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瘤合并心肌梗死一例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onsc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27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3 d,持续胸痛9 h于2002年4月27日住入外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前壁及高侧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未达到临床再通标准,经使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2002年6月5日因再发胸闷、胸痛2 d转入我院,每次持续几分钟至10余分钟,使用硝酸甘油均能缓解.既往无特殊病史记载.入院体格检查无异常体征;血清肌钙蛋白T、血脂、血糖均正常.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左主干、前降支起始段、回旋支开口部、右冠状动脉起始段及中段均呈节段性囊状扩张,直径均大于相邻冠状动脉内径2倍,诊断为冠状动脉瘤(CAA).动态显影见左CAA内有内膜夹层、充盈缺损及龛影(提示有血栓形成及内膜溃疡);回旋支及前降支中、远段血管较细,血流缓慢,但血管壁光滑,弹性好;近段右CAA内也见部分充盈缺损,右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正常,血流缓慢;左、右CAA处均有多支血管分支.头臂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及股动脉造影均正常。

其他文献
病历摘要  患者 男,31岁,因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年余,皮肤颜色变深4月,于2002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7月、2002年2月先后左、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尿激酶溶栓、华法令抗凝,但未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02年7月26日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手术前停用华发令8 d.术后第6天出现低热(体温37.2℃),渐出现舌尖色素沉着,阵发性胸痛,服用布洛芬后缓解.
期刊
期刊
在骨转移癌中,以乳腺癌骨转移最为多见[1].乳腺癌细胞转移到骨组织后,通过刺激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从而造成骨破坏.体外实验建立乳腺癌细胞与骨髓细胞的共培养体系培养破骨细胞,对于研究乳腺癌骨转移的机理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血小板引起的血栓在动脉血管栓塞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致病作用,阻断血小板在动脉粥样斑块上的沉着及随后的血栓形成,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的主要目的.临床上的多年观察,已证明抗血小板药物能明显地降低冠状动脉、脑血管及周围血管性疾病的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
期刊
期刊
患者女,27岁,因月经不来潮、反复乏力怕冷、消瘦10月余,2003年4月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患者为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出生后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人,学习成绩一般,青春期无第二性征出现.2001年行人工周期,曾有阴道少量出血,停药后阴道出血停止.2002年10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乏力怕冷、纳差、腹胀、体重下降10余斤.为进一步诊治门诊拟"原发性闭经、神经性厌食"收治入院.无特殊家族史。
期刊
期刊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10年来,已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D-D在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价值.最近,D-D检测的应用已深入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期刊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纠正脑缺氧是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3].而对严重的脑缺氧,常压给氧往往不能纠正,因高压氧治疗存在着一些禁忌,而不能早期应用于颅脑损伤的抢救。
期刊
子宫畸形种类繁多,确诊困难.由于子宫畸形的多样性,以及青春期少女检查手段的局限性,单一妇科检查和/或辅助超声扫描都难以确定子宫畸形的类型,因而导致盲目剖腹探查或误诊误治[1].我们采用宫腔镜结合超声扫描对子宫畸形的16例患者进行了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