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加强劳动教育,最有效的措施是在大中小学各学段都融入劳动教育,创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环境,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教育体制,在加强理论课教育的同时注重教育实效,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让这种观念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得以体现,就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劳动教育贯通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协同实施的育人机制。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历史使命。专业社团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团队精神、质量精神和创新精神。鉴于专业社团的管理运行现状,应从深化精神内涵、拓展理论外延、健全相关机制、建强专业队伍等方面入手,推动专业社团培育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
本文在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伦理道德发展演变出发,以淮南师范学院师范生专业伦理现状调查为基础,指出师范生专业伦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专业伦理培养意识不强,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缺失,教师专业伦理实践弱化等,提出师范生专业伦理体系重构的建议和策略,从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专业伦理培养目标着手,依托课程落实教师专业伦理教育效果,在教育实践中践行专业伦理。
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是职业教育职责所在,基于数字化时代,在锡职院要把握机遇,在变化升级中求发展,在发展中通过直接服务、间接服务、海外服务三条路径提高社会服务力,为实现职业教育强国助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局限于专注文化知识的教学,各种艺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了。作为学前教育的初步教育——幼儿园,是对学生启蒙的摇篮,许多的生活习惯和教学知
教育以育人为目的,在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形式下,育人不再仅仅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而是要促进学生从学习、思想、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共同发展。每个学校或者班级都存在后进生
为了保证特殊儿童能够高效率的随班就读,社会和教育界应当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的关怀和认可,呼吁各个学校关爱特殊儿童,从根本上提升随班就读的教学效率,接纳更多的特殊儿童。教师应
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题中之义,是新课改的重要价值追求之一,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学交往本质观认为教学过程即师生交往过程,师生的教学交往是双向互动的、是互惠互利的。以教学交往本质观作为探讨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基于教学交往本质观的视角,分析当前我国师生关系存在的功利化、单向化、淡漠化等问题,提出以平等对话、双向互动、情感交流为基本内容的建构框架,对解决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师生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然而我国相对发达国家而言,信息素养却良莠不齐,在总书记的号召下,我国要努力建成网络强国,网络大国,提高网民信息素养成为
自媒体时代,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本文从媒介素养的角度出发,剖析媒介素养的培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的可行途径。
启蒙,作为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影响众多哲学家对人类实现自由理性的思考。从康德开始,启蒙就与批判产生了交叉,可以说启蒙与批判是相伴相生的。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认为需要通过批判破除启蒙的神话。福柯认为,批判是达到启蒙的态度。启蒙与批判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