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量刑协商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

来源 :法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li164958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刑协商机制的确立,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但这一机制存在着明显的非对称性问题,这不仅表现在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协商能力和所掌握的信息具有绝对的优势,还表现在检察机关可以对法院判决施加更强大的影响力.这种非对称性问题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检察机关的特殊诉讼地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诉讼双方的内在激励机制存在明显不足,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以及实体法对司法人员的宽缓量刑幅度存在较大的限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法律援助制度、量刑协商方式、被追诉人诉讼地位等方面,作出一些必要的变革.
其他文献
11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主持召开主席专题会并讲话,强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大政治成果,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地下赌场逐渐将赌博相关业务转移至网络.为规避侦查,网络赌博团伙常采取网站多域名、服务器在境外、多维度推广等形式进行招赌吸赌活动,犯罪隐蔽性强、危害大,造成了取证难、抓捕难的现象.通过分析网络赌博各犯罪环节,即产生动机阶段、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施阶段,理清各环节犯罪团伙的心理或行为,提出以综合治理消除犯罪动机、以反制手段建立事前预防,以追踪溯源阻断犯罪实施,进而遏制并全面打击网络赌博犯罪.
形式婚姻是中国以及其他提倡孝道的亚洲国家的同性恋群体应对社会压力的策略性解决方案之一.为“融入”主流入群,形婚双方需要形成欧文·戈夫曼意义上的“剧班”,进行协作式表演.社交媒体时代使得形婚夫妇的伪装实践变得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对15位形婚者的深度访谈发现,作为剧班的形婚群体通过对异性恋夫妻的想象在线上、线下建构夫妻身份,完成合作式表演.“想象夫妻”与“达标表演”是被访者中较为普遍的表演策略.而在服从于主流价值观和秩序的背面,形婚夫妇通过达标表演等策略解决自己的认知失调,在“绝望”中寻找生存的可能.
平台中介下女性团课教练的审美劳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平台的介入,延伸了工作场景,扩展了女性团课教练审美劳动的链条,打破了雇主对女性团课教练自上而下的审美劳动策略.伴随平台的介入,性别成为女性团课教练审美劳动的调节变量,促使女性团课教练开启自我审美化策略.平台多层次的管理(如约课制度、晋升制度、评价机制等)、学员、女性团课教练共同影响审美劳动形象的呈现和关系的搭建.研究发现,女性团课教练依据平台介入程度和自我审美化程度适时调节形象,包括前置的形象、专业形象、弱性别化形象,在此过程中,她们和学员建立了交换关系、教
本文借助零工经济的视角,融合性别、城乡、家庭等多重分析维度,呈现了粤西乡村留守妇女在当地外发工厂弹性就业的生产生活,分析了其劳动形式、雇佣关系、劳动过程等,凸显出妇女因性别身份限制在弹性工作制、亲缘用工和家务负担三方面面临的困境.妇女通过收入增加在就近就业、父权制家庭规范和离散家庭模式的挤压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借助劳动形成的群体关系成为妇女应对个人困境的独特性别化策略.
促进个人信息共享是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现阶段对个人信息共享的相关规定还有待完善,例如个人信息可以共享的种类;个人信息是否可以再次共享;个人信息泄漏后如何追责等.此外由于个人信息共享的规模巨大、种类繁多、蕴含多元价值,因此很难实行一刀切式的共享规则.对此,可以在法律制定基本共享规则的前提下,各行业根据个人信息的敏感程度制定分级的共享办法,同时以法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个人信息共享的追责问题.
《监察法》施行三年多来,在中央部署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展开,有力地推进了公权力运行法治化;但由于《监察法》诸多条款如何与刑事实体法对接尚不够明确,导致现在监察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以罚代刑”“纪法混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监察制度的施行效果.为从实体法层面给监察制度实施提供保障,首先,要正确解读“公职人员”,公职人员与《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同一范畴,理论和实务中扩大监察对象即公职人员范围的做法不可取,这样不当扩大了监察权的行使范围;其次,“有关人员”指的是各类涉案人员,其实施阻碍监察机关办案的的
本文关注一段性知识的历史,意在梳理作为学科源头与对话对象的"西方性学",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性话语与性观念.性学作为一门"研究性欲望的科学"是19世纪末西方社会的发明.早期性学将"性"局部地从"生殖"(传统医学)与"罪"(法律)、"孽"(宗教)里拉出来,进入精神病学的视野,并与当时的社会改革紧密相连.20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的剧变使得性学中心移至美国,从而带上浓厚的美国文化色彩,逐步走向科学主义与医学化.而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人类学研究,60-70年代女性主义、同性恋运动与社会建构思想的发展,80年
本文在反思已有打工女性研究"结构决定论"和"一元主体论"的基础上,批判性地重构路易丝·麦可尼的女性主体理论和吸纳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有关能动性的理论,从"认知"和"资源"两个层面建构了"90后"打工女性主体的三种理想类型:消极性主体、混合性主体和生成性主体,并指出了三种主体的差异:在认知上,消极性主体认同资本和父权制,混合性主体和生成性主体则批判二者;在资源上,消极性主体和混合性主体都缺乏社会支持网络来挑战和改变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而生成性主体则能建构出不同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挑战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大型数字平台服务提供者给市场可竞争性、消费者和商业用户的利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传统民商法和竞争法对平台的规制存在明显不足.欧盟已启动对大型数字平台服务的特别规制,其《数字市场法(草案)》为规制作为“守门人”的平台提供了新方案:在立法模式方面,其跳出了传统竞争法框架,针对大型平台采取了特别、独立的规制路径;在规制方式方面,其构建了对平台的事前规制模式,对“守门人”设置了禁止性义务群与积极性义务群;在规制体系方面,其以比例原则为核心的动态监管体现了监管的灵活性.针对数字平台规制竞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