文化进行管理时,不能过分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基础理论
文化是中国很早就有的一个词汇,指“文治教化”。纵观历史,我们可以从以下基础理论来源探究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内涵和关系。
1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20世纪上半叶,管理学界出现了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众多学派,出现了所谓的“管理理论丛林”现象,但却没有一个学派能够彻底解决美国的管理问题,因此美国的经济在这一时期一落千丈,渐渐地落后于欧洲各国。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但发展至今,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尚未统一。
关于企业文化的结构,有很多划分方法。企业文化的“三层次”结构理论得到了较多的认可,即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层(企业成员共同悟守的基本信念等,由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等企业的意识活动组成),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结构,是结构中的稳定因素,是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制度文化层(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制度等,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中的组织、制度、环境、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等),是企业文化的主体结构,是企业文化的承载着,体现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形成企业的重要特色;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企业的标识、企业的信誉、企业行为、企业形象等),使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以外在的表层形式体现核心层和基本层的水平、规模和特色。
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从国内外开展企业文化比较成功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约束功能(5)规范功能(6)辐射功能
2企业制度的基础理论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按公司制要求建立的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制度经济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在经济生活中,人为地制定出来的,构成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约束,其基本功能就是为经济提供服务)。经济制度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两个层面。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特定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由此决定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核心内容;具体经济制度则是一定社会经济活动中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也就是说,是构成制度的各种要素的具体综合方式及其行为规则等。企业制度的功能:(l)导向功能。企业制度对其组织成员具有强制的行为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的互补性。企业制度对组织成员的凝聚是通过强有力的外在控制手段实现的,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是外生的,具有强制性。企业制度的特点: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硬系统,体现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一种硬约束。企业制度强调了企业管理工作的理性化、程序化与标准化,这使得企业管理重物质、轻精神。企业制度的硬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组织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动力与活力。
二、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质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既存在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相互促进
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的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有一种新的制度形成。文化与制度是互动的、交替攀升的。
2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
企业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3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
企业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企业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4 企业制度与制度文化的概念不同。
制度和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企业制度的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企业制度最多只能是管理者个人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企业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普遍接受并自觉遵守时,企业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订立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即参与文化。
5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永远并存
企业制度再周全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企业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企业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企业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三、制度与文化共存
企业在处理制度与文化的平衡性问题上往往顾此失彼或者两者皆失,鉴于制度与文化的特点及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认为在制度与文化的平衡性问题上要找出一个明确的分割点是不可能的,但企业在处理制度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应把握二者共存这一关键。
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辅助型、配套型的战略措施的层次上。企业文化要突出个性企业文化应该突出企业自己的特性,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做适合本企业的文化精髓。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群体文化,是流而不是源。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哲学,不同的管理制度强化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能不断地推动企业管理再造进程,促进经营机制转变和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并能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相统一、相促进,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形成有企业特色,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竞争力。
[关键字] 企业文化 企业制度 共存
前言
当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将企业管理的历史划分为:技术管理阶段、制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并认为当今时代是“理性管理没落的时代”,是“文化制胜的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大量研究中,不可回避的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进行比较,但大多研究将企业制度置于企业文化的阴影之下。这不仅不利于人们认识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内涵和本质,而且不利于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同步建设和创新。现在也有少数学者开始意识到企业在运用文化进行管理时,不能过分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对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基础理论
文化是中国很早就有的一个词汇,指“文治教化”。纵观历史,我们可以从以下基础理论来源探究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内涵和关系。
1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20世纪上半叶,管理学界出现了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系统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众多学派,出现了所谓的“管理理论丛林”现象,但却没有一个学派能够彻底解决美国的管理问题,因此美国的经济在这一时期一落千丈,渐渐地落后于欧洲各国。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发展。但发展至今,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尚未统一。
关于企业文化的结构,有很多划分方法。企业文化的“三层次”结构理论得到了较多的认可,即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层(企业成员共同悟守的基本信念等,由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等企业的意识活动组成),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结构,是结构中的稳定因素,是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制度文化层(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制度等,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中的组织、制度、环境、经营方式、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等),是企业文化的主体结构,是企业文化的承载着,体现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形成企业的重要特色;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企业的标识、企业的信誉、企业行为、企业形象等),使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以外在的表层形式体现核心层和基本层的水平、规模和特色。
作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从国内外开展企业文化比较成功的企业来看,企业文化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约束功能(5)规范功能(6)辐射功能
2企业制度的基础理论
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按公司制要求建立的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制度经济研究的主要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在经济生活中,人为地制定出来的,构成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约束,其基本功能就是为经济提供服务)。经济制度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两个层面。社会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特定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由此决定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核心内容;具体经济制度则是一定社会经济活动中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也就是说,是构成制度的各种要素的具体综合方式及其行为规则等。企业制度的功能:(l)导向功能。企业制度对其组织成员具有强制的行为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的互补性。企业制度对组织成员的凝聚是通过强有力的外在控制手段实现的,组织成员的凝聚力是外生的,具有强制性。企业制度的特点:企业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硬系统,体现在管理中的作用是一种硬约束。企业制度强调了企业管理工作的理性化、程序化与标准化,这使得企业管理重物质、轻精神。企业制度的硬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组织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动力与活力。
二、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文化与制度”的认识经常陷入一种误区,把二者对立起来,或把二者混为一谈,分不清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实质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既存在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1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相互促进
当管理者认为某种文化需要倡导时,他可能通过培养典型人物的形式,也可能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推展和传播。要把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则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人们普遍认同一种新文化可能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而把文化“装进”制度,则会加速这种认同的过程。当企业中的先进文化或管理者倡导的新文化已经超越制度文化的水准,这种文化又在催生有一种新的制度形成。文化与制度是互动的、交替攀升的。
2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表现形态不同
企业制度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
3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演进方式不同
企业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企业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从制度到文化,再建新制度,再倡导新文化,二者交互上升。企业管理正是在这种交互上升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臻于完美。
4 企业制度与制度文化的概念不同。
制度和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但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企业制度的内涵未被员工心理认同时,企业制度最多只能是管理者个人的“文化”,至多只反映管理规律和管理规范,对员工只是外在的约束;当企业制度内涵已被员工心理普遍接受并自觉遵守时,企业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比如,企业要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先订立一项制度,时间长了,员工心理接受了这一制度内涵,制度变成空壳,留下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即参与文化。
5 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永远并存
企业制度再周全也不可能凡事都规定到,但企业文化时时处处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起约束作用。企业制度永远不可能代替企业文化的作用,也不能认为文化管理可以替代制度管理。由于人的价值取向的差异性、对组织目标认同的差异性,要想使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光靠文化管理是不行的;实际上,在大生产条件下,没有制度,即使人的价值取向和对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也不可能达成行动的协调一致。
三、制度与文化共存
企业在处理制度与文化的平衡性问题上往往顾此失彼或者两者皆失,鉴于制度与文化的特点及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认为在制度与文化的平衡性问题上要找出一个明确的分割点是不可能的,但企业在处理制度与文化发展的问题上应把握二者共存这一关键。
企业文化应该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辅助型、配套型的战略措施的层次上。企业文化要突出个性企业文化应该突出企业自己的特性,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实际情况出发,量身定做适合本企业的文化精髓。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群体文化,是流而不是源。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哲学,不同的管理制度强化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企业文化。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能不断地推动企业管理再造进程,促进经营机制转变和干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并能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相统一、相促进,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形成有企业特色,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