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豆夜宵”打造“深夜帝国”的商业逻辑”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n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班到深夜,是创业者李哲的工作“常态”。然而,每当深夜饥肠辘辘之时,打开外卖平台,往往只见肯德基、麦当劳两位大叔的身影,其他餐馆早已打烊。更何况,北京一到冬天,寒风凛冽,再饿也难有出门觅食的动力。
  前创业项目陷入瓶颈的李哲,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夜宵外卖!他认为,创业必须要找一个“大市场里的细分市场。”他立即进行市场调查。随后的一系列结论都印证着他的观点。
  2013年,夜宵还是空白市场,只有零星小餐馆、小商家能营业到晚上十一二点。
  而看未来,比之上一代,85、90后夜生活更为丰富,夜间生活服务需求也有潜力。同时相对白间外卖,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
  拼豆夜宵,开始成为李哲的新创业项目。而事实证明,拼豆夜宵从成立以来,一直维持着比白间外卖高得多的客单价,而这也使得拼豆夜宵的现金流较为充裕。
  深入线下,先重再轻
  在拼豆夜宵之前,李哲的创业项目是小区问问,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小区周围商家,为小区住户提供日常生活上门服务。然而,这些商家多为夫妻店,即使有意愿,也缺乏提供上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一个平台,小区问问对他们毫无约束力,服务问题自然无法解决。
  “要提供一个有保障的服务,需要有自己的服务支点。”李哲反思,上次创业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一开始就做平台。前期做平台虽然门槛低,模式轻,可以走得很快,但弊端也很明显,服务没有保障,公司走不远。
  这一次,李哲决定自营。所有的环节,自己先扎进去,在此过程中,通过提高效率,从而让平台变轻。
  李哲从线下开始干。他在线下布局总仓和门店,总仓负责对接供应商,供应商进行前期的标准化粗加工,而门店负责非标准化加工,以及配餐、配送。采购、加工、门店管理、物流配送等,互联网餐饮的每个环节,李哲都组建自己的团队,而核心高管,也不停客串到各个环节,甚至拼豆夜宵的头一百单,皆由核心团队配送。
  在实践中,李哲开始逐步深入互联网餐饮。
  一开始,拼豆夜宵最初的五家店,由每个核心成员各负责一家。但随着业务量增大,管理方式显得捉襟见肘。为此,李哲从肯德基、吉野家等传统餐饮连锁引进专业人才以及相应的管理体系。在这基础上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通过系统对管理进行量化。例如:对门店效率、投诉率、客单率等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深入品控、供应链、物流等环节,以此提高效率。
  开放线下,让模式变轻
  2013年底,拼豆夜宵的第一个App上线。2014年实现200万元营收,2015年则飙升至2000多万元。2016年,李哲预计能实现8000万元营收。开业三年,拼斗夜宵也只有30家门店。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这个速度跑得不算快。其原因就在于,线下模式太重。
  店铺从选址、改造到开张,通常需要两三个月。通过三年的探索,门店从选址到布局、装修,运营管理,拼豆夜宵都已自成体系。同时,通过自营进行的深耕细作,拼豆夜宵在门店、供应链、物流、品控方面都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和优势。这已经是一套标准化和可复制的体系了。
  是时候加快速度了,而开放合作的时刻已经到来。
  “将最重的线下部分开放出去,让其他人进来,我们提供产品研发、供应链对接、工艺管理、技术平台、营销工具等服务。”李哲向《中外管理》阐述他商业逻辑的最终目标。
  但与传统加盟的方式不同,拼豆夜宵并非收取一次性加盟费,而是与加盟商进行长期的利益绑定。风险与成本共担,加盟商的收入与业绩、发展挂钩,而前期拼豆夜宵还会扶持这些加盟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
  “只有大家都好,拼豆才能做得更好。”李哲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从用户需求出发,拓展消费场景
  2016年6月,拼豆夜宵开始扩展品类,加入火锅、酒品等夜间外卖,同时在北京、上海某些门店还开始尝试下午茶以及西式快餐。
  拼豆夜宵是否已经偏离初心?李哲否认这种说法,因为拼豆夜宵在品类和消费场景上的扩充,既基于用户需求,也基于拼豆夜宵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从用户需求考虑。外卖对于用户来说,永远是多样化的选择。用户选择品牌时,会有对应的标签,吃火锅、烧烤、夜宵,他们对应的是聚焦的场景需求。一家企业不可能用一个品牌覆盖大部分用户大部分场景,因而一定是品牌矩阵,覆盖不同用户不同场景,甚至是不同等级的需求。
  从自身运营角度出发,拼豆夜宵的研发、供应链体系如今已很完备,总共100多个SKU(库存量单位),白间的火锅、快餐、西餐如果不利用起来,产能就会不饱和。同时门店的基础设施在白间也处于闲置状态。在共享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挖掘其他场景需求,提高订单率,就会提高效率以及利润率。
  然而,做多个品牌是否会影响资源的聚焦度?李哲承认的确如此,但拼豆夜宵首先关注的是目标用户——85、90后年轻白领,而非覆盖所有用户,他们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而拼豆夜宵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推出不同品牌。
  用整体运营效率构建“护城河”
  晚上8点以后的订单,占据整个外卖市场的20%,规模可达几百亿,这样的前景吸引了众多淘金者的进入。那么,拼豆夜宵如何面对他们的竞争?“护城河”是什么?
  李哲的答案是:“打造整体运营效率。”
  互联网餐饮对团队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具备线上运营经验,线下的环节更是复杂,菜品研发、供应链管理、门店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打折,才能确保整体的用户体验和品质。
  每一个环节都不存在绝对的竞争壁垒,但一个企业的壁垒恰巧就在于综合运营效率。在同等规模下,供应链的利用率、门店的成本结构,包括物流的配送效率以及各种成本,李哲认为,由它们构建的运营效率才是绝对的壁垒。
  要达到这种运营效率,前期要有大量铺垫,从硬件到管理软件,都要做大量工作和优化。而新加入的企业,只有达到相同,甚至更高的运营效率才能超越拼豆夜宵。
  接下来,拼豆夜宵要做三件事:一、对模式和系统继续优化。二、在进一步扩张时,门店管理采取合伙加盟,甚至城市加盟的方式。三、2017年挂牌新三板,让公众和合作伙伴看到拼豆夜宵是用心做服务和产品的企业。李哲对拼豆夜宵的未来,可谓踌躇满志。
其他文献
在2013年第10期《中外管理》《“伪大师”与商道复兴》一文中,我提出中国进入千载难逢的商道复兴期,至此中国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将上升为“道”。“道”或文化,从“道”的层面
欧洲人惊呼,中国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向欧洲快速渗透。  2015年9月,德国柏林IFA展(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开幕,占据1/3规模的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军团,成为2015年IFA展最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  据IFA组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本届展会有350多家中国企业参展,参展净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中国的参展企业大约占了本届参展企业总数的30%。然而,尴尬的是,尽管参与企业众多,而且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欧
继承,还是“独立”?放手,还是培养?当父辈的荣光洒满改革开放后的前30年,如今,家族企业的“二代”们该用怎样的颜色画出属于自己的“版图”?而“一代”又该如何面对与自己截然不
2013年11月下旬,苏宁云商在美国硅谷建立研究院的消息引起了舆论极大的兴趣。不过,这只是众多向硅谷进军企业中的一个代表,之前已经有福特汽车、通用电气和沃尔玛等企业专门在硅
摘 要:2017年中国篮球协会在北京启动了小篮球发展计划,意在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满足和适应更多青少年儿童对于参与篮球运动的需求。从小篮球的运动宗旨出发,尊重青少年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尊重人才培养规律,遵循篮球运动发展规律,让篮球运动走进少年儿童的生活,强健体魄,健康身心,健全人格。文章从“小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小篮球”的概念以及规则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我国“小篮球”运动发展的
互联网时代,  传统企业的领导力  正在面临怎样的动摇?  领导力该怎样革新?  这是一个挑战眼球的现实问题。  工业化时代,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通常会存在消息不对称的现象,相比而言,领导者往往掌握更多的资讯,领导者处于威权地位。  但网络崛起之后,全景社会进入共景社会,信息公开化程度大大增强,所呈现的是一种围观结构,领导者在信息资源的把控方面失去了原来的优势,被领导者多元化的认识、多元化的存在、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根本不可能靠诺贝尔奖来证明。  近日,屠呦呦摘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大多数国人听此消息后都额手相庆,终于了却了几十年来的一桩心愿。  但不少国民却吵成一片:有人说青蒿素获奖并不能证明中医学的科学性;有人称这个成果应是集体智慧结晶,不应算是个人的;也有人称这是人海战术成果,不可复制。  诺奖心病的根源  说来说去,国人对诺贝尔奖的纠结已经成了一种心病,
患者女,66岁。因舌体溃疡伴疼痛半年,于2006年12月2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半年发现舌体左侧有一溃疡,久治不愈,并伴有疼痛。之后溃疡迅速增大,呈菜花样生长,疼痛加重,触碰后易出血。
如果能花上5美元的小成本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度,降低人才流失率,何乐而不为呢?AnyPerk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外包机构,它为企业牵线,给员工们带来了他们想要的福利。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员工们快乐地工作?”在老板们日常考虑的问题列表上,恐怕会有它的一席之地。员工们似乎成了“贪得无厌”之徒,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稳定的薪酬还不够,他们竟然开始要求老板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愉快而积极的情
企业只有革除  儒家文化不平等的纵向关系,  开启尊重底层意志的对话机制,  才能释放“云组织”  所需要的精神资源。  中国的科层组织有独特的儒家文化底蕴,企业家对于员工充满了改变他们命运的使命感,而在商海的摸索中他们又倾听到了市场的声音,幸运地找到了用“家长领导力”激活员工的办法。  “中国式管理”的内核是一种价值观的共识。但这种价值观拥有未来吗?  中国式领导的两大风险  这种价值观的共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