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是起步“十四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科学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于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定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抓紧完成《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编制工作,对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勇。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天津作为”。结合我市实际,请您谈谈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有哪些考虑?
陈勇:科学编制好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事关全局和长远高质量发展。我们在编制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将天津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之中,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中,围绕天津“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以新时代、新理念去谋划,着力构建天津长远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着眼于新发展阶段,编制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首先,要以长远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五个原则: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约束倒逼发展转型;坚持开放发展,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次,要展现天津在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一带一路”层面,发挥海陆交汇枢纽和战略支点作用。天津背倚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面向东北亚,畅通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三条通道,参与中蒙俄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枢纽,是工业产品的出口地、制造服务的输出地和对外投资的前沿地。因此应进一步突出航运枢纽功能,发挥国际贸易优势,提升国际合作影响力,建设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枢纽。二是在环渤海层面,担当世界级湾区高效协同发展的引擎和枢纽责任。天津是促进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引擎,需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与国际贸易职能,做湾区中心城市;提升航运服务职能,做面向东北亚的京畿门户;建设成为促进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世界名城。三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层面,落实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促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按照“一基地三区”协同发展定位,应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由双城联动向多城联动转变,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最后,要在落实国家战略、发挥区域引擎作用中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天津是我国直辖市之一,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引擎,是北方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绿色生态城市。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践行“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把天津建设成为“促进环渤海地区发展的世界名城,一座开放活力之城、智能科技之城、幸福宜居之城、生态魅力之城”,进而逐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记者: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如何把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过程变成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陈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过程中,我们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首要重点工作和重大政治要求,坚持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质量发展,落实“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要求,实现空间睿智增长、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重塑“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市域城镇发展格局和“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
構建“一市双城多节点”城镇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集聚,统筹市域空间资源,提升“津城”“滨城”紧凑度,防止蔓延连续发展,同时强化武清、静海、宝坻、宁河、蓟州区域功能,塑造“一市双城多节点”市域城镇发展格局。“一市”指中心城市,是天津市城市功能提升、居民集聚生活的核心载体。重点要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支撑城市功能与经济产业提升发展,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活力宜居城区。“双城”为“津城”与“滨城”,“津城”应纳入周边城镇组团统筹规划建设管理,重点提升核心区功能与活力,发挥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滨城”应向海拓展、临海布局,重点强化创新功能培育,集聚创新资源,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引擎。“多节点”指武清、静海、宝坻、宁河、蓟州等多个区域特色化城市节点,充分发挥区域性城市在优化空间、集聚人口、带动发展中的作用,承载京津冀特色化职能,培育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
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生态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要求,牢牢把握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要求,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高标准保护好湿地,建设好绿色生态屏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切实强化“山海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对接京津冀生态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三区”指北部盘山—于桥水库—环秀湖生态建设保护区,应通过山体修复、生态治理、林地保护、水源涵养等措施保障该区域的生态功能安全;中部七里海—大黄堡—北三河生态湿地保护区,应开展七里海湿地修复工程,加强永定新河生态廊道和潮白河生态廊道建设,严守生态红线,坚决守护“京津绿肺”;南部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应强化天津重要水源地职能。“两带”指西部生态防护带,应形成重要的生态屏障,保障京津生态廊道安全;东部国际蓝色海湾带,应严守海洋生态红线,严控围海填海项目,加强陆海关系修补,修复生态岸线。“中屏障”指“绿色生态屏障”,北接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和盘山、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区,进而与北京通州相连,南连北大港和团泊生态湿地保护区,并与河北雄安新区相连,补足了海河流域从山至海的中间部分,重塑了从蓟州盘山到大港湿地出海口的全域生态纵贯线,完善了京津冀区域生态格局。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天津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天津作为”。结合我市实际,请您谈谈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有哪些考虑?
陈勇:科学编制好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事关全局和长远高质量发展。我们在编制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将天津发展放在全国发展大局之中,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环渤海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中,围绕天津“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以新时代、新理念去谋划,着力构建天津长远发展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着眼于新发展阶段,编制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首先,要以长远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五个原则: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协调发展,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以生态约束倒逼发展转型;坚持开放发展,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其次,要展现天津在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一带一路”层面,发挥海陆交汇枢纽和战略支点作用。天津背倚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面向东北亚,畅通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三条通道,参与中蒙俄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海陆交汇枢纽,是工业产品的出口地、制造服务的输出地和对外投资的前沿地。因此应进一步突出航运枢纽功能,发挥国际贸易优势,提升国际合作影响力,建设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枢纽。二是在环渤海层面,担当世界级湾区高效协同发展的引擎和枢纽责任。天津是促进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引擎,需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与国际贸易职能,做湾区中心城市;提升航运服务职能,做面向东北亚的京畿门户;建设成为促进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世界名城。三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层面,落实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促进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按照“一基地三区”协同发展定位,应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全方位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加快实现同城化发展,共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由双城联动向多城联动转变,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最后,要在落实国家战略、发挥区域引擎作用中实现自身战略目标。天津是我国直辖市之一,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引擎,是北方综合性门户城市和绿色生态城市。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践行“一基地三区”战略定位,把天津建设成为“促进环渤海地区发展的世界名城,一座开放活力之城、智能科技之城、幸福宜居之城、生态魅力之城”,进而逐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记者:在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如何把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过程变成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陈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过程中,我们要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首要重点工作和重大政治要求,坚持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质量发展,落实“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要求,实现空间睿智增长、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重塑“一市双城多节点”的市域城镇发展格局和“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
構建“一市双城多节点”城镇格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集聚,统筹市域空间资源,提升“津城”“滨城”紧凑度,防止蔓延连续发展,同时强化武清、静海、宝坻、宁河、蓟州区域功能,塑造“一市双城多节点”市域城镇发展格局。“一市”指中心城市,是天津市城市功能提升、居民集聚生活的核心载体。重点要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支撑城市功能与经济产业提升发展,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设活力宜居城区。“双城”为“津城”与“滨城”,“津城”应纳入周边城镇组团统筹规划建设管理,重点提升核心区功能与活力,发挥城市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滨城”应向海拓展、临海布局,重点强化创新功能培育,集聚创新资源,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引擎。“多节点”指武清、静海、宝坻、宁河、蓟州等多个区域特色化城市节点,充分发挥区域性城市在优化空间、集聚人口、带动发展中的作用,承载京津冀特色化职能,培育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
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生态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要求,牢牢把握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要求,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高标准保护好湿地,建设好绿色生态屏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切实强化“山海林田湖草”的系统保护,对接京津冀生态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市域生态格局。“三区”指北部盘山—于桥水库—环秀湖生态建设保护区,应通过山体修复、生态治理、林地保护、水源涵养等措施保障该区域的生态功能安全;中部七里海—大黄堡—北三河生态湿地保护区,应开展七里海湿地修复工程,加强永定新河生态廊道和潮白河生态廊道建设,严守生态红线,坚决守护“京津绿肺”;南部团泊洼—北大港生态湿地保护区,应强化天津重要水源地职能。“两带”指西部生态防护带,应形成重要的生态屏障,保障京津生态廊道安全;东部国际蓝色海湾带,应严守海洋生态红线,严控围海填海项目,加强陆海关系修补,修复生态岸线。“中屏障”指“绿色生态屏障”,北接七里海、大黄堡生态湿地保护区和盘山、于桥水库生态保护区,进而与北京通州相连,南连北大港和团泊生态湿地保护区,并与河北雄安新区相连,补足了海河流域从山至海的中间部分,重塑了从蓟州盘山到大港湿地出海口的全域生态纵贯线,完善了京津冀区域生态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