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写作文,这是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一、利用教材。通过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作文训练的好资源,教师应重视教学研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写作打下知识和兴趣的基础。
如在学习《石榴》一课时,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设计了一些多数学生能参与解答的问题,教具则借用了与作者笔下所写的石榴。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见我拿了个石榴,兴趣马上来了,争着问我与石榴有关的问题。我趁机诱导学生:你们吃过吗,味道怎么样?知道农家人为什么喜欢把它放在新房里吗?谁能说说作者笔下的石榴?……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你发现了吗?你可以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吗?……学习了本文,你学到哪些写作技巧,你能用它(们)来写一样你喜欢的植物吗?这样的语文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好,气氛热烈,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很强,如能适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难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也能出色完成。
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尤其是童话故事,那巧妙的构思,有趣的情节,优美的语言等,最受学生欢迎。学生读后会有一吐为快的创作冲动,教师可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讲故事,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时,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后,我提问(这些问题出自本单元《写作》,我提前与学生分享):切斯特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回乡下?他回到乡下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跟城里的朋友之间还会有故事吗?学生纷纷争着回答,我这时趁此提出想法:“既然大家这么关心切斯特,你们把切斯特还乡的情节写到作文本上,等会我们来个讲故事比赛(教师也参赛),怎么样啊?”结果,很多学生用了一节课便写了近千字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的故事,本单元安排的写作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让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使之成为激活学生作文思维的催化剂,让他们享受作文的快乐,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媒体,特别是音像教材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生活画面,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组织学生练习写有关状物的作文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室,先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生长(生活情景)的图片后,再展示作文要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争分夺秒地一吐为快,作文水平也让人满意。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学生在作文中最怕的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由此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对作文没有兴趣。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说多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结合当地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人手来创设情境,效果比较明显。如在进行说明文(介绍家乡特产)训练时,我给学生拿来了当地生产的荔枝、龙眼,让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表感想、介绍有关知识……每逢这个时候,学生便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我适时进行鼓励、引导、订正。在他们说完后,再要求学生作文。像这样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观察,往往能激起学生说和写的欲望,从而一气呵成,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应是教师们在作文评价中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我们应大胆地改变以往教师改评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参与作文改评。教师只在作文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方面讲解示范,具体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具体的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提供一至两篇习作,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或作者)朗读,其他同学听后根据教师要求点评(要求若课本没有,就板书黑板),并让作文水平较好、责任心强的同学记录。综合师生的评价后,让记录的同学将评语写到作文本上。这种方式,既减轻教师的负担,也给学生创设更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舞台,培养了创新能力,让他们可以自由驰骋,发挥潜能。这也是实践新课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生作文,重在指导。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减少束缚,开放空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不断地加强训练,农村学生也能在开心快乐中写作文,也能写出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抒发出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
(责编 李新海)
一、利用教材。通过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作文训练的好资源,教师应重视教学研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写作打下知识和兴趣的基础。
如在学习《石榴》一课时,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设计了一些多数学生能参与解答的问题,教具则借用了与作者笔下所写的石榴。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见我拿了个石榴,兴趣马上来了,争着问我与石榴有关的问题。我趁机诱导学生:你们吃过吗,味道怎么样?知道农家人为什么喜欢把它放在新房里吗?谁能说说作者笔下的石榴?……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你发现了吗?你可以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吗?……学习了本文,你学到哪些写作技巧,你能用它(们)来写一样你喜欢的植物吗?这样的语文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好,气氛热烈,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很强,如能适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难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也能出色完成。
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尤其是童话故事,那巧妙的构思,有趣的情节,优美的语言等,最受学生欢迎。学生读后会有一吐为快的创作冲动,教师可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讲故事,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时,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后,我提问(这些问题出自本单元《写作》,我提前与学生分享):切斯特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回乡下?他回到乡下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跟城里的朋友之间还会有故事吗?学生纷纷争着回答,我这时趁此提出想法:“既然大家这么关心切斯特,你们把切斯特还乡的情节写到作文本上,等会我们来个讲故事比赛(教师也参赛),怎么样啊?”结果,很多学生用了一节课便写了近千字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的故事,本单元安排的写作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让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使之成为激活学生作文思维的催化剂,让他们享受作文的快乐,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媒体,特别是音像教材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生活画面,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组织学生练习写有关状物的作文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室,先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生长(生活情景)的图片后,再展示作文要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争分夺秒地一吐为快,作文水平也让人满意。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学生在作文中最怕的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由此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对作文没有兴趣。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说多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结合当地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人手来创设情境,效果比较明显。如在进行说明文(介绍家乡特产)训练时,我给学生拿来了当地生产的荔枝、龙眼,让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表感想、介绍有关知识……每逢这个时候,学生便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我适时进行鼓励、引导、订正。在他们说完后,再要求学生作文。像这样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观察,往往能激起学生说和写的欲望,从而一气呵成,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应是教师们在作文评价中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我们应大胆地改变以往教师改评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参与作文改评。教师只在作文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方面讲解示范,具体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具体的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提供一至两篇习作,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或作者)朗读,其他同学听后根据教师要求点评(要求若课本没有,就板书黑板),并让作文水平较好、责任心强的同学记录。综合师生的评价后,让记录的同学将评语写到作文本上。这种方式,既减轻教师的负担,也给学生创设更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舞台,培养了创新能力,让他们可以自由驰骋,发挥潜能。这也是实践新课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生作文,重在指导。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减少束缚,开放空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不断地加强训练,农村学生也能在开心快乐中写作文,也能写出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抒发出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
(责编 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