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有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教育任务的重要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教学时,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因此,朗读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适当教学手段。我认为朗读教学要具备有效性,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证有充足的朗读时间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得语文能力和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证明。试问,没有充足的时间,怎么能做到“会吟诗”、“如有神”?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不可能形成朗读技能的。因此教师必须依据不同年级、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时间,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让繁琐冗长的“讲、问、答”让位于朗读。预习时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让学生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还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时间、多样方式,加强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理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朗读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高涨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挂图、视频录像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激发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赶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赶海产生浓厚兴趣,下载了人们赶海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当学生观看赶海的视频时,都被沙滩上美丽的贝壳和海中各种鱼儿吸引住了。当一幅幅美丽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大家再次深深地被海滩上、大海里的各种动植物吸引住了。美丽的贝壳,横行的螃蟹,威武的大虾,成群结队的鱼,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如同进入了赶海这么热闹的趣事里,一个个手舞足蹈,争着读课文,仿佛自己就是海里威武的大虾,横行的螃蟹,各种各样的鱼儿……因为有了浓厚兴趣,课文不再需要老师过多讲解,学生就进入了课文意境,激发了学生朗读欲望,整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很兴奋的求知状态。
  在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我了解到很多学生从没有见过瀑布,这种认知缺失对诗歌学习是一种制约。于是我让学生观看有关瀑布的视频:在烈日照射下,从山顶上飞泻而下的庐山瀑布,水珠四溅、雾气缭绕的壮美景象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学生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运用夸张手法写成的诗句有了感性认识,这种视频语汇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描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因为视频的感性形象而变得隽永。学生边吟读边想象记忆,很快在理解中把整首诗背下来了。
  三、形式多样,激发朗读兴趣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朗读感情,促进学生加强朗读训练,教师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越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常见的朗读形式有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演读,等等。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维也纳浓浓的让人如痴如醉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又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可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认识了解爱因斯坦潜心于科学研究、不拘小节、平易近人、童心未泯、执著事业的可贵品质,感受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再如《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一文,课前让学生做好头饰、道具等,课堂上表演读,走进角色,让学生在愉快的表演中感知形象,理解寓意,从而深深地喜欢上朗读,喜欢上语文。
  四、巧用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根据几年来的点滴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会朗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从而学好语文。朗读时及时和恰到好处的评价,是提高朗读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升。
  如我在执教《我读对联识汉字》一课时,有个学生读“爆竹声声辞旧岁,欢笑阵阵迎新年”一句时,声音很拖拉,读这一句时,应该声音高亢,读得简洁有力,让人联想到过新年时的喜庆场面。学生体会不到位,我就说:“你读得很流利,但我怎么感觉到鞭炮是不是没放响,你心里特别不高兴呀?你能再读一遍吗?”读了第二遍,我说:“恩,这回鞭炮响了,却把大家都吓哭了!”学生一听都笑了。又读了第三遍,我说:“读得真好,你看这鞭炮声带来了好运,大家喜笑颜开,多么振奋人心呀!”学生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需要培养,在朗读中出现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的现象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我想,如果老师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这样有针对性的指导、评价,长此以往,则学生不仅会爱读书,更会读书,朗读水平也会“突飞猛进”。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朗读评价时,教师要看到学生个性的展现,正确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才会使朗读水平有质的飞跃,施以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发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我们只有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不断积累并反思,优化自己朗读指导,让有效的朗读真正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达到“书味在胸中”的境界,那么每一节语文课才会因朗读而精彩。
其他文献
摘 要: 弗洛伊德创立的人格结构理论不仅适用于心理学领域,而且可以视作文学作品分析的切入点窥探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雪夜林边》这首精致的小诗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深陷于矛盾的沉思中,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最终主人公在矛盾中寻找到面对现实生活的动力源泉,实现人格中本我、超我与自我的平衡。  关键词: 《雪夜林边》 本我 超我 自我  一、引言  1.作者及诗歌简介  罗伯特·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往日益增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培养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题材的影视剧进行分类研究,具体分析不同的影视作品包含的不同的文化信息,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 影视作品赏析 跨文化交际 培养方式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在文化交流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13年4月19日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范围内自上而下分批次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顺应了民意,又突出了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建设。  笔者结合自己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思考,对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如下反思。  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在这样的时代背
棉花易发生早衰的时期与防止枝术近年来,随着植棉技术的改进,高产棉田面积不断扩大,但生产中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往往造成棉花旱衰,严重障碍着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防止棉花早
春大豆秋繁栽培技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32100马赵江陈长生春大豆由于成熟期前后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加上其需经历一个高温的夏季贮藏,故种子劣变严重。特别对于大粒种子,种子活力下
奥林匹司矿位于希腊北部距避署胜地奥林匹司村约2.5公里。该矿金精矿主要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金银呈微细粒浸染状的显微包裹体均匀分布在矿物中。金精矿含40%Fe、41%S、12%As、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本文研究发现课外阅读练习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试从各角度明确阅读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various problem
教师的教是什么呢?汉代儒学认为“教”是“教学”,“教人学”;“教”是教人“学做人”,“教”是教人“成人又成材”。这是教正统的说法,汉代的儒学家已经认识到,教学过程、教学目标都需要以人为本。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夏丏尊在《爱的教育》中说得好:“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变更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紧随其后,一个新的概念“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现在国人一提教育,必说素质教育怎样怎样好,应试教育如何如何误人子弟,提及应试教育,大有谈虎色变之势,我认为世人有矫枉过正之嫌。君不见,当今中国科技发展神速,国力日益强大,难道就没有应试教育的功劳?素质教育才提几年,真的就是灵丹妙药?这么快就立竿见影?凡事要一分为二。说这些并非要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长短,
北海日报社为了办出一流报纸、创出一流效益,决定从今年起,每年从广告收入中拿出10万元轮流培训编采人员。北海日报拿出10万元培训编采人员@刘启平 In order to run a first-ra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