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阶段性测试后,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写试卷分析,以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从中获取更真实的教学资料,增加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
[关键词]试卷分析 合理归类 归纳总结
试卷分析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也是高三复习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课型。这种课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上好试卷分析课,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试卷分析课呢?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评学生的答题情况
分析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如有参考班级还应了解对应数据,以确定本班级成绩状况,各人所处的位置。对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等,将有关情况分类统计,落实人头,做到有的放矢,在这基础之上,才能提高分析质量。试卷分析课最怕整张试卷一题题按顺序讲下去,讲到哪里算哪里,没有计划,重心不突出,针对性不强,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难点不突破,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病呢?主要统计客观题的错误率、错误的根源,以及导致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分析报告为课堂讲评提供充足的证据。
分析包括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错误情况的简单分析,其它班级优秀率、平均分、高分率(A率)的对比。分析的原因:第一、教师对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年级的位次做到心中有数,对后续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指导帮助学生;第二、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的位次,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压力又有动力。然后课前通过对学生试卷错误题目进行人数统计,相对来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是上课必讲的,而错误人数在十人以下的题目相对而言就可以避开不讲。
二、梳理试题,合理归类
1.个人整理,查阅资料
先把已批试卷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查看教材、讲义、课堂笔记、参考资料,并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与教材中的哪个问题有联系?有没有更好的解法?更一般的情形?为什么这样想?我们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教师点评,提高能力
要结合事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注意抓“通病”与典型错误,“通法”与典型思路。教师把要分析试题归类之前就应该进行研究,做到高屋建瓴,才能用一条轴线把它们串联起来,这也是最难最关键所在。
三、归纳总结,升华认知
在试卷分析时,不太注意把需分析的试题所在知识板块进行适当完善和延伸,完善和延伸不仅仅是构建知识网络的最好时机,也是提升思维力度最佳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教师往往局限于试卷上的题目,就题析题,这样很难把知识讲透,如果能把这个题所在的一类题都能涉及到,就好比是知道了该题目在知识网络中的经度和纬度,更能够掌握,不易忘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经常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即具有好胜性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数学分析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因此,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分析始终。
四、优化品质,激发潜质
高明的医生能给病人开出良方,关键在于能探明患者的病因。数学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避免再犯同样的“病”。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概括起来有三种: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老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学生,给出改进建议并提出奋斗目标:即弄懂似非;力争有为。教师在分析试卷时,要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审题,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等。
总之,上好分析课不仅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现、解决教学疑难,改进教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吸收前面各阶段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所以在高三复习中,分析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予以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试卷分析 合理归类 归纳总结
试卷分析课是在考试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型,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也是高三复习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课型。这种课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上好试卷分析课,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试卷分析课呢?笔者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评学生的答题情况
分析之前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人数、各题得分率。如有参考班级还应了解对应数据,以确定本班级成绩状况,各人所处的位置。对本次测试中进步明显者,明显不足者等,将有关情况分类统计,落实人头,做到有的放矢,在这基础之上,才能提高分析质量。试卷分析课最怕整张试卷一题题按顺序讲下去,讲到哪里算哪里,没有计划,重心不突出,针对性不强,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又难点不突破,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病呢?主要统计客观题的错误率、错误的根源,以及导致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分析报告为课堂讲评提供充足的证据。
分析包括试卷的难易程度,学生错误情况的简单分析,其它班级优秀率、平均分、高分率(A率)的对比。分析的原因:第一、教师对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年级的位次做到心中有数,对后续教学中做到运筹帷幄,指导帮助学生;第二、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的位次,认识和评价自己,有压力又有动力。然后课前通过对学生试卷错误题目进行人数统计,相对来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是上课必讲的,而错误人数在十人以下的题目相对而言就可以避开不讲。
二、梳理试题,合理归类
1.个人整理,查阅资料
先把已批试卷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查看教材、讲义、课堂笔记、参考资料,并提出问题:这个问题与教材中的哪个问题有联系?有没有更好的解法?更一般的情形?为什么这样想?我们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教师点评,提高能力
要结合事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注意抓“通病”与典型错误,“通法”与典型思路。教师把要分析试题归类之前就应该进行研究,做到高屋建瓴,才能用一条轴线把它们串联起来,这也是最难最关键所在。
三、归纳总结,升华认知
在试卷分析时,不太注意把需分析的试题所在知识板块进行适当完善和延伸,完善和延伸不仅仅是构建知识网络的最好时机,也是提升思维力度最佳时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教师往往局限于试卷上的题目,就题析题,这样很难把知识讲透,如果能把这个题所在的一类题都能涉及到,就好比是知道了该题目在知识网络中的经度和纬度,更能够掌握,不易忘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经常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即具有好胜性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数学分析课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因此,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分析始终。
四、优化品质,激发潜质
高明的医生能给病人开出良方,关键在于能探明患者的病因。数学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能否开出“良方”,避免再犯同样的“病”。一份试卷,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异,概括起来有三种: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角的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老师应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学生,给出改进建议并提出奋斗目标:即弄懂似非;力争有为。教师在分析试卷时,要加强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审题,养成良好解题习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等。
总之,上好分析课不仅可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发现、解决教学疑难,改进教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总结吸收前面各阶段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开阔思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所以在高三复习中,分析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予以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