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记叙文的情节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记叙性文章的情节,是作者在记叙性文章中有意识地挑选和安排的相互有关的行动的结构。这里有三个关键点。首先,“有意识地挑选和安排”,是说对材料要有目的地选择和有条理、分先后地加以处理;其次,“相互有关的行动”,是指材料要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抗争;再次,“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的外在形态。
  
  一、情节结构的组成部分
  
  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曾说,故事对事件的叙述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而情节是沿着因果关系的方向去组织事件的。这里的“因果关系”是指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就是作家孙犁所说的“那事件本身就具备一个进行的规律,一个存在的规模”。说的具体一点,一件事总有一个发生、发展、变化、高潮、结局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成了一切记叙性文章“情节”展开的客观依据,即“进行的规律”了,表现在记叙性文章样式上就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结构形态。
  
  (一)序幕。泛指某些叙事性文章在矛盾冲突尚未充分展开之前,对人物的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作的交待或提示。有时又称“引子”、“楔子”。
  
  (二)开端。叙事性文章中基本矛盾冲突正式展开的第一个事件,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起点。
  
  (三)发展。继开端之后各种矛盾冲突陆续展开、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是叙事性作品中各种矛盾冲突酝酿的时期,是形成矛盾冲突,并推向高潮的蓄势阶段。文章的后劲和爆发力来自于这阶段的成功铺叙。在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疏于情节铺展,或者说拙于故事的展叙,因而情节设置没有波澜,文章没有亮色。
  
  (四)高潮。这是叙事性文章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的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一环,为情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作文中,有一部分文章缺少精心的设计、必要的交代,到了该发力的时候却发不出力来,导致扣人心弦的高潮产生不了。
  
  (五)结局。叙事性文章中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最后阶段。即矛盾冲突已经解决,人物性格已经形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示。
  
  (六)尾声。叙事性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交待结局。作家根据其创作意图和结构的需要,在故事结束后,另写一节作为尾声,用以交待人物的归宿、事件发展的远景或表现作者的一些思想愿望。尾声经常与序幕相照应。
  以上是叙事性文章情节结构的组成部分。通常所说的情节结构一般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例如;
  
  第四次结婚
  某考生
  她结过三次婚,可是三个丈夫都在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去世了。(巧设悬念,引起下文。)
  第一个死于车祸,身体被卡车压了过去,当她看到时就昏了过去。第二个丈夫得了一种怪病,最终也郁郁而死。第三个丈夫是在田里干活时突然心脏病发作死的。(既回应上文,又加深悬念。严霜偏打路边草,三次不幸触目惊心。)
  从此,她的事被村里人谈论得沸沸扬扬,然而还是村中的一位老太太说得让人口服心服:“她是克夫命,谁要是娶了她,都会带来不幸。”(祸不单行,还遭非议。)这话肯定也传到了她的耳朵里,但她对此并不在意。(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此句切题,无迹可寻。)但从那时起,再没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了,也没有谁再敢娶她。(“山重水尽疑无路”,一直到这里的铺叙都非常到位。)
  不久,村里人又听说她要结婚了,新郎是位外地的小伙子,长得很不错,听说两人是在火车上认识的,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见钟情”吧,那男的硬是追了过来。(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见钟情”照应前文“她对此并不在意”。“外地小伙子”却又让人紧张。)
  结婚的那一天,她的家中来了不少村里人,不知是来祝福,还是来凑热闹、看稀罕的。在一阵鞭炮声中,人们纷纷涌入她家里,人们想看看这位新郎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究竟”二字用得实在妙,传神地刻画出众人的心理。)
  村中几位老太太也来了,其中一位老太太趁新娘不在,将新郎拉到一边悄悄地说:“你快回去吧,你不能娶她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新郎惊讶地看着老太太:“为什么?”“你不知道,她前面有三个都……”“我从来不问她这个。’新郎答道。(既呼前文“她对此并不在意”,又应上文“一见钟情”。)老太太没趣地走了,边走边说:“不出一年,保证不出一年……”(才见“柳暗花明”,又遇“山重水复”。一波三折,爆发力很大。)
  一年很快过去了,可是并没有出现什么,更没有发生人们料想的不幸。然而,这小两口出双入对,甜蜜恩爱的幸福生活,却成了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到了第二年,这个令人注目的家庭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人们这时才发现他们本来就不应该相信村中老太太的言语。(至此才云散日出)
  有一天,他们一家三口出门去散步,刚出门就被一位老太太拦住了。
  “这小孩真好!”那老太太说道。
  她蓦地转向孩子的母亲。举起枯枝似的指头。慢慢地指着她说:“我年轻时和你的命一样,我听信了别人的话,最终也没有第四次……”(出人意料的结局,余味无穷。)
  
  点评
  考生围绕话题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并能运用陡转、对比、照应等手法,精心构筑情节,使得情节悬念迭生,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对待别人议论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两个有着相同命运遭遇的小人物的不同人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二、构成情节的艺术手段——线索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在整个记叙性文章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它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串联成为一个整体。每个记叙性文章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主要线索往往只有一条,其他线索都围绕主要线索来展开。
  常见的记叙性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人”为线索。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里的“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就是这样一个“线索人物”。小说中的一切都经过了“小伙计”的眼睛的“折光”,通过他的叙说完成了孔乙己性格的塑造。而这个小伙计仅仅是作品的见证人、一个“穿针引线”的次要角色,是一个“穿结”故事的“线索人物”。
  第二,以“物”为线索。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项链”贯穿全文情节,组成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项链是赝品”的情节结构,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也就在这一失一得中显露无遗。
  第三,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小说《祝福》以中心事件“年底的祝 福”为线索,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上面说的“线索”,都是一些“单线”,而有些文章中还有“复线”的运用,如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就有华老栓买人血馒头和夏瑜英勇就义这样明、暗两条线索。不管有几条线索,副线总是为主线服务的。
  
  三、情节构成的基础——冲突
  
  所谓“冲突”,是指现实生活里人们由于立场观点、思想感情、要求愿望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在记叙性文章中,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是凸现主旨的关键。记叙性文章,要求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主题思想,提高艺术感染力,使作品起重大的社会作用。记叙性文章中所描写的矛盾冲突能否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取决于作者的世界观和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斗争熟悉和理解的程度。如: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某考生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作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点出“选择”以及“选择”的分量。)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当汉武帝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有种责任感,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起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不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猛然间,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平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史书。(这两段文字,一纵一收,顿挫悬殊,开合有度,刻画了人物的内心矛盾,凸现“触动心灵”。)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两滴男人的清泪啊,闪耀着你内心多少悲伤!)
  
  点评
  考生以奇特的想象,虚拟了司马迁受刑之前的心理斗争及最后选择,刻画细腻,描摹生动,人物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示。主题思想也得到彰显,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情节既是一个统一记叙性文章题材的手段,也是一种表达的手法。它表达了作者描述人物命运的本领以及意志在决定人事时的重要性所抱的信念。
其他文献
李广天生就是一个将才。  司马迁说他“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唐人崔道融也有诗云:“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所谓的“猿臂”,就是双臂可以像通臂猿一样自由地伸展。这样的天赋条件,再加之“广家世世受射”,他的射技自然就非同凡响。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短短的两句话,极像一篇微型的文言小说
期刊
摄影师约翰·道格戴尔正在给我拍照。他歪着头,身体向前微倾,一丝不苟地捕捉我的侧面的影像。我坐在离他约三英尺的地方。   我们俩身处约翰的格林尼治乡村公寓里。房间里堆满了铜器古董、相机和约翰的摄影作品。 很难相信这些漂亮的照片是由一个几乎完全失明的人拍摄的。  约翰得过五次几乎致命的肺炎、脑感染、周边神经病、卡波西氏肉瘤和CMV视网膜炎。10年前,CMV视网膜炎几乎夺去了他的全部视力。医生与同行
期刊
当我以为自己的工作是偶像歌手的时候,我就因为合约问题不能唱歌了。  這就好像你走在一条路上,前面的路突然塌方了,没有路了。  于是我开始主持,在那个塌方的死角,我用我自己的力量,努力去开发,让它转变成我人生的另一个转角。  我很幸运,因为还有很多长辈给我机会。我在节目里面被砸过蛋糕、丢过水球,穿女装、套丝袜……虽然觉得跟以前偶像歌手所做的事情很不一样,但我觉得没有关系,因为我没有对不起自己,我很尽
期刊
青草的声音  车永静    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春天来了,它们从睡眠中醒来,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小草们竟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相握。  草以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那嫩嫩的令人惊喜的一点新绿在慢慢变大变浓,再染成一片片浓碧,然后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了大地。一个个杂乱无章的村庄在绿
期刊
我的花让我开/我的花让我自己开/你拥有你的/我拥有我的/盛开  ——《花的姿态》  十七岁的孟夏,芬达汽水的清新弥漫四周,青草泥土的气味氤氲一片。满满一黑板的公式提点着生活,我望着窗外臆想未来。  丝竹流年。时光流着,青春闲着。如果我能用一捧清水收集起朗朗月光,那么我能否用段段音乐填充那如歌的岁月?某个宁静的午后,街头的阳光和阴影,形成参差的美丽。那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梧桐,树下的我戴上耳机,行人来往
期刊
在我的家乡,有一家名叫“土星”的汽车销售店,生意特别红火,平均每天能卖出六至八辆新车,而且72%的新顾客会成为回头客(远远高于平均比例)。我很好奇,他们怎么能在这么低迷的市场中做到如此佳绩?四年前的一天,我走进土星汽车商店。工作人员根本不认识我,然而他们却开诚布公地说明他们的定价政策、每款车型的利润率以及员工收入,还把培训手册提供给我参考。他们的销售顾问没有佣金,而是拿工资,所以不存在顾客被一群过
期刊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这首《杂诗》不愧是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名作。二十个字,浅显得如话家常,却别开生面,匠心独运,结尾有问无答,含不尽之余味,正是诗家高手的手段。  当然这也有源头。陶渊明的《问来使》:“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陶渊明对来使问了三个问题,菊花长了几丛?蔷薇长出了叶子了吧?兰花
期刊
课堂上,大学教授问他的学生甲:“上帝创造了一切吗?”  学生甲勇敢地回答说:“是的,他创造了一切!”  “上帝创造了每一样东西吗?”教授又问。  “是的,先生。”学生甲答道。  教授继续问:“如果上帝创造了一切,那么邪恶也是上帝创造的了?根据人类的主要行为来判断,上帝也是邪恶的了?”  学生甲沉默不语,无言以对。  教授很得意,自认为再次向学生证明了宗教信仰只是一些虚幻不实的神话。  这时,另一个
期刊
本来是互不搭界的两码事,近日收藏家马未都却找词作家方文山PK,指摘方先生为周杰伦创作的《青花瓷》中有两句与瓷器知识不符:“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见多识广的马先生说,汉隶从不写在青花瓷的瓶底,而宋体落款也只在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珐琅彩瓷中出现过。  在人人尊重科学、事事有人较真的年代,这种PK不足为怪。乃至早些年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以科学的眼光发现唐人卢纶的《和张
期刊
终于,我再次回到这座村庄。回到曾无数次往返留下我第一个脚印的村庄。但在我眼中,这座村庄只属于过去,它正在逐渐消失,这是一种真实无可挽回的消失。 当踏上柔软的泥地,一股亲切的气息差一点让我跌跪在地,虽然我早已对这次归来有了准备。沿着开满野花的小路,一步步走近那绿树掩映的村庄,走近那清清池塘也盛不下的记忆时光。  田野的风光夹裹着青青麦苗和金黄油菜花散发出的浓郁芬芳钻进鼻孔,瞬间涤净了我的五脏六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