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其他专业学科关系又相当密切,以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运用自己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我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及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入手,以期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教学质量,使自己的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更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策略 中职校
一、导语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电脑已逐步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它,学习离不了它,就连出行和娱乐等等都离不开它。而对于中职校学校的学生来讲,计算机的应用教育往往落后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再加上计算机应用教学软件的教育资源跟不上步伐,造成了为数众多的现实问题,怎样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现今存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中职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为社会做好服务的。纵观现今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的纲要脱离了新形势下的学生的需求;滞后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际操作不能紧密结合;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基础不好,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差,积极性不高。
自从高校扩大招生人数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学生的质量也逐年下降。尽管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教育部号召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由于大多数的家长教育观念难以转变----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成才之路,从根本上导致了至今为止也很难招到学习质量好的生源。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不了学习态度,入学时的计算机的水平高低不一。
(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那么一大部分学生一直认为,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就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后,拿到几个等级证书而已。这种传统的教学目标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太机械化了,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意识和上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忽略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充分及时地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才会更好地加以运用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为宗旨,计算机课程应为专业课程服务,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一般企业招聘工人要求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时还要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如使用计算机进行CAD绘图便是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考察项目。但现在,中职校的课程安排一般都是先分散地学习各种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课,时隔几日或多日后,才又将各种学科知识在计算机课程中加以“串联”,这样大多数学生有可能早就忘记了所学的其他学科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提升认识
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再加上众所周知的中国大陆应试教育影响,众多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各类型的理论知识方面。相关的实践也证明,实践也证明:如此“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根本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故而,计算机基础专业教师有必要跳出原有的不利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和思维”这一框架中解放出自己,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将教学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就学校管理层而言,也应尽量在对计算机基础教师的再教育中为其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如考察学习、鼓励进修培训之类。
2.设置独立的课程融入计算机知识
目前,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为数不少的中职校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处于缺失状态,甚至有教材而无课程,这也造成了计算机知识缺失。针对这一情况,中职校有必要根据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目标要求,除专业课程之外,进一步设置相关的文化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这一方面,也应相应注重收集内容:首先,可以选择诸如媒体报道、相关轶事之类真实材料,透过其中各种信息使学生领悟各种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可以选择一些类似于相关研究者对计算机基础的评议之类的理论性文章来“映射”计算机基础。第三,编写专业教材过程中,应注重收集知识,如加入对计算机基础中的文化背景成分、选择一些相关方面的课文、设置涉及计算机基础内容的习题等。
3.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此方面,主要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是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这一学科,其目标被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相关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这也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法”在其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故而,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若干相关的典型计算机运用成功或失败案例,在其间给学生机会对其加以分析、解释和讨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其有一个掌握。
第二是亲身体验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校现有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融入计算机基础的“氛围”。例如,通过小组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各小组营造一个来自不同场合的应用计算机情况,从而进行各种计算机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其实际操作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计算机操作的敏感性。
(三)使用合理的、人性化的学习成绩评价
一种学习成绩评价是否人性化,主要取决于能否正确、合理、科学的评价,学习成绩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我校主要看学生的实际操作,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注意及时指导,肯定学生成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层次的评价,在评价中增强学生协作能力。
四、总结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所谓“因材施教”,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需要记得:爱是最好的教育,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都来自于对学生的亲近,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学科特点,加上你独特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勇.計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23,(29): 36-3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十二五”规划 第六章十四条
[3]王璐璐.计算机与应用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会 第四版,2013
【关键词】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策略 中职校
一、导语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电脑已逐步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离不开它,学习离不了它,就连出行和娱乐等等都离不开它。而对于中职校学校的学生来讲,计算机的应用教育往往落后于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再加上计算机应用教学软件的教育资源跟不上步伐,造成了为数众多的现实问题,怎样改变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现今存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中职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为社会做好服务的。纵观现今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目前的计算机教学的纲要脱离了新形势下的学生的需求;滞后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际操作不能紧密结合;忽略了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的基础不好,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差,积极性不高。
自从高校扩大招生人数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学生的质量也逐年下降。尽管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教育部号召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由于大多数的家长教育观念难以转变----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是唯一成才之路,从根本上导致了至今为止也很难招到学习质量好的生源。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不了学习态度,入学时的计算机的水平高低不一。
(二)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有那么一大部分学生一直认为,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就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后,拿到几个等级证书而已。这种传统的教学目标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太机械化了,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创新意识和上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忽略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充分及时地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才会更好地加以运用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为宗旨,计算机课程应为专业课程服务,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一般企业招聘工人要求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时还要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如使用计算机进行CAD绘图便是很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考察项目。但现在,中职校的课程安排一般都是先分散地学习各种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课,时隔几日或多日后,才又将各种学科知识在计算机课程中加以“串联”,这样大多数学生有可能早就忘记了所学的其他学科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效结合。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提升认识
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再加上众所周知的中国大陆应试教育影响,众多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各类型的理论知识方面。相关的实践也证明,实践也证明:如此“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根本难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故而,计算机基础专业教师有必要跳出原有的不利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纯讲授知识和思维”这一框架中解放出自己,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将教学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就学校管理层而言,也应尽量在对计算机基础教师的再教育中为其提供跨文化交流机会,如考察学习、鼓励进修培训之类。
2.设置独立的课程融入计算机知识
目前,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为数不少的中职校在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处于缺失状态,甚至有教材而无课程,这也造成了计算机知识缺失。针对这一情况,中职校有必要根据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目标要求,除专业课程之外,进一步设置相关的文化课程。在教学内容选择这一方面,也应相应注重收集内容:首先,可以选择诸如媒体报道、相关轶事之类真实材料,透过其中各种信息使学生领悟各种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其次,可以选择一些类似于相关研究者对计算机基础的评议之类的理论性文章来“映射”计算机基础。第三,编写专业教材过程中,应注重收集知识,如加入对计算机基础中的文化背景成分、选择一些相关方面的课文、设置涉及计算机基础内容的习题等。
3.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此方面,主要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第一是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基础这一学科,其目标被定位于培养学生的相关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这也充分证明了“案例教学法”在其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故而,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若干相关的典型计算机运用成功或失败案例,在其间给学生机会对其加以分析、解释和讨论,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其有一个掌握。
第二是亲身体验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校现有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融入计算机基础的“氛围”。例如,通过小组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求各小组营造一个来自不同场合的应用计算机情况,从而进行各种计算机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体验其实际操作的特点,从而提高对计算机操作的敏感性。
(三)使用合理的、人性化的学习成绩评价
一种学习成绩评价是否人性化,主要取决于能否正确、合理、科学的评价,学习成绩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我校主要看学生的实际操作,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注意及时指导,肯定学生成绩,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多层次的评价,在评价中增强学生协作能力。
四、总结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所谓“因材施教”,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需要记得:爱是最好的教育,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都来自于对学生的亲近,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学科特点,加上你独特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实际操作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同时,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勇.計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文汇,2023,(29): 36-3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十二五”规划 第六章十四条
[3]王璐璐.计算机与应用 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会 第四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