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了相关政策。美术课程的开设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审美能力提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美术也是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体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蔡元培曾说:“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1]由此可见,美术是关乎一个人审美能力与个体精神发展的特殊教育。同时,其强烈的实操性又体现着造型和视觉的独特魅力,可以调动人的手、眼、脑等的协调能力,将个人的想象力和外部世界信息转化为各自的心理意向,再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展示人的心理活动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然而,乡村小学美术教育由于受到基础设施、教师专业、教学方法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二、乡村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1. 教学观念落后,资源相对匮乏
目前,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部分乡村小学及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對落后,往往只看重升学率,没有综合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格外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考试科目,忽视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甚至有些学校从未开设美术课程。一些家长也认为美术课开设与否并不重要,学生学好“核心课程”才重要,这就导致美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 专业美术教师储备不足
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目前,部分乡村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小学,缺少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程教师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简陋,教师薪资较低。同时,硬件设备不足限制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活动。虽然特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师资结构,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但是他们往往在服务期满后又回到原单位,难以继续为乡村教育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部分美术学院或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不愿扎根基层任教,缺乏服务乡村教育的意识。
3. 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简单地认为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临摹绘画,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绘画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作品构图、造型及设色能力的培养。部分学校开展的美术课程类型单一,缺少手工、摄影、泥塑、剪纸等其他内容,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美术理解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分学生难以深入了解美术的内涵,学习兴趣不足,难以进行持续性学习。
三、改善乡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 改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基金投入
教育理念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可以促进乡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改善乡村小学美术教学效果。首先,有关部门应改变乡村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领导水平。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摒弃应试教育的观念,改变教师和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师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袁贵仁曾指出,“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虽向农村倾斜,但改善农村教育落后面貌依旧需要较长时间,面临不少实际困难”[2]。教学设施配备不足,也是影响乡村小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入乡村基层进行调研,了解乡村地区的教育需求,设立专项基金,由专人管理基金,改善乡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保证教育资金的合理投入、合理使用;为乡村美术教学添置相应用具和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为乡村小学美术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
最后,需要建立城乡学校合作机制。相关部门应打破乡村学校封闭的教学环境,加强线上线下城乡学校合作模式,制定美术教学网络课程帮扶计划,实行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教师一对一互动。这可以增强城乡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城乡之间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此外,艺术类院校、美术协会要加强与乡村学校的合作,适时组织艺术工作者下乡交流研讨、高校学生下乡支教实践,为乡村美术教育增添新鲜血液。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针对部分乡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薄弱的状况,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对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与教研实践中形成新的课程理念,有效开拓课程发展的新历程。乡村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绘画技艺,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参与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美术课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美术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绘画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教授学生雕塑、手工制作、摄影等其他领域的内容。其次,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最后,为吸引更多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国家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薪资水平,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扎根基层,成为乡村教学的骨干力量,
3. 挖掘当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教师首先应理性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挖掘教材,并结合乡土自然资源地灵活安排课程。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学生分享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对自然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语
推动乡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社会对乡村美术教学需要的有力回应。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乡村美术教学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乡村美术教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0.
[2]张子鹏.浅析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精准扶贫”[J].大众文艺,2018(15):216.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蔡元培曾说:“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1]由此可见,美术是关乎一个人审美能力与个体精神发展的特殊教育。同时,其强烈的实操性又体现着造型和视觉的独特魅力,可以调动人的手、眼、脑等的协调能力,将个人的想象力和外部世界信息转化为各自的心理意向,再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展示人的心理活动和实际操作,从而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然而,乡村小学美术教育由于受到基础设施、教师专业、教学方法等条件的限制,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二、乡村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1. 教学观念落后,资源相对匮乏
目前,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部分乡村小学及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對落后,往往只看重升学率,没有综合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格外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考试科目,忽视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甚至有些学校从未开设美术课程。一些家长也认为美术课开设与否并不重要,学生学好“核心课程”才重要,这就导致美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 专业美术教师储备不足
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目前,部分乡村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的乡村小学,缺少科班出身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程教师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简陋,教师薪资较低。同时,硬件设备不足限制了乡村教师的教学活动。虽然特岗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师资结构,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活力,但是他们往往在服务期满后又回到原单位,难以继续为乡村教育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部分美术学院或师范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不愿扎根基层任教,缺乏服务乡村教育的意识。
3. 内容较为枯燥,学生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乡村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简单地认为美术教学就是让学生临摹绘画,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绘画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作品构图、造型及设色能力的培养。部分学校开展的美术课程类型单一,缺少手工、摄影、泥塑、剪纸等其他内容,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美术理解能力的培养,以致部分学生难以深入了解美术的内涵,学习兴趣不足,难以进行持续性学习。
三、改善乡村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 改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基金投入
教育理念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可以促进乡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改善乡村小学美术教学效果。首先,有关部门应改变乡村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领导水平。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摒弃应试教育的观念,改变教师和家长对美术的认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师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袁贵仁曾指出,“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虽向农村倾斜,但改善农村教育落后面貌依旧需要较长时间,面临不少实际困难”[2]。教学设施配备不足,也是影响乡村小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深入乡村基层进行调研,了解乡村地区的教育需求,设立专项基金,由专人管理基金,改善乡村小学美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保证教育资金的合理投入、合理使用;为乡村美术教学添置相应用具和基础设施,改善乡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为乡村小学美术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
最后,需要建立城乡学校合作机制。相关部门应打破乡村学校封闭的教学环境,加强线上线下城乡学校合作模式,制定美术教学网络课程帮扶计划,实行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教师一对一互动。这可以增强城乡美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城乡之间教育理念、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此外,艺术类院校、美术协会要加强与乡村学校的合作,适时组织艺术工作者下乡交流研讨、高校学生下乡支教实践,为乡村美术教育增添新鲜血液。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针对部分乡村小学美术教师队伍薄弱的状况,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首先,教师应重视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对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更好地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与教研实践中形成新的课程理念,有效开拓课程发展的新历程。乡村小学美术教师还应在工作之余潜心研究绘画技艺,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参与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培训。美术课程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美术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绘画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教授学生雕塑、手工制作、摄影等其他领域的内容。其次,学校应该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最后,为吸引更多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国家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薪资水平,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扎根基层,成为乡村教学的骨干力量,
3. 挖掘当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美术教师首先应理性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挖掘教材,并结合乡土自然资源地灵活安排课程。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文学作品启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与学生分享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对自然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开口表达,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语
推动乡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当前社会对乡村美术教学需要的有力回应。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乡村美术教学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乡村美术教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0.
[2]张子鹏.浅析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的“精准扶贫”[J].大众文艺,2018(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