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改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结局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改善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结局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和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各大数据库,检索文献发表日期截止至2018年6月,检索所有使用宫腔灌注G-CSF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结局的相关文章,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结果

本文共纳入17篇文献,不同研究中干预措施基本一致(宫腔灌注G-CSF)。宫腔灌注G-CSF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厚度变化值、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G-CSF组周期取消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7,95% CI =0.28~0.48,P<0.000 01)。纳入文献研究的发表偏倚程度并不大。

结论

宫腔灌注G-CSF可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减少周期取消率,但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G-CSF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鼻内镜术式与开放术式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5月发表的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用Stata12软件对其生存率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结果纳入了24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鼻内镜组与开放组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95%CI为72%~93%)、68%(95%CI为59%~77%);鼻内镜组与开放组2年无疾病生
B族链球菌(GBS)是围产期孕妇感染导致新生儿感染致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新生儿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早期侵入性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本文综述了金标准培养法、快速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在孕产妇检测GBS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孕周的孕妇采用何种检测方法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GBS的筛查和预防,达到降低母婴并发症的目的。
目的探讨按波塞冬分类标准对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人群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IVF/ICSI-ET治疗共1058例患者资料。根据月经周期第2日的情况决定促排卵方案,将其结果按波塞冬分类标准分为4类,探讨与临床妊娠结局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按波塞冬分类标准分为4类患者,年龄<35岁及窦卵泡数(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POR)人群行多周期体外受精(IVF)的累积活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16年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胚胎移植(ET)、并符合博洛尼亚标准的3391例POR患者临床资料,计算其单周期累积活产率和多周期累积活产率,采用Kaplan-Meier(KM)曲线评估乐观累积活产率和保守累积活产率,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质内显微注射(IVF/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第一周期IVF/ICSI助孕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卵泡期长效降调节方案的85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黄体期短效降调节方案的6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患者在平均年龄、不同体
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不良。2011年制定了POR诊断的博洛尼亚标准,方便用于临床结局的预测和咨询;2016年波塞冬组织提出了新的POR分类和标准,概念上从POR变为"低预后"。高龄为POR的主要病因。对于POR,各种诊断标准逐步统一,并且逐步考虑到临床应用的实用性,临床治疗方案倾向于个体化,但还需要大量临床数据和研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