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沿河生长。
河是新开挖的,名日“镜河”,应是取“镜鉴”之意;毗邻大运河,但年轻许多,也更精细。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河底镶嵌的鹅卵石,在水波漭漭中流光四溢,很有些星辰大海的意象。水面不宽,犹如家乡的“水坑”,狭窄处可一跃而过。河中水质特别好。逢晴日,天空湛蓝如海,水面安澜如镜,真如诗中“秋水共长天”的画面。水中有鱼,甚多。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四处游荡。这河是沿着市府新城而建,似古代的护城河,而河中的鱼就像巡城的卫兵,挺着高昂的头颅,颇为警惕地注视着八方来客。若遇不善者,它们就一甩尾巴,迅速隐没其身,大概是逃之夭夭或者赶回去搬救兵了。但这些鱼是不避人的,它们就在行人眼皮子底下晃悠,嘲弄着世人的忙碌,对所谓的叹息与忧愁更是不屑一顾。
我见猎心喜,尤其是对那些巴掌大的鲫鱼,想来无论是煲汤还是红烧,应都是极好的。可惜这里不许垂钓,更不许捕捞,我只能徒有羡鱼情了。河两岸草木葱茏,虽然都是新栽种的,但少有水土不服者。草木无论大小,多精神抖擞,绿意盎然。已近中秋,有些叶子开始变黄,有些泛出淡淡的红晕。有叫不上名字的低矮草本,叶细如针,毛茸茸的,呈灰褐色,抱成一团若刺猬。于其间漫步,放眼望去,草木高低林立,红黄交错,嫩绿凸显,点缀褐色花纹,如同徜徉于山间密林。两岸均如此,花草树木,临河相望,脉脉含情,一往情深。
荷,本就非贪心之物,不是吗?
仍然有绿色的叶子在迎风招展。它们有的浮在水面上,根茎没于水中,俨然浮萍。风一吹,水波动,它们也跟着摇曳。这舞姿少了几分曼妙,多了几分僵硬。有些叶子还是如夏季一般的生长着,连根茎都是绿色的。在秋老虎的映衬下,依然能窥见“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采。遗憾的是这样的绿是不连续的,中间缺失的部分才是真实的生命。即便如此,它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骨,像不甘与市井同流合污的没落贵族,有些生涩地彰显着往昔的繁华与尊荣,就如同老舍先生《茶馆》中的遗老遗少,骨子的高贵虽然抵挡不了现实的碾压,但那种范儿还是得要。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股“范儿”吗?要么站着把钱赚了,要么弯腰养活自己,大抵荷花是不屑于后者的,所以才能坚挺身躯,哪怕已经枯黄,哪怕头颅已掉只剩枝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死亡对中国人来说并非是最可怕的,因为还有青史。恍惚间,我似乎理解了八大山人那寂寥的画风——没有叶的莲,没有脚的鸟和没有岸的河。
荷花并没有完全凋谢,当然也没有了夏日娇艳欲滴的劲儿。与“映日荷花别样红”相比,如今的荷花更像是陪衬,甚至可有可无。那么大一片荷,偶尔有那么一两朵花挂在枝头或浮在水面,无精打采的,画面颇为滑稽,大抵感觉像农村老太太花白稀疏的发髻上别了朵大红花,尽管增添了喜庆,但总感觉别扭。按苏轼的说法“人间四月芳菲尽”,九月份更是早就过了花期。岸上的草木丛中,可能也会有米粒或扣子状的小花,但也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旁门左道”,抑或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孤魂野鬼”,拣在“夏季已走远,冬季尚未来”的端口绽放,也是挖空心思。荷花应该没有这般伎俩,花无百日红的道理它们还是应该明白的,“苟延残喘”更像是与岁月的抗争。
诚如我们,与岁月剑拔弩张,到头来两手空空,也会不自觉地摇头苦笑,与自己和解。浮生若梦,索然无味,只能一笑了之。
赏荷最宜趁微雨。
可惜我懒惰得很,又非有心之人,遇着下雨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堪寻访”的闲情逸致?我不惑的身体内住了颗古稀的灵魂,以至于对所谓的美好都寡淡得很,这片荷已经足够我倾诉,更何况没有蜻蜓的干扰,我们都是安静的,一个人和一片荷,彼此沉默,相看不厌,且听风吟。它们在风中摇摆,我在风中皱眉。落叶从我眼前飘落在它们身侧,滑落的轨迹,一端系在我的心田,一端系在它们的根上,最终都被流水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端倪。
这股安静很快就被野鸭打破。有只野鸭突然从水底冒出,拍打翅膀,沿着水面,飞了起来。一时间,水花四溅,滚落如雨。这种天降之喜让我有种圆梦的感觉。我目送那只鸭子隐入水中,再将目光停留在刚经历了“短时强降雨”的荷上。珍珠似的雨滴在荷叶上飞速打转,迅疾地滚入水中。鱼儿被“突袭”吓得惊慌失措,溃不成军,树倒猢狲散。那些原本就在外围游荡的鱼,此刻倒没事似的,依旧清闲,依旧落寞。它们的世界中根本没有这场雨。经过短暂的慌乱,水面很快又恢复了原来的秩序。荷,茕茕孑立,那场雨阻止不了美人迟暮。鱼,耀武扬威,那场雨浇灭不了跳梁者的气焰。我,扼腕叹息,那场雨平复不了澎湃的心潮。
有野鸭缓缓游了过来。我不确定是不是刚才惹是生非的那一只。它朝着荷,游得很慢,那小心翼翼的神态,让我想起幼年时一步一步走向学校的自己。它靠近荷,随即就停了下来。没有掌声,没有鼓励,我都不敢大口呼吸,生怕惊扰了它。它终于鼓起勇气向荷冲去。
面对身材如此庞大的入侵者,鱼儿实在是没有抵抗的勇气,只能再次一哄而散。
我已经许久未回老家,也许久没有看过老家的风景。田地里多了几座新坟,抑或村子里添了几座小楼,也都无从知晓。以前读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常觉得杜甫命运太过悲苦,三百年大唐帝国,他偏偏赶上“安史之乱”。荷的花和叶始终与它的根紧紧相连,生死相依。我离乡千里,年近不惑,一事无成。关河冷落,谁悲失意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它乡之客。眼前的这片荷,一生都守着这片水,繁华与衰败,都是生命的馈赠,无奔波之苦,无颠沛之痛。对于命运,它们接受;对于机遇,它们等待,而我却不能停留。
这几日我常带孩子们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对于“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他们是有疑惑的。茫茫人海,既然相逢,当然要认识一番,不然岂不辜负上天的美意。我无力反驳,或者我更希望他们永远也不要读懂白居易的眼泪。人这一生,眼泪是非常有限的,也非常珍贵,能禁锢在心底就不要流出眼眶。我决定离开了,离开这片荷,或许再见之时已是寒冬飞雪。那时,我能看见瘦骨嶙峋的枯枝吗?能看见行将槁木的枯叶吗?能做得了雪中的痴相公吗?我苦笑。荷在风中,花枝乱颤,充满嘲弄。或许它们早就想让我离开了。
路口回首,我忽然想起大学时的一位同窗。转瞬间,他已过世三四年了。一束青春的荷,正盛开着,就毫无征兆地被褫奪了生出莲瓣的权利和机会。熬不到秋季万物皆悲。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即便我此前不信,现在也信了。眼前这萧瑟的荷,不正如此吗?哀哉!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大抵如此。是为记。
责任编辑:黄艳秋
河是新开挖的,名日“镜河”,应是取“镜鉴”之意;毗邻大运河,但年轻许多,也更精细。河水不深,清澈见底。河底镶嵌的鹅卵石,在水波漭漭中流光四溢,很有些星辰大海的意象。水面不宽,犹如家乡的“水坑”,狭窄处可一跃而过。河中水质特别好。逢晴日,天空湛蓝如海,水面安澜如镜,真如诗中“秋水共长天”的画面。水中有鱼,甚多。成群结队或三三两两,四处游荡。这河是沿着市府新城而建,似古代的护城河,而河中的鱼就像巡城的卫兵,挺着高昂的头颅,颇为警惕地注视着八方来客。若遇不善者,它们就一甩尾巴,迅速隐没其身,大概是逃之夭夭或者赶回去搬救兵了。但这些鱼是不避人的,它们就在行人眼皮子底下晃悠,嘲弄着世人的忙碌,对所谓的叹息与忧愁更是不屑一顾。
我见猎心喜,尤其是对那些巴掌大的鲫鱼,想来无论是煲汤还是红烧,应都是极好的。可惜这里不许垂钓,更不许捕捞,我只能徒有羡鱼情了。河两岸草木葱茏,虽然都是新栽种的,但少有水土不服者。草木无论大小,多精神抖擞,绿意盎然。已近中秋,有些叶子开始变黄,有些泛出淡淡的红晕。有叫不上名字的低矮草本,叶细如针,毛茸茸的,呈灰褐色,抱成一团若刺猬。于其间漫步,放眼望去,草木高低林立,红黄交错,嫩绿凸显,点缀褐色花纹,如同徜徉于山间密林。两岸均如此,花草树木,临河相望,脉脉含情,一往情深。
荷,本就非贪心之物,不是吗?
仍然有绿色的叶子在迎风招展。它们有的浮在水面上,根茎没于水中,俨然浮萍。风一吹,水波动,它们也跟着摇曳。这舞姿少了几分曼妙,多了几分僵硬。有些叶子还是如夏季一般的生长着,连根茎都是绿色的。在秋老虎的映衬下,依然能窥见“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风采。遗憾的是这样的绿是不连续的,中间缺失的部分才是真实的生命。即便如此,它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骨,像不甘与市井同流合污的没落贵族,有些生涩地彰显着往昔的繁华与尊荣,就如同老舍先生《茶馆》中的遗老遗少,骨子的高贵虽然抵挡不了现实的碾压,但那种范儿还是得要。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股“范儿”吗?要么站着把钱赚了,要么弯腰养活自己,大抵荷花是不屑于后者的,所以才能坚挺身躯,哪怕已经枯黄,哪怕头颅已掉只剩枝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死亡对中国人来说并非是最可怕的,因为还有青史。恍惚间,我似乎理解了八大山人那寂寥的画风——没有叶的莲,没有脚的鸟和没有岸的河。
荷花并没有完全凋谢,当然也没有了夏日娇艳欲滴的劲儿。与“映日荷花别样红”相比,如今的荷花更像是陪衬,甚至可有可无。那么大一片荷,偶尔有那么一两朵花挂在枝头或浮在水面,无精打采的,画面颇为滑稽,大抵感觉像农村老太太花白稀疏的发髻上别了朵大红花,尽管增添了喜庆,但总感觉别扭。按苏轼的说法“人间四月芳菲尽”,九月份更是早就过了花期。岸上的草木丛中,可能也会有米粒或扣子状的小花,但也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旁门左道”,抑或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孤魂野鬼”,拣在“夏季已走远,冬季尚未来”的端口绽放,也是挖空心思。荷花应该没有这般伎俩,花无百日红的道理它们还是应该明白的,“苟延残喘”更像是与岁月的抗争。
诚如我们,与岁月剑拔弩张,到头来两手空空,也会不自觉地摇头苦笑,与自己和解。浮生若梦,索然无味,只能一笑了之。
赏荷最宜趁微雨。
可惜我懒惰得很,又非有心之人,遇着下雨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有“堪寻访”的闲情逸致?我不惑的身体内住了颗古稀的灵魂,以至于对所谓的美好都寡淡得很,这片荷已经足够我倾诉,更何况没有蜻蜓的干扰,我们都是安静的,一个人和一片荷,彼此沉默,相看不厌,且听风吟。它们在风中摇摆,我在风中皱眉。落叶从我眼前飘落在它们身侧,滑落的轨迹,一端系在我的心田,一端系在它们的根上,最终都被流水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端倪。
这股安静很快就被野鸭打破。有只野鸭突然从水底冒出,拍打翅膀,沿着水面,飞了起来。一时间,水花四溅,滚落如雨。这种天降之喜让我有种圆梦的感觉。我目送那只鸭子隐入水中,再将目光停留在刚经历了“短时强降雨”的荷上。珍珠似的雨滴在荷叶上飞速打转,迅疾地滚入水中。鱼儿被“突袭”吓得惊慌失措,溃不成军,树倒猢狲散。那些原本就在外围游荡的鱼,此刻倒没事似的,依旧清闲,依旧落寞。它们的世界中根本没有这场雨。经过短暂的慌乱,水面很快又恢复了原来的秩序。荷,茕茕孑立,那场雨阻止不了美人迟暮。鱼,耀武扬威,那场雨浇灭不了跳梁者的气焰。我,扼腕叹息,那场雨平复不了澎湃的心潮。
有野鸭缓缓游了过来。我不确定是不是刚才惹是生非的那一只。它朝着荷,游得很慢,那小心翼翼的神态,让我想起幼年时一步一步走向学校的自己。它靠近荷,随即就停了下来。没有掌声,没有鼓励,我都不敢大口呼吸,生怕惊扰了它。它终于鼓起勇气向荷冲去。
面对身材如此庞大的入侵者,鱼儿实在是没有抵抗的勇气,只能再次一哄而散。
我已经许久未回老家,也许久没有看过老家的风景。田地里多了几座新坟,抑或村子里添了几座小楼,也都无从知晓。以前读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常觉得杜甫命运太过悲苦,三百年大唐帝国,他偏偏赶上“安史之乱”。荷的花和叶始终与它的根紧紧相连,生死相依。我离乡千里,年近不惑,一事无成。关河冷落,谁悲失意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它乡之客。眼前的这片荷,一生都守着这片水,繁华与衰败,都是生命的馈赠,无奔波之苦,无颠沛之痛。对于命运,它们接受;对于机遇,它们等待,而我却不能停留。
这几日我常带孩子们诵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对于“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他们是有疑惑的。茫茫人海,既然相逢,当然要认识一番,不然岂不辜负上天的美意。我无力反驳,或者我更希望他们永远也不要读懂白居易的眼泪。人这一生,眼泪是非常有限的,也非常珍贵,能禁锢在心底就不要流出眼眶。我决定离开了,离开这片荷,或许再见之时已是寒冬飞雪。那时,我能看见瘦骨嶙峋的枯枝吗?能看见行将槁木的枯叶吗?能做得了雪中的痴相公吗?我苦笑。荷在风中,花枝乱颤,充满嘲弄。或许它们早就想让我离开了。
路口回首,我忽然想起大学时的一位同窗。转瞬间,他已过世三四年了。一束青春的荷,正盛开着,就毫无征兆地被褫奪了生出莲瓣的权利和机会。熬不到秋季万物皆悲。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即便我此前不信,现在也信了。眼前这萧瑟的荷,不正如此吗?哀哉!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大抵如此。是为记。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