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媒,助力中国—东盟关系深入发展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h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化相通。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双方人民创造了享誉世界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成为各国繁荣发展、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和丰厚滋养。自199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双方各领域合作蓬勃发展,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东盟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东盟中心成立10年来,同中国和东盟各国政府部门、文化机构、文艺院团、艺术院校等合作伙伴以及东盟十国驻华使馆密切合作,以文化为纽带,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双方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促进民心相通。

抓住重点,以文化交流促进互信互赏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文化活动。为庆祝2014年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国—东盟中心与中国相关文化、艺术机构密切合作,组织高水平艺术团赴东盟国家演出,并应东盟秘书处邀请,参加“东盟最佳表演艺术——中国主宾国”展演活动。2016年,中心同中国驻东盟使团联合举办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庆祝晚会。每年8月,中心为庆祝东盟成立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周年纪念举办“中国—东盟日”活动,展示中国和东盟国家表演艺术、非遗、手工艺和特色美食等。
  支持双方文化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中心积极支持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东盟—中日韩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南洋文化节等相关政府部门、文化机构举办的活动,支持中国—东盟艺术院校校长圆桌会议并推动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此外,中心还同合作伙伴一道,举办了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图片展、二十四节气——冬至文化体验、北京东盟文化之旅、中国—东盟非遗研讨会、中国—东盟美术院校绘画艺术联展等活动。
  打造亮点,以文化产业助推务实合作
  文化产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布局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双方开展合作的需求强烈,潜力巨大。中国—东盟中心积极探索促进双方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途径,为拓展在相关领域的务实合作搭建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协会和业界之间直接互动提供了权威渠道,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创意产能和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网络格局。
  在文旅融合方面,中心同北京市友协合作,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博览会框架下举办东盟文化旅游线上专题展览,以图文和视频等方式带领观众“云游”东盟。在饮食文化领域,中心举办多届东盟美食节,向中国民众推介东盟美食和文旅资源;同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一道出席世界川菜大会和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在影视领域,中心支持人文纪录片《丹行线》和《丹程》的拍摄和发布,举办中国—东盟电影节、中国—东盟文化产能(电影)合作研修班等活动。

着眼未来,以文化启蒙播撒友谊种子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育中国—东盟少年儿童之间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需要文化雨露的浸润。为保持中国—东盟友谊之树常青,中国—东盟中心同合作伙伴一道开展各项活动,为双方少年儿童学习感受多元文化,加强交流互动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机遇。
  多年来,中心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足协共同主办“宋庆龄杯”中国—东盟青少年足球友谊赛,以足球为载体,促进双方青少年友好交流和足球事业共同发展。中心同中国日报网合作创办“中国—东盟少年儿童文化交流之窗”,持续更新双方交流动态,分享大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文化资源。在童书出版领域,中心举办中国—东盟少年儿童图书展,支持并参与上海国际童书展,推介中国和东盟国家童书资源。
每年8月举办的“中国—东盟日”是中国—东盟中心搭建的11 国交流品牌活动。

深耕细作,以信息服务筑牢合作基础


  为做好东盟文化基础调研,向公眾展示东盟丰富多彩的文化以及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成果,中心于2019年起开展东盟短故事和东盟文化节日征集发布工作,并于2020年启动东盟文化信息手册汇编和发布工作。东盟文化遗产、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东盟文化节、东盟文化艺术、东盟文化城市、东盟美食、东盟服饰和手工艺等七本图文手册将印制成册并在线上发布。

开拓创新,以“文化 ”理念践行协同发展


  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需要耐心培育,也需要结合各方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设计规划。在落实延续性项目的基础上,近年来,中心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拓展合作新渠道,探索合作新模式,面向公众和年轻一代开拓新领域,调动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同合作伙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力求孵化更多务实成果。中心坚持以“文化 ”的理念开展工作,通过“文化 旅游”“文化 城市”“文化 科技”“文化 媒体”“文化 体育”等实现不同业态的相互连接、相互融合、相互借力、扩大“朋友圈”,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双方人文交流的特殊纽带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中心愿与各界伙伴携手努力,展示中国与东盟文化发展的辉煌成就和文化交流合作的丰硕果实,为各国艺术家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崭新篇章,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互联网也已经进入家家户户了,网络新词、热词也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也在生活中频繁地使用这些网络新词、热词。本文以英语词汇的视角出发,观察网络新词、热词对于年轻人生活状况、当今社会现象产生的一系列的现象,可以看出网络新词、热词在不同文化领域所产生的作用以及价值。  【关键词】英语词汇;网络新词
【摘要】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as 与形容词或者分词连用的搭配,由于对此语法现象不熟悉,所以导致学习者对于句子不理解,从而产生对句子的错误理解。本文通过归纳法将as 与形容词或分词的连用的搭配进行分析和归纳,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真正清楚as 与形容词或者分词搭配的语法现象,从而提高其对于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归纳法;as;形容词;过去分词;搭配  【作者简介】古楠,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摘要】英语语音作为掌握英语的敲门砖,常常被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忽视。而错误的发音会阻碍他们后来的英语学习。中国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受到母语或者方言的影响,语言学家认为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起消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语音;负迁移;教学模式  一、背景  Gimson(1994)指出一个人在能流利地说一门语言之前必须要完全掌握发音。错误的英语发音会阻碍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的学习。  贵州省方言属
【摘要】航空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航空市场大力驱动型英语,对学生的对口就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从教材编撰、教师提升、校内实训方面浅析如何实现专业英语教学中师生的教学相长。  【关键词】航空专业英语;教学相长  【作者简介】张小玲(1985.9-),女,大学本科,四川西南航空专修学院,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中国民航的高速发展,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机场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用工标准也越来越
【摘要】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的理论源于德国,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Kang dimitrios jotham mainz university)的文艺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姚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于1967年提出。接受美学的核心理论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文学理论中利用到接受美学理论能让读者增加读者的文学视角,针对于诗歌翻译研
【Abstract】Poly-system theory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translation research school, it opens up a new way, which emphasizes the translation of in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绘本教学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由于英语绘本中的学习资源较多且全面,将其加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老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本文对绘本教学进行简单介绍,并对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英语;教学运用  【作者简介】周艳(1990-),汉族,四川威远人,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姑咱片区
【摘要】纪录片集纪实与艺术于一体,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对文化的民族性构建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BBC优秀纪录片《中华的故事》为例,从读者反应批评角度探讨其字幕翻译文本中文化的民族性构建及翻译策略。进而发挥“中国内容”与“西方渠道”的累加作用,为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纪录片字幕翻译;读者反应批评;文化的民族性构建;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罗巧丽,刘小蓉,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高职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主要原因、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实施途径三个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力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适当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实
From the moment a child is born, parents imagine a bright, successful future for their child. Reaching that bright future depends upon a first-class education. A primary role parents fulfill for the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