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善于制造快餐般的流行语,最近的“梁朝伟体”是这样的:
有时闲了闷了,会中午临时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飞到伦敦、巴黎或者慕尼黑,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对而言,飞到胡志明市去喂鸽子则容易得多,这个距离无非是斜穿南中国海。当你某天拿出一瓶叫做“西贡小姐”的婀娜的磨砂香水瓶,用随意的口吻说一句“one night in Saigon”,然后学着梁朝伟一般眯一下眼睛,这个效果就出来了。
“西贡和河内的感觉是不同的。”晃荡在从南宁开往河内的国际列车上,回家过寒假的越南留学生就这么告诉我,“你们有北京和上海,我们就是河内和胡志明。虽然没有那么繁荣,但是我们安于这样的平静。”
总体来说,河内是严肃的、安静的。宽阔空旷的巴亭广场、广场上的建筑物以及树立在广场上的红旗,让来自中国的游客会自然而然地整理一下自己的行装。这种参观有些例行性质,或者只是为了见证“到此”,然后前往河内新城。更多人喜欢的是吃着菠萝蜜踏着人字拖在街巷中穿行的感觉——在老城怎么走基本上都不会迷路。
作为首都,这座城市是肃穆的。虽然看不懂那些拉丁化的文字,但是不难想象国徽下的那些建筑作为“中央单位”的性质。作为一座曾用名为“升龙”的古城,河内又是颇有些底蕴的,还剑湖畔树立的昔日王朝李姓太祖的铜像,见证了2010年举行的建都千年的庆典。作为过去的法国殖民地,河内是忠实的历史记录者,红河上那座“龙边桥”上的铭牌表明了其和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姐妹血统。作为一座城市,河内又是有些市井的温顺的,还剑湖畔鸟啼和摩托声共鸣,男男女女就在此“人约黄昏后”。作为背包客们的目的地,河内是可爱而幸运的,老城中那些如同北京胡同一般的“36街坊”依旧以原生态保存着:母亲在给婴儿洗澡,边上有人在修摩托车,再边上是一家家庭旅店和小银行,门口摆着比店家便宜一半的“料理摊”……如果你胆子够大,还可以带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回家——有一条街专门定制墓碑,可怜的小甜甜布兰妮的像居然被统一做成了样板。
其中一条街坊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旅游巴士,负责把游客从北方送到南方,终点就是听上去很小资的西贡。整个旅程穿越越南狭长的国土,南北纵贯1800公里。
按照我们对于“城市”的标准,越南似乎只有一北一南的双城,途中的小镇和村庄皆是宁静而安逸的。习惯了喧嚣的国人,走到会安这样的小镇,很多人就迈不动步子了,非要在这晨雾鸡鸣炊烟的古镇中留上几天,尝一尝夹着薄荷叶的春卷或者炒饭,夜半躺在停泊于河港的小船上观星。在这样的地方,时间似乎慢了下来。
在联程巴士站的签到处,车上认识的“沪驴”Link说:“改签,我再留两天写生。”然后他点上一根烟,一屁股坐在马路牙子上。对面是一所学堂,正值放学时分,穿着“奥黛”(越南民族服装)的女学生三三两两,举手投足透着婀娜,见着这个长发的外国人都掩嘴一笑。Link眯着眼睛,慢慢地吐着烟雾,就这么坐在那里,回过头来对我道一句:“多水灵啊!”
我踏上巴士,继续往南。西贡越来越近了。
很多人都觉得,在去西贡之前,需要补上若干文学或电影作品的课。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容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情人》的开篇写道。
这句话与其说是在形容一个女子,不如说是概括这座城市。自从杜拉斯写了《情人》,这座充满殖民文化的城市似乎就被定了性。西方男人和身穿“奥黛”的越南女子们扯不清理还乱的情欲蒸汽,似乎在这湄公河三角洲上空盘旋。
大巴终于到达胡志明市市中心,扑面而来的是类似于上海的那种节奏、商业感和混合的文化气息。这些是河内所没有的。
从地理上来说,西贡是胡志明市的一个区——第一郡。从历史上来说,西贡是胡志明的战利品。其实,真正的西贡,既不是那么多的小说电影所塑造出来的浪漫之城,也不是充满着政治意味的严肃之城,这是一座生活之城,就像滴漏滴下的那一颗浓缩的咖啡混合液体。
胡志明市第一郡的“统一宫纪念馆”一直保持着当年越共坦克攻入南越时的原貌,只是旗帜改变了;法国殖民者留下的那座漂亮的邮政大厅一直在运营中,只不过抬头看到的是胡志明爷爷那慈祥的笑容;当小舟缓缓滑过湄公河那被高大植被遮天蔽日的小河道时,导游不会忘记提醒你,当年民兵曾在这里和美军开展游击战;在圣母大教堂前的草坪上,圣母玛利亚雕像被“咕咕咕”叫着的鸽子环绕着,这些鸽子想必和伦敦海德公园里的一样可爱……当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夹着三文鱼、香菜和黄瓜片的法式面包、街边人民币2.5元一杯的鲜榨果汁、充满着浓厚奶香的冰淇淋以及我们所熟悉的牛肉粉。
这是一座适合步行的城市。随便走走,你会发现历史遗迹之外更多的东西,现代感呼之欲出。就在被称为“背包客之家”的范五老街附近,白天是老婆婆的汤粉生意,人民币七八块钱管饱;夜晚则是酒吧的灯红酒绿,人民币二三十块钱一瓶的啤酒并不是本地人能够消费的。光顾这些地方的,自然是老外,还有一些连英语都听不懂也不会说的越南女子。西贡中心的霓虹灯在很远就能看到,边上是C罗大幅头像的广告牌。再往东走,就到了西贡河的外滩,那些夜游船的甲板上,穿着红色露脐装的年轻女子表演着“喷火”。
最惬意的,莫过于傍晚前后,在那些外资酒店的高层酒吧中,点上一杯咖啡,就这么看着西贡河被黑夜一点点吞没,数一数成片或星星点点的霓虹,倒有些黄浦江外滩的意味……
巴亭广场好似天安门广场却不是天安门,西贡像上海而不是上海。河内和西贡不是京沪,也没有必要像京沪。在那里,老建筑和新城区,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既冲突,又融合。
《孤独星球》越南篇的开篇,或许是对这个国度最好的总结:“欢迎来到另一番世界!在这里,色彩如此生动,文化如此丰富,历史如此引人入胜……摩登的亚洲和经典的亚洲,在这里合二为一。这是东亚最后一条从沉睡中醒来的龙。来吧,相信你的体验。” ★
小贴士
如何到达:
从河内到胡志明市的大巴很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推荐名叫“Sinh Cafe”的卧铺大巴,中途可自选停车点,车票为35美元。
货币兑换:
河内可用人民币换越南盾,以南地区只能用美元换。
街头身着奥黛的越南姑娘。 图/GETTY
胡志明市市政府办公大楼前卖报的小贩。 图/GETTY
有时闲了闷了,会中午临时去机场,随便赶上哪班就搭哪班机,比如飞到伦敦,独自蹲在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当晚再飞回香港,当没事发生过,突然觉得这才叫生活。
飞到伦敦、巴黎或者慕尼黑,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对而言,飞到胡志明市去喂鸽子则容易得多,这个距离无非是斜穿南中国海。当你某天拿出一瓶叫做“西贡小姐”的婀娜的磨砂香水瓶,用随意的口吻说一句“one night in Saigon”,然后学着梁朝伟一般眯一下眼睛,这个效果就出来了。
“西贡和河内的感觉是不同的。”晃荡在从南宁开往河内的国际列车上,回家过寒假的越南留学生就这么告诉我,“你们有北京和上海,我们就是河内和胡志明。虽然没有那么繁荣,但是我们安于这样的平静。”
总体来说,河内是严肃的、安静的。宽阔空旷的巴亭广场、广场上的建筑物以及树立在广场上的红旗,让来自中国的游客会自然而然地整理一下自己的行装。这种参观有些例行性质,或者只是为了见证“到此”,然后前往河内新城。更多人喜欢的是吃着菠萝蜜踏着人字拖在街巷中穿行的感觉——在老城怎么走基本上都不会迷路。
作为首都,这座城市是肃穆的。虽然看不懂那些拉丁化的文字,但是不难想象国徽下的那些建筑作为“中央单位”的性质。作为一座曾用名为“升龙”的古城,河内又是颇有些底蕴的,还剑湖畔树立的昔日王朝李姓太祖的铜像,见证了2010年举行的建都千年的庆典。作为过去的法国殖民地,河内是忠实的历史记录者,红河上那座“龙边桥”上的铭牌表明了其和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姐妹血统。作为一座城市,河内又是有些市井的温顺的,还剑湖畔鸟啼和摩托声共鸣,男男女女就在此“人约黄昏后”。作为背包客们的目的地,河内是可爱而幸运的,老城中那些如同北京胡同一般的“36街坊”依旧以原生态保存着:母亲在给婴儿洗澡,边上有人在修摩托车,再边上是一家家庭旅店和小银行,门口摆着比店家便宜一半的“料理摊”……如果你胆子够大,还可以带一块刻有自己名字的墓碑回家——有一条街专门定制墓碑,可怜的小甜甜布兰妮的像居然被统一做成了样板。
其中一条街坊上,遍布大大小小的旅游巴士,负责把游客从北方送到南方,终点就是听上去很小资的西贡。整个旅程穿越越南狭长的国土,南北纵贯1800公里。
按照我们对于“城市”的标准,越南似乎只有一北一南的双城,途中的小镇和村庄皆是宁静而安逸的。习惯了喧嚣的国人,走到会安这样的小镇,很多人就迈不动步子了,非要在这晨雾鸡鸣炊烟的古镇中留上几天,尝一尝夹着薄荷叶的春卷或者炒饭,夜半躺在停泊于河港的小船上观星。在这样的地方,时间似乎慢了下来。
在联程巴士站的签到处,车上认识的“沪驴”Link说:“改签,我再留两天写生。”然后他点上一根烟,一屁股坐在马路牙子上。对面是一所学堂,正值放学时分,穿着“奥黛”(越南民族服装)的女学生三三两两,举手投足透着婀娜,见着这个长发的外国人都掩嘴一笑。Link眯着眼睛,慢慢地吐着烟雾,就这么坐在那里,回过头来对我道一句:“多水灵啊!”
我踏上巴士,继续往南。西贡越来越近了。
很多人都觉得,在去西贡之前,需要补上若干文学或电影作品的课。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容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情人》的开篇写道。
这句话与其说是在形容一个女子,不如说是概括这座城市。自从杜拉斯写了《情人》,这座充满殖民文化的城市似乎就被定了性。西方男人和身穿“奥黛”的越南女子们扯不清理还乱的情欲蒸汽,似乎在这湄公河三角洲上空盘旋。
大巴终于到达胡志明市市中心,扑面而来的是类似于上海的那种节奏、商业感和混合的文化气息。这些是河内所没有的。
从地理上来说,西贡是胡志明市的一个区——第一郡。从历史上来说,西贡是胡志明的战利品。其实,真正的西贡,既不是那么多的小说电影所塑造出来的浪漫之城,也不是充满着政治意味的严肃之城,这是一座生活之城,就像滴漏滴下的那一颗浓缩的咖啡混合液体。
胡志明市第一郡的“统一宫纪念馆”一直保持着当年越共坦克攻入南越时的原貌,只是旗帜改变了;法国殖民者留下的那座漂亮的邮政大厅一直在运营中,只不过抬头看到的是胡志明爷爷那慈祥的笑容;当小舟缓缓滑过湄公河那被高大植被遮天蔽日的小河道时,导游不会忘记提醒你,当年民兵曾在这里和美军开展游击战;在圣母大教堂前的草坪上,圣母玛利亚雕像被“咕咕咕”叫着的鸽子环绕着,这些鸽子想必和伦敦海德公园里的一样可爱……当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夹着三文鱼、香菜和黄瓜片的法式面包、街边人民币2.5元一杯的鲜榨果汁、充满着浓厚奶香的冰淇淋以及我们所熟悉的牛肉粉。
这是一座适合步行的城市。随便走走,你会发现历史遗迹之外更多的东西,现代感呼之欲出。就在被称为“背包客之家”的范五老街附近,白天是老婆婆的汤粉生意,人民币七八块钱管饱;夜晚则是酒吧的灯红酒绿,人民币二三十块钱一瓶的啤酒并不是本地人能够消费的。光顾这些地方的,自然是老外,还有一些连英语都听不懂也不会说的越南女子。西贡中心的霓虹灯在很远就能看到,边上是C罗大幅头像的广告牌。再往东走,就到了西贡河的外滩,那些夜游船的甲板上,穿着红色露脐装的年轻女子表演着“喷火”。
最惬意的,莫过于傍晚前后,在那些外资酒店的高层酒吧中,点上一杯咖啡,就这么看着西贡河被黑夜一点点吞没,数一数成片或星星点点的霓虹,倒有些黄浦江外滩的意味……
巴亭广场好似天安门广场却不是天安门,西贡像上海而不是上海。河内和西贡不是京沪,也没有必要像京沪。在那里,老建筑和新城区,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既冲突,又融合。
《孤独星球》越南篇的开篇,或许是对这个国度最好的总结:“欢迎来到另一番世界!在这里,色彩如此生动,文化如此丰富,历史如此引人入胜……摩登的亚洲和经典的亚洲,在这里合二为一。这是东亚最后一条从沉睡中醒来的龙。来吧,相信你的体验。” ★
小贴士
如何到达:
从河内到胡志明市的大巴很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推荐名叫“Sinh Cafe”的卧铺大巴,中途可自选停车点,车票为35美元。
货币兑换:
河内可用人民币换越南盾,以南地区只能用美元换。
街头身着奥黛的越南姑娘。 图/GETTY
胡志明市市政府办公大楼前卖报的小贩。 图/G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