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是教育多元化的时代,教育松绑所带动的反教育思潮让教育权利的探讨受到重视。
…………
全球在家上学趋势
不少欧美先进国家,在家自学的数量逐年增长。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开放在家自学后,参与的人数不但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目前更已超过110万人……在家自学权威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罗伦斯(Lawrence Rudner)在1999年全美50个州调查了两万多位自学学生,发现自学学生的平均成绩比一般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学生的都高……
加拿大自20世纪60年代开放在家自学后,风气渐盛。首批参与在家自学计划的家长,多数认为学校制式教育太过权威,竞争激烈,不适合儿童成长,于是纷纷成立一些“自由学校”。这些“自由学校”规模都很小,以儿童为中心。至20世纪70年代,许多这类的“自由学校”演化成所谓的“另类学校”,并被当地教育局接管……
英国政府对在家自学的相关规范相对宽松……英国的基本教育从5岁一直到16岁,家长可以合法选择在家教育小孩。家长本身并不需要是合格的老师,在家自学除了由家长自己授课,也可以聘请老师到家中教课,教学内容与时间自己确定。
中国大陆的升学考试一直备受瞩目,学生承受的升学压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根据有关调查,针对1.8万名有兴趣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的采访,其中约2000人已开始在家教学……
在家学习的个案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不少台湾地区在家自学的成功案例……有杂志曾在2011年针对在家自学的家庭进行专题报道,介绍徐家兄弟与父亲在家自学的情况;人称“自学教父”的陈怡光,对从小在家自学的一双儿女有这样的期许:不管社会变迁动荡成什么模样,他们都能靠多元技能与弹性的态度面对挑战。他认为这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具备的竞争力。陈家的大女儿认为在家自学的弹性给了她多元发展的时间条件。自幼儿园小班之后不曾上过一天学的她精通中文、英文、波兰文,此外,她热爱滑雪与摄影,曾经代表台湾地区至泰国参加花式滑冰比赛并荣获佳绩。弟弟喜欢芭蕾,热爱烹饪,时常窝在厨房跟妈妈切磋厨艺,与姐姐的爱好有很大的不同。
观察两个孩子学习风格的差异,陈家悟到:光是同一家的孩子个性都不一样,一个班二三十个小孩的学习风格,差别一定更大,用同一套方法教学,学习效果绝对不好。
徐家兄弟自小学四年级开始在家自学,至今已是高中生的年纪,而他们的老师是曾在信息公司上班的父亲。徐家选择让孩子在家自学的契机,是因为大儿子曾在学校中,与同学发生争执并口出秽言。这个事件让徐父看见传统学校当中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顾到每个学生,而在老师看不到的角落,他的孩子可能因此学到许多恶习,影响其日后的价值观和人格发展。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徐父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父兼师职,陪伴两个儿子在家学习。
另一位目前就读大学哲学系的许同学,是台湾地区首届高中自学生。她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在学校读过完整的一个学期,如今她进入大学,展现出异于一般学生的适应力。徐同学认为自学生的学习方式,反而更接近大学模式。她从小就学会安排课表,自己掌握读书进度、分配时间,多方尝试不同的领域,甚至每天坚持运动3个小时,都让一般的学生望尘莫及。
上了大学后,徐同学发现台湾地区的学生习惯于服从学校的时间管理,到了大学后反而不知道怎么规划时间。对许同学来说,大学学习和同侪相处,自学生都能够自己克服,但升学制度对自学生的不友善,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精通英、德、法、日、西班牙语及闽南语、客家语,甚至是手语的她,甄选了3所大学外语系却全部落空,她深感不同体系的学生,却用一种考试鉴定,非常不科学。
在家学习的利与弊
首先,相较于传统学校,在家自学者拥有较大的“教育自由”,可以依照孩子的个人兴趣、健康状况、心智年龄成熟度、学习能力等,自行决定学习内容、上课时间、教学方式。对于儿女较喜欢的科目,家长可以提供比学校老师更长时间的教学,授课内容也可以更加深入与广泛。
相较于学校的集体管理方式,在家自学的成效是不是更好?由上述在家自学的发展现况,及台湾地区几个自学家庭的经验谈,可看出在家自学对儿童及家长带来的帮助,但也必须厘清当中可能存有的风险。
在家自学并非让父母宠溺孩子逃避课业的方式,它是一种教育权的主张,相较于学校“工厂生产线”式的教育模式,自学家庭则是针对孩子而量身订做的“客制化”教育。再者,相关法规的制定及政策的实施对在家自学的发展也有影响。例如英国对于自学的规定宽松,曾发生一名伦敦16岁少年,因身体残疾而选择在家自学,却因长期待在空间狭小的自家地板上,严重与社会脱节,也未获得适当教育。这个案件于2015年登上了社会新闻,同时使得在家自学的问题受到社会的瞩目,并引发热烈讨论。
…………
除了上述自学生可能面临的困境之外,“社交障碍”似乎是社会对于在家自学者的刻板印象之一。孩子脱离学校系统,无法与同龄人一起体验校园生活,外界多少会质疑:这样是否会让自学生在日后产生社交障碍。然而面对这样的疑虑,自学家庭反而有不同的见解:学校才是“无菌室”,把同一个年龄甚至智力发展差不多的人关在教室一起学习,反而对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性和弹性有害。
在家自学的利与弊长期备受讨论。许多家长向往自学,却担忧万一“失败”会毁了孩子的将来;也有部分家长对自学的教育理念相当倾心,另一方面却也担心自学会让孩子变得太封闭,以为自学就是整天关在家里“自己学”。然而,不论遇到何种挑战与困境,在家自学确实是一种教育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管道,让家长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
认同教育的多元性,支持家长与学生应该拥有教育选择权,将为教育注入一股活水,带领我们的下一代,创建一个更丰富多彩的社会。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
全球在家上学趋势
不少欧美先进国家,在家自学的数量逐年增长。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80年代开放在家自学后,参与的人数不但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目前更已超过110万人……在家自学权威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罗伦斯(Lawrence Rudner)在1999年全美50个州调查了两万多位自学学生,发现自学学生的平均成绩比一般公立高中和私立高中学生的都高……
加拿大自20世纪60年代开放在家自学后,风气渐盛。首批参与在家自学计划的家长,多数认为学校制式教育太过权威,竞争激烈,不适合儿童成长,于是纷纷成立一些“自由学校”。这些“自由学校”规模都很小,以儿童为中心。至20世纪70年代,许多这类的“自由学校”演化成所谓的“另类学校”,并被当地教育局接管……
英国政府对在家自学的相关规范相对宽松……英国的基本教育从5岁一直到16岁,家长可以合法选择在家教育小孩。家长本身并不需要是合格的老师,在家自学除了由家长自己授课,也可以聘请老师到家中教课,教学内容与时间自己确定。
中国大陆的升学考试一直备受瞩目,学生承受的升学压力是外人无法想象的。根据有关调查,针对1.8万名有兴趣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的采访,其中约2000人已开始在家教学……
在家学习的个案
近年来,媒体报道了不少台湾地区在家自学的成功案例……有杂志曾在2011年针对在家自学的家庭进行专题报道,介绍徐家兄弟与父亲在家自学的情况;人称“自学教父”的陈怡光,对从小在家自学的一双儿女有这样的期许:不管社会变迁动荡成什么模样,他们都能靠多元技能与弹性的态度面对挑战。他认为这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具备的竞争力。陈家的大女儿认为在家自学的弹性给了她多元发展的时间条件。自幼儿园小班之后不曾上过一天学的她精通中文、英文、波兰文,此外,她热爱滑雪与摄影,曾经代表台湾地区至泰国参加花式滑冰比赛并荣获佳绩。弟弟喜欢芭蕾,热爱烹饪,时常窝在厨房跟妈妈切磋厨艺,与姐姐的爱好有很大的不同。
观察两个孩子学习风格的差异,陈家悟到:光是同一家的孩子个性都不一样,一个班二三十个小孩的学习风格,差别一定更大,用同一套方法教学,学习效果绝对不好。
徐家兄弟自小学四年级开始在家自学,至今已是高中生的年纪,而他们的老师是曾在信息公司上班的父亲。徐家选择让孩子在家自学的契机,是因为大儿子曾在学校中,与同学发生争执并口出秽言。这个事件让徐父看见传统学校当中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顾到每个学生,而在老师看不到的角落,他的孩子可能因此学到许多恶习,影响其日后的价值观和人格发展。为了让孩子在好的环境中成长,徐父选择牺牲自己的事业,父兼师职,陪伴两个儿子在家学习。
另一位目前就读大学哲学系的许同学,是台湾地区首届高中自学生。她从小学开始就没有在学校读过完整的一个学期,如今她进入大学,展现出异于一般学生的适应力。徐同学认为自学生的学习方式,反而更接近大学模式。她从小就学会安排课表,自己掌握读书进度、分配时间,多方尝试不同的领域,甚至每天坚持运动3个小时,都让一般的学生望尘莫及。
上了大学后,徐同学发现台湾地区的学生习惯于服从学校的时间管理,到了大学后反而不知道怎么规划时间。对许同学来说,大学学习和同侪相处,自学生都能够自己克服,但升学制度对自学生的不友善,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精通英、德、法、日、西班牙语及闽南语、客家语,甚至是手语的她,甄选了3所大学外语系却全部落空,她深感不同体系的学生,却用一种考试鉴定,非常不科学。
在家学习的利与弊
首先,相较于传统学校,在家自学者拥有较大的“教育自由”,可以依照孩子的个人兴趣、健康状况、心智年龄成熟度、学习能力等,自行决定学习内容、上课时间、教学方式。对于儿女较喜欢的科目,家长可以提供比学校老师更长时间的教学,授课内容也可以更加深入与广泛。
相较于学校的集体管理方式,在家自学的成效是不是更好?由上述在家自学的发展现况,及台湾地区几个自学家庭的经验谈,可看出在家自学对儿童及家长带来的帮助,但也必须厘清当中可能存有的风险。
在家自学并非让父母宠溺孩子逃避课业的方式,它是一种教育权的主张,相较于学校“工厂生产线”式的教育模式,自学家庭则是针对孩子而量身订做的“客制化”教育。再者,相关法规的制定及政策的实施对在家自学的发展也有影响。例如英国对于自学的规定宽松,曾发生一名伦敦16岁少年,因身体残疾而选择在家自学,却因长期待在空间狭小的自家地板上,严重与社会脱节,也未获得适当教育。这个案件于2015年登上了社会新闻,同时使得在家自学的问题受到社会的瞩目,并引发热烈讨论。
…………
除了上述自学生可能面临的困境之外,“社交障碍”似乎是社会对于在家自学者的刻板印象之一。孩子脱离学校系统,无法与同龄人一起体验校园生活,外界多少会质疑:这样是否会让自学生在日后产生社交障碍。然而面对这样的疑虑,自学家庭反而有不同的见解:学校才是“无菌室”,把同一个年龄甚至智力发展差不多的人关在教室一起学习,反而对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性和弹性有害。
在家自学的利与弊长期备受讨论。许多家长向往自学,却担忧万一“失败”会毁了孩子的将来;也有部分家长对自学的教育理念相当倾心,另一方面却也担心自学会让孩子变得太封闭,以为自学就是整天关在家里“自己学”。然而,不论遇到何种挑战与困境,在家自学确实是一种教育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管道,让家长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
认同教育的多元性,支持家长与学生应该拥有教育选择权,将为教育注入一股活水,带领我们的下一代,创建一个更丰富多彩的社会。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