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 :金色年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9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对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新课程学科教材及配套资料使用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学分认定的问题、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管理诸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实施 问题 策略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是新世纪赋予基础教育战线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新课程改革用“国家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代替了长期以来被中小学教学视作根本的“教学大纲”。应该看到,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新课程改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改革日趋成熟,目标正在实现;另一方面,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新的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新课程的实施无疑对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实施初期,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刻,许多教师认为,新课程学科模块教学内容多而规定课时少,在规定课时内较难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教学内容新颖,教学目标多维,传统教学方式较难适用于新的学科模块教学,教学观念新旧交错,课程实施“走老路”,造成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夹生饭”现象普遍存在。因而上好新课程的确有一定难度。
  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新课程对于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课程互无关联,教学被排斥于课程之外;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成为课程专家的“业内”之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单一教学,教师成为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教师由于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设计之中,因而丧失了课程意识,造成在教学工作中的被动局面。
  所谓“课程意识”,简单地讲,就是教师在考虑教育教学问题时对于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
  造成教师课程意识的丧失,以及在教学工作中被动局面的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原有的价值观植根于“唯分数是论”的现实,有着非常大的惯性。
  (二)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因而离新课程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课程改革步步推进,已进入“面上推广,点上深化”的阶段,时不我待。
  (四)实验区的教师虽接受了岗前培训,但主要靠新课程实验中的“做中学”,得到的专业支持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量。
  如今,新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弹性比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而教师创造性的实施能力相对不足,一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难以运用自如地驾驭课堂。
  应对策略:
  1、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知识培训,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增强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认同感。
  2、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深入思考学科教与学的有效方式。
  3、组织各学科的骨干教师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高中选课指导手册》,编写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们深入领会、把握新课标内涵的过程。
  4、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水平。
  5、用教材、用资源,重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培训工作,仅仅依靠教师外界的各种培训,不能解决教师自身根本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靠教师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才可以适应教学需要。
  
  二、新课程学科教材及配套资料使用中遇到的困难
  
  在新课程实施之初,尽管有多种版本的学科教材可供选用,然而也许是因为教材编写的时间过于仓促,课后习题的选择仍有不适合、不协调的情况,出现了不利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较好地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和困惑。
  此外,在一些配套资料中,也存在不利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需要的情况,没有较好地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难度较大、要求较高,有很多偏题、怪题、超纲题,甚至存在严重的知识超前的现象,这一切给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应对策略:
  组织教师反复研读《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标中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合理使用教材开始,对教材及配套资料中不合适的习题大胆取舍。
  目前,很多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开始使用教师的自编习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是教材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如此一来,学校的广大教师无论对自身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还是实施课程、驾驭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到发展目标之中。其中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三年中要获得15个学分,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到位、观念更新不彻底而走了一些弯路。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师甚至不清楚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更不知如何操作,导致了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徒有其名。
  应对策略:
  借鉴其它省市学校的一些好的做法,结合学校实际,选定专人负责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制定全校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向所有教师征集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在高一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自愿分组并选定课题,由学校根据教师个人的专长及学科特点为每个课题小组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教师负责全程关注课题实施的进展情况,并加以宏观指导;学校同时安排课时及专任教师负责定期组织各课题小组进行课题进展情况的汇报,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需要指出的是,要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指导教师首先应当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事教科研的能力无疑又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由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认识不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等观念还未很好地建立起来,课程意识不强,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大多局限于举办讲座的形式,因此开设的效果并不会十分理想。
  应对策略:
  由学校教研室负责,指定专人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教学副校长专门为全校教师举办题为《校本课程》的讲座,以学校各项制度作保障,鼓励有特长、有专长的教师先行动起来,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才能。
  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课程开发,不仅增进了教师对于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还在精神领域、知识领域、技能领域三个方面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通过校本选修课程开发的实践,不仅使教师改变了对知识本质的看法,而且整体提高了教师的课程能力、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五、学分认定的问题
  
  由于新课程实验对学生的模块学习评价项目众多,有终结性的考试或测试,有建立在出勤、情感态度、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忠实记录上的过程性评价;有总分,有等级,还有建立在等级上的学分认定。当学生的模块学习结束后,要对上述一系列的数据进行计算或转换,一学期两次的模块学分认定工作大大增加了学校、教师的工作量,而且操作起来极不方便,工作效率极低。同时,记录的内容多、种类多、项目多,三年下来,学生的原始记录的各种表格材料一、二个成长记录袋是装不下的,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高考参阅时也十分不便。
  应对策略:
  学校首先召集全体信息技术教师和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的其它学科教师,讲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实现的各项指标,请各位教师发挥聪明才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这些老师们认识学分认定的重要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展现了各科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这样作用,可极大的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实践的基础上,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由课改一线的教师提出基本要求,学校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也可委托专业软件研发人员)开发出体现理念、记录全面、操作简便的学生成长记录的专用软件,据了解有的省份已由一线教师做了尝试,如果统一开发一个这样的软件则更好。
  
  六、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管理
  
  通用技术课程是这次新课改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它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实施新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用技术课程对于各个高中学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然而对于学校开设这门课程除了通用技术课程所需的设施、场地欠缺之外,更大的难题还在于从上级主观部门领导到学校校长、老师、家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以及从事课程教学所需的专业教师的短缺,阻碍了课程顺利、有效的开展。
  应对策略:
  在通用技术教师培训初期,学校就要安排相关教师提前进入角色参加培训。考虑到全新的特点和开展教学研究的需要,参加培训的教师数量要远多于实际课程所需的教师数量。在派出培训的教师的选择过程中,特别注意老、中、青三结合,考虑动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教师本人喜欢等因素,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学校至少配备两位教师参与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学校把《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列为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并将“正常规范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写入学校工作大纲。
  主动做好学生走进新课程的指导工作,除了通用技术课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指导外,在开设此课程前由学校组织专门的学生大会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配合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好新课程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凡是高一的学生家长都要请校内外专家作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改变着教师们的教学生活。要想切实有效地解决好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除了校领导要转变观念、紧跟形势、研究问题外,还必须解决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养问题。只有拥有一支观念新、理论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我们的学校就能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站稳脚跟,我们的学校也才能在培养教育未来人才的工作当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新课程起步阶段不可避免由于熟悉和经验的不足,在实施过程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着对学生健康发展负责的态度,经过教师的不断实践和反思,新课程的实施一定能够不断走向预定的轨道。
  让我们在超越新课程中成长,在成长中推进新课程的应用,推进新课程向着时代变迁的新一轮的超越。
  
  参考资料: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2]刘良华,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8
  [3]本书编写组,高中新课程评价改革,,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6
  [4]张廷凯,新课程设计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
其他文献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对于这一情况,我们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标准提出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从而让学生感到上学的趣味性,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把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结合影视、幻灯、音响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为了能满足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
期刊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
期刊
摘要: 作为英语阅读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所教授课程的真实内容以及要求目标。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法” “扩大学生知识面”等方法,以提高阅读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动性学习 任务型教学    在学生进入大学,接受英语专业学习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明确自己所教授课程的真实内容以及要求目标。这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准则。虽然教无定法,但宗旨和目标是不变的
期刊
在人们的眼中,会滔滔不绝地说、能洋洋洒洒地写的人,就是一个有语文素养的人。其实,滔滔不绝的说、洋洋洒洒的写,都是他们善于积累的结果。所以离开了积累,说和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就是这样的道理。同样,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就不能构建真正的语文大厦。  加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生长与学习。学生心理的发展过程,除基本的生长因素外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标提出更高要求“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培养信息素养是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必然地把语文教学带入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个整合正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加上语文课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使之成为素质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大新亮
期刊
教学模式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教学模式。历史上我国的音乐教学模式经历了师傅带徒弟的“梨园”式,接着是苏联凯洛夫的五个环节模式和一些借鉴照搬过来的若干个国外音乐教学法。后来又出现了游戏、活动、器乐教学,示范模仿模式、活动参与模式、体验评价模式、探索创作模式等。可以说,这些音乐教学模式都在不同时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音乐教学模式无疑必须适应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课堂“有效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充分调
期刊
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很关键的阶段。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就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就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但值得一提的是对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状况、智力开发已被家庭、社会、教育机构非常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诸多的事实证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随着人类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健康概念的发展,心理卫生问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课堂这一有限的空间,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通过教师们几年来的不断实践与探究,不断总结与改进,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尝到一些成功的体验。现将体会归纳如下:      一、以评价为技巧,激发求知欲望     评价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