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项借助文字進行思维的心智活动。写作能力是写作过程中比较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往往直接决定写作活动(包括感知、构思和表达等)的成败。而写作关键能力就是观察能力、联想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写作关键能力是高考作文的考查重点。
  纵观2017年全国高考10道作文题,诸如“中国关键词”“读名句”“我的(或看)高考”“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重读长辈这部书”“预测”“车”“人生要读三本大书”“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这些话题无不要求考生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出发,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悟,甚至在山东卷和北京卷作文题目中有“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请展开想象”这样明确的要求。可见,作为写作关键能力之一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又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如苏州大学王家伦教授在著作《作文就是联想与想象》中指出: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联想能力的提高。
  一、联想力的内涵及作用
  读题,是考场写作的第一能力。其实,有很多作文题目尤其是高考作文,试题难度不大,考生容易进入话题,大多数考生能审准题意,写作时也不会偏题,但难在深入话题,重在写作的难度,所以精彩的作文并不多见,而相当数量的考场作文由于缺乏联想而立意局促、材料单薄。因为能否写出精彩的考场作文关键在于考生对作文材料有没有独到的感悟和发现。而独到的感悟和发现是建立在考生平时积累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力来完成的。精细体察命题词语、命题材料、命题话题,会产生联想;深入思考命题的内涵底蕴,会产生联想;选材构思等写作环节需要借助联想来勾连。种种联想的扩散、引申来开掘题目的内涵,从而获得命意方面的启示。可见,联想力是考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所必备的一种关键能力。
  何为“联想力”?简言之,联想力就是由某一人物、事物或概念而想起其它有关的人、事物或概念的思维能力。联想力在写作过程中经常用到,它是从事写作的一种不可或缺极为重要的能力。联想主要是以表象为基础的,因此也称为“表象组合”。所谓表象,就是人脑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它直接反映客观事物的形貌。由于客观事物的联系方向主要有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联想的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纵向联想法和横向联想法。纵向联想法,主要依照事物的产生、发展、结局的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顺序进行联想。运用纵向联想法构思文章,有助于了解事物发展的脉络,提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同时,了解事物的过去,也便于掌握它的现在,预测它的未来。横向联想法是从一种事物推及到其差不多同时存在的另一些事物的联想方法。横向联想法主要包括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和反向联想等。
  联想力有助于考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把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联想在写作中的运用,可以通过调遣材料,围绕话题展开联想,向古今中外各个方向联想相关、相似、相反的事物或人物,解决“没什么可写”的问题,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文章思路。还可以借助联想驰骋思绪,放飞思想,由表层的联想到内在本质的思考,提炼和深化主题,有助于运用托物言志、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借景抒情等构思和表达技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为此,作文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对联想力的思维训练。
  二、联想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联想运思是培养写作关键能力的一种策略,体现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并不需要我们教给学生些什么,我们只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特定的语脉,来调动他们的积累,激发他们的联想动力。那么,如何实践与培养呢?笔者以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例开设了一次联想运思的思维训练展示课。在课堂上,笔者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写作规律,避开常规的诸如用某一个图像、某一组词语等发散联想思维训练课的流程,合理安排读写内容和采取联想运思训练策略,按照研读样本→体察文本→汇集信息→操练片段的教学流程,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已有联想图式,构建有内在联系的写作思维图式,使思维训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修正、丰富写作图式,提升联想力。
  1.建构同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倡导的“关键能力”主张,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而是能够运用囊括知识、技能在内的心理的、社会的资源,能够在特定的语脉中应对复杂课题的种种能力。联想力作为其中的一种自主行动的能力,需要健全活动主体的元认知。为此,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一篇与“车”相关范文——张炜的散文《木车的激情》,让学生阅读文章,将其中的联想的内容作出标记,思考文章中都用了哪些方式来联想,初步感受联想对于文章表达的作用。
  在集体交流时,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想象”“遥想”等标志性的语言找到联想的内容,分析联想的作用,感受文章能够围绕“木车的激情”的内涵大胆展开联想的妙处。例如开头联想到现代人及其交通工具与文中孔子及其弟子乘坐缓慢的木车艰难求索而不知疲倦形成对比,突出“木车的激情”的强大和值得信赖。中间部分联想到政治,进一步深化“木车的激情”的内涵,突出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文章结尾这样写道:也许当我们现代人懂得一遍又一遍怀念木车的激情的时候,才会走向自己的觉悟。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来分析以“木车”为代表的“传统文明”与以“轿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现状的忧思与批评!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这些联想,文章将会怎样?我们试着去掉这些联想内容,重新审视文章,发现大体框架还是具备的,但是文章显得单薄浅泛。相反,有了这些联想内容,文章容量增加了,事件的背景、原因等相关要素得到必要的补充,层次感明显增强。它可以不受时空局限,让思维纵横驰骋,可以连接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可以让作者极大地发挥个体创造性,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塑造艺术形象。经过交流我们归纳出各类联想的作用:   由此及彼的相关联想——豐富内容
  由昔到今的纵向联想——揭示规律
  由正到反的相对联想——衬托主体
  由点及面的类似联想——体现广泛
  由浅入深的渐进联想——突出主题
  2.顺应转化
  结合范文的讲解,学生习得了一些联想的知识与方法,了解了联想的作用。然而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还是不够的,如何刺激、唤醒学生去挑选调用既有的潜在的符合作文情境的联想方法加强联想力训练呢?那就需要。引导扶持学生感知,构建整合联想力的作文图式,激励学生去完善自己的作文图式库,将理论用于实践。于是顺势亮出作文题目。
  2017江苏高考作文题: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看到这个题目,能够联想到哪些内容?让学生围绕“车”从多方向、多角度去纵横向联想,把自己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小组交流时,发现学生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展开联想,内容丰富多彩:婴儿车、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汽车,挖掘机、绿皮火车、动车和高铁,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
  通过联想,学生打开了思维之门,拓宽了思路。学生由题目材料从时代、情感、观念、哲理等角度展开联想。“车”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从自行车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联想内容转化意蕴丰厚。
  3.巩固优化
  思维训练中,不仅要有丰富的联想内容,还要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对所汇聚的材料加以甄别,进行筛选。因为联想内容有的可能与主题直接相关,有的也可能与主题无关,这就需要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那些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组合到文章中去。于是进入第三环节:筛选联想内容,整合优化材料写成关于“车”的片段,力求在主题上有所突破。
  一般5分钟时间学生就能完成一个片段。例如:
  前日我无意翻看妈妈的日记,其中的一段话却改变了我的看法:家中刚有自行车,母亲不大会骑,下午回家给我喂奶,歪歪斜斜地骑车回来,路上摔过几次,也不管路人如何取笑,总是拍拍灰又上车骑走。在这份记录中,那辆自行车不是为了将人送去远方,而是为了将一个母亲和她的爱带回家。
  由此,我不禁又忆及一段段关于车的往事:小学上学路上,逢着大雨,我坐在爸爸的电瓶车后座,猫着腰钻在他的雨披下,那时天地都是冰冷苍茫的一片,只有胸前爸爸的后背温暖宽厚;第一次独自乘公交车回家,透过车窗看到,秋夜细雨中,妈妈撑着一把小伞在车站微微的灯光下等我;今日上学,爸爸妈妈一同驾驶着小轿车送我,车内气氛暖暖,给人安心感……
  这两个片段联想自我生活,从自己的身边去搜集材料,组织材料,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赋予生活的气息。再如:
  我很喜欢外媒介绍重庆时用的标题《下一站,厨房》,充满了烟火气、生活气息。山城重庆,城市傍山而建,错落复杂,轻轨铁路不可避免地穿楼而过。这本是一件扰民的事,却因着车、家与远方的联系,因着“车居情结”而诗意顿生。
  这个片段联想到新闻媒体,具有新颖性,有了对社会生活的感悟。
  林清玄年少时最爱的便是等待着,等待台南的绿皮火车飞驰过铁轨,然后将脸贴在铁轨上感受火车残留的温度。成年后,当他第一次坐上淡水线驶向台北的火车,竟是热泪盈眶。他说:“远方,并不太远。”上世纪简陋的绿皮火车,对林清玄而言,是对远方的渴望,是对年少梦想的追逐。车,见证了一颗年轻炽热的心脏的跳动,也为每一位游子勾勒出了锦绣前程的蓝图。
  这一片段联想到“林清玄”这一文化名人深入到对人生的思考。另外,还有巧妙联系到教材中的材料来展开联想的。例如:
  车,在时代的变迁里,不只是一支射向梦的靶心的箭,也是世间温情的载体。杨绛笔下的车匠老王,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支撑起了上世纪杨绛一家最艰辛的岁月。善良的老王,即使是在不收取杨绛家人工钱的情况下,用那辆三轮车在医院和杨绛家之间来回奔波,坚持每天给杨绛家送鸡蛋。尽管后来老王离开了杨绛的生活,但那辆三轮车和老王无私的奉献,还是永远地存留在了杨绛的记忆里。在细碎的生命长河里,给人以灵魂的安抚。
  叶圣陶先生曾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调动生活积累,靠的就是联想。通过上面几个片段作文的展示,我们不难发现联想要求我们如何去组织材料:看到一个标题,或者一个事物,要从对象出发,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相关、相反的横向或者是过去到现在到未来的纵向联系,由此及彼的联想。这样就能打开我们的思维,拓展文章内容。联想的内容归根结底都跟社会人生有关,平时应多领悟社会,思索人生。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联想力训练的要领:感受对象→寻找特点→纵观历史→联系社会→感悟人生→确立中心。可见,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插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三、联想力培养的反思与建议
  培养训练学生在写作中的联想力,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想!“联想”这两个字,“联”的左边是“耳”,“想”的右上角是“目”,“想”的下方是“心”,而且是有“关”联的。这就是说,要熟练运用联想,还得需要平时多积累:积累生活,积累知识,多倾听、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所以,在联想力的训练中,一要注意扩大学生的表象积累,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二要学习联想的知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联想因素,让学生懂得联想的本质、种类和特性,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三要遵循联想规律,不能牵强附会,联想既要丰富,还要合理,要符合事物特征和生活逻辑,要联想有意义的内容并且力求新颖独特。
  联想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联想的方式离不开具体的联想内容,而联想的内容又受到主题的制约。若联想内容恰当、准确,就会使满文生色。若胡思乱想,不着边际,天马行空,脱离主题,就会得不偿失。如教材中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为了反衬古都秋之“浓”,特地联想到了“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但是,如果这一部分的篇幅过大,就会喧宾夺主,破坏全文的意境。所以联想运思要围绕主题的要求,按规定内容逐层展开,进行定向和多向设计,锻炼联想力的发散性、选择性和幅合性。从学生的读写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多向联想训练题,以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多向联想扩大思维的容量,并用有内在联系的几种事物来共同表现主题的能力。然后,设计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定向训练题,以期熟能生巧,使所联想的种种内容共同来表现思维的主题。
  通过“车”的联想力思维训练,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习了写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实践的能力,一步一步地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这不仅仅关注了车本身,更放眼历史人生,放眼社会,与生活、人生、社会对话,联想的广度越宽,文章的立意就越显得丰富深远一些。当思维的门打开了,学生会发现写作别有洞天。他们就会选择有内容、有深度、有新意的材料写,就能写出一篇内容丰富、立意深刻的与众不同的文章来。由此可见,有效的作文指导不但要重视写作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写作思维训练的实践表达应该是写作课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写作联想力的实践表达只有以生活为源泉,以意旨为轴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将生活和感悟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让他们替自己说话,写出精彩的文章,才能达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境界。
  [注:本文既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普通高中教学设计的评价研究”(课题编号B-a/2015/02/008)的研究成果,也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提升写作关键能力的作文图式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B-b/2016/02/187)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著名特级教师温州市初中语文教研员阙银杏说:“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角度去观照,并不是考试所能企及的。但考试是手段,是杠杆,通过考试可以在某些方面反映出我们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考试,同时也是对教学、教材产生的极其有意义的一次革命。”由此可见,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当下正推广使用的统编新教材极具指导性的意义。  因此,仔细研读统编新教材,领悟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理念对试卷
摘 要 我们无法忽视名著助读系统的必要性。名著助读APP是为师生语文名著教学提供精准助读推送服务的手机应用。助读推送应该接纳无打扰、无干预理念。助读精准推送的核心是一套推荐机制,根据读者的行为数据分析,为用户推荐符合其阅读需求的助读内容。助读推送的意义还在于应对助读资源过载。助读资源获取可以采用超链接搬运工、循环流转内生的策略。名著助读APP易用性实现的关键,在于助读资源的呈现和组织方式。本文以名
摘 要 概而言之,《短歌行(其一)》含有五个意脉层次:第一个意脉层次是诗人生动表达深沉的忧思,第二个意脉层次是诗人委婉表达求贤之心,第三个意脉层次是诗人想象天下人才前来归附,第四个意脉层次是诗人设想人才无主可侍,第五个意脉层次是诗人描绘宾主共图大计的美好蓝图。五个意脉层次既界限分明,又逐级递升,共同营造了和谐圆融的抒情意境。  关键词 《短歌行》;意脉层次;演进路径  选入统编语文必修教材的《短歌
自建气象站    因嫌英国气象局发布的天气预报太不靠谱,英国北约克郡的西蒙·坎斯克自己建立了一个气象站,每日在网上发布24小时天气预报。当地农场主大赞坎斯克的预报比官方预报准确多了。  现年47岁的坎斯克住在北约克郡达格尔比村。他和邻居都对英国气象局发布的预报感到十分沮丧。坎斯克下决心自己建气象站,为此他花费了1000英镑。他的气象观测设备安装在自家屋顶的烟囱上。虽然预报范围仅为达格尔比村周围10
巧取皇冠  梅里夫人应邀出席A国国王的招待会。国王在15平方米的豪华地毯正中放了一顶金光闪闪的皇冠,他大声宣布:“各位来宾,谁能不走上地毯就拿到这顶皇冠?只能用手,不准使用其他任何工具。谁能拿到,我就把它送给谁。”人们聚在地毯周围争先恐后地伸出了手,但谁也够不到皇冠。这时,梅里夫人微笑着说:“我来试试!”她轻而易举地拿到了皇冠。你能猜出她用了什么方法吗?  答案:把地毯从一端卷起来,慢慢接近王冠。
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是思维发展和提升。而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隐含着两个问题:第一是发展怎样的思维?第二是思维往哪里提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这样解释:“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感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思维品质的提升。”由此可见,谈思维的发展,主要涉及发展对象问题,谈思维的提升,主要
语文是一个民族性很强的学科,是否能从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中汲取长期积累的有益经验,丰富提升当代写作教学,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介绍张志公先生写作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并基于他的写作训练观,分析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板块,以一个新的视角丰富语文教师对这套教材的理解与使用。   一、把握传统写作训练:原则、步骤与方法   与叶圣陶、吕叔湘并称“三老”的张志公先生,自上世纪60年代初便在搜集、整理大量传统语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思维磨砺应注意贴紧文本,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周密地阐析、论证或说明,并将博弈意识、会通意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同时,还应注意顺势、克势、造势的统一。顺势是指顺应文本的情思之势、学生的思维之势、教学规律的发展之势;思维的克势不是为了纯粹的战胜或消灭对方思维,而是指在“交锋”过程中,对学生或教师,学者或作者的思维构成一种挑战,形成思维的互相激荡与触发之势,进而浴火重生;造
我翻过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寻找你的脚步;我走过黄沙漫天的撒哈拉大沙漠,追寻你的踪迹:我淌过深不见底的太平洋,跟随你的身影……然后,我停了下来,因为,你无处不在。  你诞生多久了呢?自有人类起,你就存在了。已记不清你于何时诞生。只知道你一直在不断成长。在这个星球上,你的脚印遍布了每一寸土地。于是,我追随着你,踏上那遥远的旅程。  我跟随着你来到一片被后人称为“拉丁美洲”的土地上,那里生活着朴素的玛
干湿两用抹布    在学校里擦玻璃时既要干抹布,又要湿抹布。如果是站在高处擦玻璃,为了换抹布,还得自己爬上爬下或者请同学帮忙,这多麻烦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中学生产生了一个小创意。就是在一个塑料袋底下里外两面各放一块抹布,用针线把它们的一个角,隔着塑料袋缝起来。把其中一块弄湿,另一块是干的。把塑料袋套在干抹布上,就可以用湿抹布了。要用干抹布,正好相反,把塑料袋翻到湿抹布上就可以了。是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