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w2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生产力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后解放的,虽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等待更高层次和范围的解放。本文首先概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并对其转移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转移;剩余劳动力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而且生产力水平又较低,必然会有很多因素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针对这一问题深入分析,争取探索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政治学者和经济学家需要探讨的问题。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否存在必要性,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讨论:
  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后果。主要后果包括:阻碍农业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及生活质量难以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实现的难度提高;农村剩余人口对农产品的消耗,降低农村市场对工业产品的吸纳能力,从而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闲散人员的增加,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第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社会效应。积极的社会效应主要包括: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育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会一定程度提高收入,这样农民可将收入投入到农村经济,以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不仅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新出路,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与生产要素结合,形成新型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通过改变劳动者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接受城市文明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城市化建设发展,环节城市部分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提高城市劳动效率,对城市化建设有积极作用;农村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开发,转以后会环节农村资源与人口的矛盾,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很多剩余劳动力在积攒一定资金后迁移到城镇,或回到农村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增加技术与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农业经营领域的机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的原因分析
  2.1思想观念的制约
  从思想观念的角度来看,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包含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区域思想制约,尤其是在欠缺开发的地区更加明显。这些地区基本都是传统农业区,农业经营效益较差,且工业基础也不好,而地区领导常常有地方保护主义,对劳动力转移不积极,担心田地抛荒、计生工作做不好活突击任务无法完成等,因此对于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并不积极,也不会主动研究探讨;其次是落后的传统观念的制约,地区管理干部以及农民群众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不想摆脱自给自足的生活,大部分处于消极型或依赖型的状态,认为转移后会有较大的风险,宁愿守在农村。
  2.2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制约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基本技能、心理素质差,这些因素都在制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根据统计局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文盲占10%,大部分为小学或初中文化,高中以上文化的人数仅为15%。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水平低,这就给农村劳动力转移早呢更加难度,也无法快速进入高层次产业,只能从低层次产业逐渐过渡到高层次产业,最终造成农村非农产业发展部均衡,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率低下且成本提高的局面。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的数量很大,但是就业空间狭窄,很多没有到就业年龄的农村人口进入劳动力队伍,再次降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也就是说,劳动者素质水平高,转移难度就小,同事稳定度也就高,相反,文化素质低就会增大就业难度,稳定度也随之降低。
  2.3农村劳动力多种类型的剩余
  由于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反而在减少,导致了积累型剩余劳动力状态。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逐年早呢更加,而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根据相关部门的预算,我国种植业劳动力每年每人平均更重0.7公顷土地,计算后得知我国每年减少的耕地相当于70万劳动力失去耕地的面积,最终这些农村劳动力都成为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结构型剩余;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农业生产业实现机械化水平,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形成了效益型剩余;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推动工业发展速度,很多原来使用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逐渐使用工业合成法生产农产品替代品,因此工业劳动力会取代一部分农业劳动力,而这些农业劳动力无法及时从事其他行业,形成替代型剩余。
  2.4政策制约因素
  传统经济体制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在一些落后区域仍然在使用,而且农民转移到城市难度较大,例如要缴纳暂住费、容纳费和子女入学费用,办理业务要经过很多手续,加上高昂的建房费用都增大农民转移城市的难度;传统经济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对劳动力转移有影响,农业投资比重不断下降,而重工业投资比例反而提升,无法吸收更多农村劳动力;农村资金匮乏,国家在城乡建设中倾斜于城市建设,对农村发展资金投入较少,阻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国家政策制度不完善,未明确劳动力转移思路,在转移中遇到很多困难。
  3.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3.1加强乡镇企业发展
  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减轻城市和乡镇企业间资源孤立与矛盾的负担,从技术、原料、机械和资金等方面扶持乡镇企业发展,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求,并扩大经营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2坚持统筹城乡就业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严重的城乡就业矛盾状况,可能在未来很长时期内都将面临就业压力。因此扩大就业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我国要将城乡劳动力看做整体,统筹安排,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考核体系,实行平等就业制度。
  3.3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
  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对劳动者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为了符合和满足劳动力市场及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需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力。可以定期开设外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班,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参与。
  3.4重视小城镇发展
  小城镇的不断发展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也能转移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可以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所以要充分融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及产业的转移,实现“离乡又离土,进厂又进城”的目标。政府部门应积极鼓励并支持小诚征发展,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使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5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体制
  建立公正、开放、低成本且公平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制,摒弃传统落后的劳动力假话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中介机构,负责就业与剩余劳动力沟通的桥梁;其次制定完善的剩余劳动力培训,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最后要发挥集体与个体的优势,允许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建立科学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组织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结束语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不仅是我国旻霖的问题,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必然面临的问题,而我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人口大国,就要更加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在转移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探索解决措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马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式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11
  [2]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吉林大学,2010
  [3]周正宾.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2012级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研究。
其他文献
本系统采用基于Linux、MySQL cluster、Apache等技术的融合,利用集群系统来支撑商务平台,从而实现单服务器的多台部署,提高了系统的容错能力,实现了整个集群的负载均衡,系统内外网
<正>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白糖,可是寡糖却很少听说。寡糖也叫低聚糖,可以分为普通寡糖和功能性寡糖两种。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蔗糖就是普通寡糖中的一种,它是人体内产生
人类社会已跨入了21世纪。在一个新的世纪,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并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而成为其他各喾发展的先导与工龄,我们作为为上海地区培养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地方高校,建校20多年来一直把实验室建设作为党校的基本建设来抓,其中尤以教学实验计算机房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根据我校的实际,我们较早地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计算机房的建设,并对计算机系统不断进行更新换代,从而保证了教学的需要,可以这样说,计算机房的建设是我校实验室建设中很具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校在保证基本办学条件中抓
大提琴是一种很具表情、近似人声、美妙而迷人、又最富人性化的乐器。它的音域和音色是最接近人声的,其音域有五个八度之多,在弦乐器中,它是唯一包括了从花腔女高音到深沉男低音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
【摘要】电力企业能否取得长远的发展,管理水平的好坏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对电力的营销管理。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会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运用的重要性以及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营销稽查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运用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销稽查;电力营销;管理;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得到了快
文章首先对科学方法论作阐释;然后用科学方法论探究《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包括该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中介概念、中心概念、后继概念,过渡性概念,逻辑终点,并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最后对《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作具体分析,论证,说明确定逻辑起点是构建《研究生教育学》理论体系最重要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要能源之一,其需求量也日益剧增,这种局面势必会给当前的石油勘探开发企业带来发展压力,因此传统单一的学科知识和勘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