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分制的发展与改革历程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分制的发展由来已久,研究其历史对我国当前学分制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学分制与选修制的关系、中美学分制的发展和改革历程以及启示与展望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重点阐述学分制的发展历史,再结合我国学分制在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学分制;选修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292-02
  一、 学分制与选修制的关系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的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并以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①它以选课制作为学分制的运行载体,将课程转化为学分进行计算,且设置最低学分限制,保证学生学习时间。
  选课制是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自己选择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②它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兴趣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由选择,设计个人课表。它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受两方面的制约,既保证了专业学习的重点,也能顾及自身兴趣特长。
  学分制是一种计算教学量的制度,而选课制是如何选择学习课程的制度。选课制是它的实现形式和主要内容,学分制是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更加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导师制也是由选课制派生出来的学分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包括绩点制和课题制等,都是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加以衍生出来的。
  二、 中美学分制的发展和改革历程
  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19世纪初萌芽于德国的柏林大学,由威廉·冯·洪堡首行,洪堡认为“大学最主要的原则是尊重自由的学术研究”,注重研究高深学问,允许学生选科、选择教师和转学,由此产生了影响深远的选课制。后学分制成名于哈佛大学,并在美国得以完善,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发展,至今仍在实践中,影响深远。而我国学分制虽然引入较早,发展过程却坎坷缓慢,直至20世纪末,才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一)美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学分制发展经历了改革尝试期、 完全学分制时期、限制学分制时期三个阶段,目前处于弹性学分制时期。哈佛大学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美国,最早提倡选修制的是托马斯·杰斐逊,威廉·玛丽学院是尝试选修制的首发学校。1799年,托马斯·杰斐逊起草了《普及知识法案》,其中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选修制,同年12月,威廉·玛丽学院决定采取这一提案。在当时教育改革的高涨呼声中,1839年在昆西的支持下,哈佛大学发动课程改革,哈佛大学允许学生在一年级之后选修诸如科学、现代语等课程代替原来必修的拉丁语和希腊语,但到了1845年,随着昆西离任、经费紧张、保守派的强烈反对等,哈佛开始减少选修课程,最后这次课程改革消弭无形。直至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工作者地位得到提高,形势需要学校课程改革,选修制的革新运动在美国再次兴起,哈佛走在改革前列。
  杰斐逊将选修制引入美国大门,埃利奥特则带领哈佛大学将选修制在美国生根发芽。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上任伊始,便宣称:“本校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建立、改善并推广选修制”在他的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1872 年,哈佛取消四年级所有的规定课程,在1874—1884年十年间,哈佛全部年级实现选修制,且选修课占该年纪课程总量的60%,到1895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仍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1897年,整个哈佛的规定课程只有一年级的一门修辞学。埃利奥特为解决当时在美国大学中,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的难题,在选修制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学分制,并在全校推行。后来,学分制推广到全美直至全世界。这个时期是完全学分制时期,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授课教师,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自己决定毕业时间,不受修业年限的限制,只要修满毕业要求的总学分即可毕业。它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是学分制的雏型,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过多的课程设置造成资源浪费、课程重量不重质等等。
  面对完全学分制带来的问题,美国大学开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来限制完全学分制中的随意性,这段时期可以将其称为限制学分制时期。继埃利奥特之后,洛厄尔接任哈佛第22任校长。他针对学分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集中与分配”制,并引进英国的导师制作为配套制度对学分制加以完善。“集中”是指学生在可供选择的课程中,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专业课以保证重点;“分配”是指剩余的课程分三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各选数门,以保证学生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给学生的个人爱好留有余地,妥善处理了完全学分制出现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职业结构流动,它也面临着集中的领域与分配的领域怎样组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问题。
  二战后,教育走向普及化,弹性学分制应运而生。弹性学分制就是在不改变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对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允许有一定的伸缩性的一种学制。它扩大了学生学习时间的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除时间上的弹性外,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方式,现今许多高校致力于实现学生学习空间上的弹性化,使学生学习更加效率、立体。MOOC等微课堂的发展,正在使学生的学习地点弹性化,时间自由化,资源节约化,这些都使教育的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领域。
  (二)我国学分制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学分制也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历程。虽引入较早,但由于战乱等因素发展缓慢,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918—1952是引入期,1918年选课制经由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引入我国,并在北大率先实行,后国内高校纷纷效仿。1929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章程》使学分制在我国得到确立。
  1952—1978年是停滞期,主要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学制不适应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教育部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可试行学分制”,学分制在我国缓慢发展。   到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求“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学分制得到初步发展。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布,我国的学分制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国家鼓励高校采用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正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模式的需求,国内一流高校纷纷进行改革,如:许多高校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国家近来提出的“双一流”建设,这些政策和改革,落到实处,都是需要推动课程的改革,完善学分制的发展。
  三、启示与展望
  纵观中美学分制的发展历程能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思考和领悟。肯定的是,学分制的发展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可以对国外学分制的发展加以借鉴,解决学分制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应有更多的自主权。对比中外学分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分制在国外是由自由的土壤发展起来,主要是学校主导,加以完善,由个别学校推广到全国。寻觅我国的学分制发展足迹可以发现,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学分制的发展在校际间萌芽并得以推广,在新中国成立后,主要由国家主导,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初期发展快,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学校的选课制给学生选择空间十分有限;学生选课时选容易的而非自身需要的;学生在选课之前缺乏对该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所学内容的了解,盲目进行选择等等。对于学分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操作问题,学校根据情况自主处理更加灵活即时,但也要注意实时监督。
  其次,学制应更加弹性化。在我国,大学一般是4年,研究生3年,这种固定模式太过僵化,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在课程上,增加选修课,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此外对于学校没有条件开设的课程,可以让学生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来获取学分。
  最后,学校应更人性化。学校建立专门的咨询中心,帮助有需要的学生根据其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盲点、未来规划等建立合理的课程表,学校网站应当有专门关于学校专业教师的短视频和课程大纲、考试要求等,让学生在选课之初有渠道了解到该门课程的相关资料,以避免盲目选课带来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注解:
  ①郭必裕.学分制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J].上海高教研究, 1998(S1).
  ②王慧青.学分制与选课制[J].教学研究, 2005(1).
  参考文献:
  [1]郭必裕.学分制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J].上海高教研究, 1998(S1).
  [2]王慧青.学分制与选课制[J].教学研究, 2005(1).
  [3]常思亮.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理论与时间, 2010(5).
  [4]蔡先金.大学学分制的生成逻辑[J].高等教育研究, 2006(6).
  [5]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123.
  [6]舸昕. 从哈佛到斯坦福—美国著名大学今昔纵横谈[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7]张劲松.高校学分制的诞生与发展历程的剖析[J].山东教育学报学报, 2007(5).
  [8]韩宏.高校学分制发展探究——试论高校学分制的起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6).
其他文献
歌唱是一门艺术,那么要想做到唱好,不仅仅只是多练或者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就可以做到的。平时有好多同学在平时上声乐课或自己在琴房练声时唱的都很好,可是一到考试或上台表演
目前,随着高职音乐艺术类公共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完善的教学策略研究已成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现今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创作的歌剧《阿列科》堪称俄罗斯歌剧的典范,歌剧剧本取材于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歌《茨冈》。著名咏叹调《人们已入睡》是歌剧
摘要:要想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就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做好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及制度机制三个环节的工作,构建起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递进路径,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从而真正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186-0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包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护学生等,但师德的践行并不简单,尤其是高校教师师德的建设。高校教师接触的都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且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而广。因此,师德的塑造与培养不仅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高效的教学技能以及高端的学术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1-0208-
摘 要:在高校的发展中,资产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高校运营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然而,与国外高校的发展情况相比,国内多数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效率较低、缺乏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水平。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的内涵、途径及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估;途径;方向  在高校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事业各方面也进
《新疆通史》作为一项重大的学术文化工程项目,从学术研究史的角度看,它承载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亦即《新疆通史》的纂修,既是对此前新疆历史研究的总结,亦应是21世纪新疆历史研
结合移动通讯基站需要全年连续运行、传统空调设备常年制冷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双层四棱锥热管散热屋顶模型方案。该方案采用重力热管将基站内的热量传递到室外,实现了基站无动力
晚自习期间王雯的手机被收了,因为班规约定,初犯的她可以通过默写的方式把手机拿回。王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一个通融的机会,但班主任坚持她必须默写过关才能把手机拿回,这事件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高,尤其要防止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产生温度应力裂缝。要从材料选择、技术措施等有关环节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