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精髓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老师也越来越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探究。
  关键词:朗读  兴趣  语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老师也越来越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探究。但是,农村多数小学重视的焦点依旧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处于次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重读轻写,重课内阅读轻课外阅读,重课内写作轻课外练笔,重教师单向评价轻学生评价,教师主宰语文课堂,学生为接知识的“容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还学生应有权利,从而培养学生主动、高效学习的能力,构建开放性语文教学体系,我们寻求理论支撑。如今,在实施素质教育之际,仍然有不少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了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觉得自己如果讲漏一点、讲少一遍,学生就可能学不会,一定要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讲得通透明白。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还存在吗?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了!所以,不少的教育专家提出“精讲多练”。我觉得在练中,一定要突出“多读”。而且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朗读热情,爱上“读”。
  在文章中,不论是事情的记叙,人物和情境的描写,还是事物的介绍说明,观点的阐述和议论,都直接或间接,直露或含蓄地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起思想导航和激励作用,产生美感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不断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这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忽视朗读就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不重视朗读,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心理状态下感受不到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恰当的点拨,同样会影响学生思想的升华。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和篇章情感。
   第一,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实际上,不论是放录音或是教师范读,还是学生试读,只要朗读得好,创造出情境,就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从而使他们受到感染,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第二,有助于深入体味课文的思想感情。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课文(包括词句、段落、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情绪,从而把自己当成作者,靠朗读代替作者讲话,代替作者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抒发情怀。毫无疑问,这大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
   三,有助于密切读与写、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表达能力。朱自清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也有帮助。 ”周振甫说:“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用适宜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事实上,朗读就是语音、语调、速度、节奏、力度的训练,这对于提高表达能力有直接作用。例如,一个演讲者只要善于把握正确的语音,掌握好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四个基本语调,处理好速度快慢、停顿、节拍、轻重音力度,就会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第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不断进行朗读训练,就可以增强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如果这种语感形成了,只要听到不正确的语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马上就会从接受角度感到不适,甚至加以排斥。朗读的好处很多。俗语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修改自己的诗文也从朗读上加以推敲。如杜甫就“新诗改罢自长吟”。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先由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还是先由学生试读,哪里先读后议,哪里先议后读,讲了再读,哪里可以“以读代讲”,哪里需要领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反复读……都应事先加以研究,再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在这方面不要单纯追求“花样翻新”,而要讲求实效。其次,对学生的朗读一定要做好小结分析,肯定学生读得正确、读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有时还要把读错字音、读破句子的地方单独提出来加以纠正。再次,对于学生读得好或不好的地方要说明原因,并给以示范。
   更养成多听故事的习惯。说书与朗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通过听说书艺人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各种情感的语句转化为脑海中的人物形象,并总结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可以博取众家之长,对提高自己的語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水平都有不错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培养学生素质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
  周盛富  开江县西城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变得愈发重要,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在传统的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对技能性的学科关注度更高,忽视了德育教育,导致有些学生受到了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在教育革新的背景下,中职院校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展开教学变革,大力展开德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所以本文就针对中职学校培养核心素养的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展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数学是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现了创新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情境更加生动形象。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能够把文本、圖形、音频、动画等信息进行更加有效的整合,
期刊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德育教育工作中开展的基础性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并未完善,缺乏生活阅历,并没有形成教育完善的个人思维,如果将理论性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根据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扭转传统落后教学观念,有效更改说教师教学方式,基于学生的角度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效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理论知识点,增强学
期刊
摘要:就文学欣赏课本身而言,其应该属于激发学生主动发掘文字富有的审美价值的专业课程,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设置的文学欣赏课,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课堂教学固定与程序化特征非常明显,以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及艺术手法为主进行教学,极大地削弱了文学欣赏课原有的魅力与功能。因此现阶段,如何实现文学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尽最大可能发挥其教学价值,是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老师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
期刊
摘要:对于如今的教学情况而言,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能力提升,特别是创新能力,社会当中需要的也都是创新型的人才。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能力增长和智力启蒙的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在每一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透过概念知识,提升创新思想。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于教学方法,教师需要认真考量,需要摒弃一般的按书授课的方式,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学习。 
期刊
摘要:国际化的趋势在不断进行,掌握英语知识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也逐渐意识到了做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要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爱上英语,提升学生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小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极为关键的时期,所以目前
期刊
摘要:文章就家庭与幼儿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科学素养培养的积极意义展开分析和讨论,对以家园合作为基础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教育;科学素养;有效途径  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价值是并重的,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当前的幼儿园家园合作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育工作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反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领域,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创新,以期达到教学要求。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两大核心,小学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语文又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语言理解与应用支持。因而,广大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投入了较高的关注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读写结合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不仅是有利于其更高质量地完成体育训练,而且也是落实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建立的抓手和指标——培养小学生运动兴趣,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其身体发育水平来设计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其实是个表象——他们大多是将体育课视为一个放松课、游戏课,而如果让他们进行常规的体育项目训练,则兴趣度并不高。因而,要
期刊
【摘要】目前,语文课最大的缺点是阅读太少。教科书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教和读课文是不够的。虽然新教材试图将“教与读”、“自学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但也需要我们的教师“添砖加瓦”。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系,是语文教材“统编版”的变革之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多读、通读”。对此,“部编版”语文教材提出了许多方法。比如小学一年级就设立了“成人阅读”项目,与学前教育相衔接,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