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骨植入物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骨组织工程中,具有与天然骨结构类似的仿生结构和具有生物功能的骨修复材料应运而生,其中生物活性骨修复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可个性化定制、骨传导性和骨诱导性等优点,可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的治疗方法.生物材料支架可用于诱导骨缺损部位周围的骨组织形成,其中可降解生物材料由于其降解特性和优异的生物学特性,尤其具有吸引力.利用增材制造技术能实现复杂高精度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结构的设计与制造.增材制造按技术类型可分为:熔融沉积成形(FDM)、墨水直写(DIW)、激光选区熔化(SLM)、激光选区烧结(SLS)、光固化(SLA)、数字光处理(DLP)等.本文对上述常用的增材制造技术在可降解骨植物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
其他文献
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将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拟于我院接受永久性肠造口的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A和HADS-D评价.结果显示,干预后(出院前)2组患者HADS-A、HADS-D评分较干预前(入院时)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HADS-A、HADS-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为探讨基于健商理念的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将90例U 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基于健商理念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ARS)评价,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AHSMARS饮食管理、疾病应对、运动管理、资源利用、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环境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
为探讨聚焦解决模式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8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自我效能感.焦虑、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效能感评定量表(GSES)评价.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显示,聚焦解决模式护理
为快速、高效筛选出适用于骨科修复的生物材料,进一步加快材料研发和临床应用,基于高通量技术的设计研究逐渐成为一种高效的筛选手段而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生物材料的研究中.影响材料生物行为的关键参数是进行高通量设计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成分、结构(纳米尺度、微米尺度、大体尺度)、表面功能化方法等.高通量设计研究的关键环节是设计方法和制备技术,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而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微阵列、3D打印及微流控等.日前对骨科生物材料与体内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生物材料的高通量设计研究存在缺陷,仍有待进一步优化.本
含镁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骨科医疗器械在骨折及骨缺损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但传统制造工艺不能满足其对复杂外形医疗器械的加工制造要求.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型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式可以把金属、陶瓷、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快速构建成任意复杂物理结构的3D模型.3D打印含镁生物医用材料结合了先进的材料制造技术和镁优良的生物学性能,在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就各类3D打印含镁生物医用材料体系及其生物学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患者女,48 岁 ,因“反复便时肛门肿物脱出 4年”入院.入院前4年 ,患者腹泻后出现便时肛门肿物脱出 ,呈柱状,约5 cm ,能自行回纳 ,伴肛门坠胀 ,无便血、肛门疼痛、瘙痒 ,无分泌物流出 ,大便不成型 ,排出通畅 ,每天2次.舌淡 ,齿痕舌,苔薄白 ,脉细.专科检查:右侧卧位 ,肛管皮下静脉曲张.镜检:齿状线以上3、7、11点位直肠黏膜轻度隆起 ,直肠黏膜松弛呈套叠装堆积于肛门镜内.指检:肛门松 ,余阴性.蹲位:嘱患者努挣 ,见肛门肿物脱出 ,呈环状 ,长约5 cm ,黏膜色红,表面无充血糜烂,无
“骨科医生是否需要做科研?”“医生晋升是否需要SCI文章?”“哪些医院的医生应该做科研?”“医生应该怎样做科研?”这些问题是始终困扰骨科如何健康发展的热门话题.rn在建党100周年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示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应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才能更好地前进.回顾我国骨科的发展历史,各位前辈大师都曾在科研方面做出过骄人的成绩.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王桂生、吴之康曾在国际著名骨科期刊Computing Research Repository(CoRR)和The Journal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在骨科领域.纳米技术正通过植骨材料、骨科感染防治、癌症诊断与治疗等彻底改变着骨科,各种具有独特化学、物理和生物特性的纳米结构已被应用于骨科,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方式.本文对纳米技术在植骨材料领域、骨科感染防治和癌症诊断与治疗三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尤其是在植骨材料方面,如何使用纳米材料来诱导植入物与天然骨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天然骨的再生仍然是一个挑战.目前,大部分纳米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预见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纳米技术有可能彻底
骨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骨缺损的修复过程常面临恢复时间久和易受患者自身活动影响等问题.临床上常将自体与异体骨移植视为骨缺损问题的优先修复方法,但所面临的供体受限以及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扩展应用.借助组织工程技术及基于细胞的治疗技术已经被提出作为促进骨组织再生的替代方案.本文综述了原位组织再生及基于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方法,介绍了支架材料、生长因子和细胞在骨缺损恢复过程中的机理及其结合使用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应用,提出了骨缺损修复领域中原位组织工程及基于细胞的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方
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机交互技术被用于骨科治疗中,从多方面提升了骨科治疗的效果.本文对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重点分析增强现实(AR)技术、肌电图(EMG)技术、脑电图(EEG)技术、手势交互技术、触控交互技术和手控器技术共6种人机交互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大部分技术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但实验效果表现出临床使用的可能性,证明人机交互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