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itl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将肺炎克雷伯菌900129(临床分离的敏感菌)及其诱导耐药株G1(第一步变异株)与G2(第二步变异株)用于本研究。细菌DNA旋转酶以新生霉素亲合层析分离,细菌外膜蛋白质及细菌对环丙沙星聚积分别以SDS-PAGE及荧光法分析。结果发现:与900129相比,G1和G2对喹诺酮类、四环素、氯霉素及β-内酰胺抗生素敏感性明显降低;喹诺酮类对G1与G2DNA旋转酶活性50%抑制剂量增加3~11倍;G1与G2外膜42kD及G2外膜34、24.7、21kD蛋白消失;G1与G2对环丙沙星的聚积仅分别为900129的1/3与1/10,经氰氯苯腙处理后,分别上升达900129与900129的1/3水平。本文结果提示:DNA旋转酶变异、外膜蛋白质改变及药物主动外流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耐喹诺酮类原因。

其他文献
期刊
为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体内病毒感染,作者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陕西、上海、江西、沈阳和广州等地共39例尸检病例组织中病毒RNA的定位和分布。病毒RNA主要定位于细胞胞浆,呈颗粒状或全浆阳性,分布于体内16种所检测的脏器中,主要脏器中病毒RNA的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91.67%)、肾(85.29%)、肺(84.21%)、胃(82.35%)、肠(73.68%)、心(70%)、
为了解假单胞菌对亚胺培能(IMP)、头孢他啶(CTZ)、头孢哌酮(CPZ)和氨曲南(AZ)的耐药机制。以绿脓杆菌标准株PAO1和对照株TNPOO4为对照,应用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和β-内酰胺酶测定方法,研究了临床分离的两株多重耐药绿脓杆菌和一株IMP耐药荧光假单胞菌。结果表明:两株绿脓杆菌分离株均缺失了外膜蛋白OprD2和外膜蛋白E(OprE).并出现了4 4.7KD的未知蛋白带;两株菌均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