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过大年风俗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i830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历史悠久,其先民是百越(粤)、西瓯、骆越族群。后来衍化成俚、僚、俍、僮。再过后“僮”改为“壮”,即现今的壮族。
  壮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有一千四百多万,其他分布于云南的文山、广东的连山等地区,人口有三百多万。壮族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是稻耕民族,生活于亚热带的自然环境,民情风俗与北方民族不同,如居住多为适应亚热带气候的“干栏式”房屋;又如服装,因常下水田耕种,男女多穿宽脚裤、短衣衫,少穿长褶、长袍之类的服装;鞋子多为开口布鞋,少穿皮革或长统靴。饮食方面,多为粥、饭相间,白天下田时用竹筒装稀粥解渴、充饥,晚上才吃米饭。
  壮族过大年,从十二月(即腊月)三十至新一年的正月十五或三十。过大年前,每家每户先备足柴火,家中妇女从山上打回柴火放在自家门前,有数十担之多,堆起如一堵小墙。过年的香火也要准备,有从圩上买来的,也有自家用山上的香樹皮粉和香树叶胶等原料相配加工成的香支。
  年三十晚宴(即年饭)上,必有白切鸡。鸡是阉鸡,在离年三十还有一两个月就将阉过的公鸡圈养,以玉米为饲料,鸡的重量可达七至八斤,皮黄肉嫩。过年一定要包糯米粽子,有大粽、中粽、小粽三种,包粽的叶子一种是从山上采回的“棵公叶”,一种是自家后园种的“青叶”。这是过大年准备阶段。
  接下来是搞清洁大扫除。从十二月二十三日开始,每家先把“灶王”送走,把灶王送走了,才能进行大扫除。这叫“二三送灶,二四扫屋”。把家里的灰尘扫掉,把香炉的香灰倒掉,用柚子叶煮的开水将香炉洗干净,晾干后将新白米装进香炉。家里清扫干净之后,妇女(包括主妇或媳妇、女儿)开始包粽子,大粽三至五斤,粽心放红、绿豆和猪肉条,经济富足人家放猪腿肉;中粽一二斤,粽心放红、绿豆和猪肉条;小粽是素粽,粽心只放红、绿豆作心,作供奉花婆神和供牛轭、犁、耙之用。男子忙做米饼和爆米花“塔糖”。米饼是糯米粉拌红糖,压人饼模后,压出的米饼上面显出“喜”字,以示新年之喜悦与喜庆。米花“塔糖”亦用红糖与米花相拌,提成尖塔式样,用于供奉祖宗。供奉祖宗的供品有鸡、猪肉块、米饼、米花塔糖、柚子、大粽子、香烛等等。家中老者自制纸钱串串,用纱纸叠起,用剪刀剪出铜钱样,上面印上马或牛的图像,挂于神坛左右,供奉祖宗。
  年三十晚,灯火通明,不熄灯火,不断香火,男女守岁,男的上香酒、敬茶;女的坐于火塘边聊天,或品尝粽子。三十晚的“过节宴”,一家老少大团圆,以鸡肉为主,伴有扣肉、豆腐圆等等,满桌佳肴。家有小孩,留鸡巴腿,鸡肠、鸡肝留给老人。小孩不能吃鸡肠,风俗说怕以后读书写字不端正,像肠子一样扭;小孩不能吃肝、肾,风俗说吃了就变笨,脑子不开窍。过年鸡留下两只鸡爪子,用它来观察年景:鸡爪子抓得紧密,表示新一年有钱财抓到手;鸡爪的筋根根透明,表示一家安康无病痛,若筋呈黑色,预兆新一年家人身体欠佳(此为古代壮人鸡卜遗风)。年三十晚,家家户户在门口燃放鞭炮,燃放得越多越亮表示越吉利。
  年初一天蒙蒙亮,每家妇女担起水桶争先到泉边、潭边或溪边挑新水,将随身带的香火供于水边,以示对水神(都额)的尊敬。挑回来的新水,一用来烧热水,给全家人洗脸,洗去旧年的尘污;二用来煮汤圆供奉祖宗,也是全家人的早点。年初一不许杀生,只吃年饭剩下的饭菜,或点心之类素食。年初一不许扫地,不许乱动、乱搬家中物件;不许骂人、说粗口话;也不许到别家串门,必须守候在家里,为供奉祖宗服务,要尽心尽力。
  年初二又起一个高潮,家家杀鸡祭祖。供奉之后,放鞭炮,把来过的各种神灵送回各自地方。一家人可以吃荤,可以扫地,清理垃圾杂物,小孩可以到屋外玩耍、游戏,大人可以互相串门问安。
  未出嫁的女子,壮语叫lwgsau(勒俏),穿上节日盛装,参加“打转”和“打榔”娱乐活动。“转”,是用鸡毛插成的旋转物,抛在空中,双方互相拍打,看哪方打的次数最多,哪方就取胜,故称此为“打转”。“榔”,是脱谷粒的器具,用铁木做成,长二至三米,中空,女子用舂米棒在“榔”的两沿有节奏地击打,发出轰隆动听的声音,回荡于村寨、山谷间,俗称“打榔”。男子则穿上新衣、新鞋,成群结队走村串寨,到亲友家拜年,喝新年酒,唱山歌,以歌交情结友。
  正月十五,壮家家家户户做糍粑,有芝麻糍粑、素糍粑、糖糍粑,大的糍粑如脸盆那么大、那么圆。家中媳妇回娘家担上一担糍粑,另一头是粽粑、肉。到娘家或过夜,或当天回转。临走时,娘家把大糍粑切下一半,由女儿又带回夫家,娘家还会送有特色的食物给女儿作为回礼。
  过了正月十五,妇女开始作春耕准备,备肥料,选种子。男的上山铲草皮作草木灰肥料。过年的气氛慢慢淡化。到正月三十那天,还过一次小年节,将家里的粽子吃完,杀一只鸡,全家吃一次小年饭,之后就忙于农活。要出门谋生的,有的过了正月十五就离家,有的过了小年节才离家。待三百多天后,又可共度大年节。
其他文献
孫健 王曉东
期刊
政治合格第一位,  军事过硬有作为;  优良传统记心上,  纪律严明显军威。  (黎学良 钟家谦)  建军节日军旗飘,  国泰民安多自豪;  保衛祖国作奉献,  人民军队立功劳。  (赵文华 何宇航)  革命军人永不老,  拥军优属要记牢;  紅色江山多壮丽,  国防建设放头条。  (黎学良 刘柳源)  陆海空军号角吹,  载人火箭太空飞;  国防实现现代化,  航空母舰显神威。  (黎学良 雷惠
期刊
造句  今天中午小侄女跑到我房间里来把我拍醒,说道:“小叔,帮我用‘端午’造个句吧。”  我迷迷糊糊地回答道:“走开,一会儿再给你讲, 好端端午睡被你搅和了。 ”  “谢谢小叔!”小侄女开心地走开了。  喝酒之后  男:“喝酒之后,你变得更美丽了。”  女:“可是我并没有喝酒啊。”  男:“我知道,但是我喝了。”  我有男朋友了  一個女生因上课迟到被罚到操场跑圈,不料天下起了雨,女生只得淋雨跑步
期刊
舞火龙是广西德保县的一个古老民间习俗。火龙吉祥喜庆且独具特色。据《德保县志》记载:每年的正月初二到十五为舞龙期,龙队出游以龙珠为引导,还有纸扎的钱鱼、虾、螃蟹等水族护游。龙队进入村街,翩翩起舞,逐户祝福,被拜访的户主烯鞭炮欢迎,赐送红包。舞火龙时以锣鼓、螺号助阵,配以跳跃、滚翻动作和套路,形象生动。一直以来,德保县传承着舞龙舞狮的传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舞火龙素以惊险刺激著称,花炮在
期刊
正月初五,我们这个桂西南边境上的壮族小村寨迎来了一件喜庆的事情,有一支壮族舞狮队来我们寨子舞狮拜年。  初五这天,天气好极了。暖阳普照,春耕还没开始,寨里的大人小孩们都来到河边梳洗、晒太阳。村寨很小,这个令人愉悦的消息就像春燕一样穿户过堂,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寨子。  我只是听大人说起过壮族民间的舞狮,但是没亲眼见到过。村里的大人也有很多年没有看舞狮了,大家都很激动。  我们寨子在靖西市龙邦镇南边。龙
期刊
在美丽的北部湾有一块“冬季草不枯,非春也开花,季季鱼泛鳞,果实满枝丫”的宝地,这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京族三岛”──巫头、尾、山心。 京族三岛面朝北部湾,背倚十万大山, 是由海水冲积而成的沙岛。岛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沙滩沙质细软金黄,海水洁净碧蓝,白日风平浪静,渔舟点点,晚间潮涨浪涌,波涛阵阵。海洋、沙滩、树林、鹤群,构成了京族三岛独特的海滨天然风光,是不可多得的海滨浴场。  相传很久很久
期刊
茹萍生下小米的那一年,老公从工地的三楼摔下来,经过救治,虽然性命保住了,但因为脊椎神经受到损伤,只能靠轮椅出行。  从记事起,经常有不懂事的小孩当着小米的面嘲笑她坐轮椅的爸爸,小米生性敏感内向,久而久之竟然患上了交流障碍症,每天只和家里的鸡鸭玩,见谁都不说话。  小米长到五岁,茹萍把她送到幼儿园,老师教了几天,对茹萍说没办法教这个孩子 ,因为她不说话,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互动。  茹萍和老师商量后,
期刊
村小学里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学生们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校长有点坐不住了,叫来了村支书,说:“哥哥,咱能不能想个办法把村民留在咱村里,让孩子们天天能见着父母,让孩子有父母管呢?”  村支书沉思了半晌,跟校长说:“我试试看,但不能着急,可能得需要一段时间。”  村支书真不含糊,说干就干。  村里人世代以种地为生,村支书开始大力宣传特色种植业,在村里铺天盖地地宣传葡萄种植的知识,他还入户做起了村民的
期刊
开米店的张掌柜和开丝绸店的李掌柜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两人闲时经常在一起品茗对弈。这一年,两家先后添了娃,待到各自忙完满月喜宴,两人终于有时间在一起话家常了。  李掌柜添的是女儿,取名李甜香,他知道张掌柜添的是个男孩,就对张掌柜说:“张兄,你我情同手足,大家都是生意人,也算是门当户对,不如结为亲家如何?”张掌柜大喜,忙说:“如此甚好!”  李掌柜当下要拿来纸墨笔砚写婚约,却被张掌柜拦住,说道:“且慢
期刊
新年将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各村各寨的村民们忙着腌制酸鱼,为春节准备特色年货。侗家人有“侗不离酸”的传统,腌制酸鱼分坛子腌和木桶腌两种,将自家饲养的稻田鲤鱼或草鱼经破鱼去内脏、抹盐、拌佐料、鱼腹填料和密封腌制等流程制作而成,寓意“年年有余”,是侗家人过年及婚庆等重要节庆活动的必备佳品。  (以上圖片拍摄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梅林村岑朗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