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環境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角色游戏是学前教育游戏教学板块的一部分,角色游戏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增强幼儿的语言应用技能,同时培养幼儿的情商和动手合作能力,将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从家庭转移到集体中。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交往能力
紧张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矛盾源,因此在学前阶段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技巧、换位思考等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开展角色互换或者扮演游戏,能够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和存在的意义,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1]。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在开展角色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参与状态,从细节中判断幼儿心理状态,及时调控全局,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外界因素,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通过环境进行隐式教育要比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式教育更容易接受,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情景教学中,幼儿往往能通过细小的情节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如在“汽车”游戏中,“乘客们”上车时,一个男孩让女孩先上车,其他男孩就会有意识地去效仿,这样一来就能在幼儿间建立“女士优先”的相处模式,并运用到日后的生活中。
二、角色游戏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一)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在指定情景下的状态
角色扮演游戏的关键是“角色”和“扮演”,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例如某医院的急诊室,分别让幼儿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在扮演患者的时候,要让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的状态,并在“病床”上躺一阵。众所周知,幼儿有比较强的好动心,躺在病床上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失去自由的感觉。角色游戏旨在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体验不同角色,扮演医生、护士的幼儿要根据教师的指令对“患者”进行相关医疗抢救,与不同的“医生”或是“护士”进行合作,必要时需要去“请”其他同僚参与抢救,在合作过程中也要学会言语恰当,保持沉着冷静抢救伤员的临场心态,而“家属”应该在一旁等待,体验内心焦急的感觉[2]。相信在这一场角色游戏过后,幼儿能从各方面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以及如何与同事展开合作,从而达到角色游戏的教育目的。
(二)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
学龄前幼儿因为长期生活在家里,社交面单一,有些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会造成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在与其他同龄孩子接触的时候容易发生争抢玩具的行为,也有的幼儿会在父母老师没有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时而大声哭喊抗议,如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幼儿在意识形态上一直是以自己为中心,认为外界环境会顺应自己的需求而发生改变。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扮演教师或者是父母,让几个幼儿来管理一群比较调皮的幼儿,这样一来扮演教师、父母的幼儿就会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再通过教师的指点,比如“现在你是老师了,小朋友们不听话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之类的问句,如此一来,幼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分析、考虑问题。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用这样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在未来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善于换位思考的人,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在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时便能更加顾全大局,受到他人的爱戴。
(三)引导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互动
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扩宽幼儿的交友面,可以和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开展游戏,比如在“超市”情景下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出入口扮演超市员工的幼儿对进入超市的“顾客”说“欢迎光临”,对走出超市的顾客说“谢谢惠顾”,同时要求所有扮演超市工作人员的幼儿在“工作”期间都要对周围人保持微笑,并且教导幼儿“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一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让扮演顾客的幼儿深刻体验被微笑包围的环境,加上礼貌用语的教育,把“请”“您”“谢谢”等词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再进行社交礼仪的教育,比如递东西给别人时要用双手、女士优先、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让幼儿养成礼貌与人交往的习惯。
综上所述,游戏是最适合学前教育的方式之一,角色游戏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塑造人格,参与社会活动,重点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所扮演角色的价值,以及如何同周围的人交往,对幼儿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晓千.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19.
[2]刘继霞.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9(9):117-118.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教育;交往能力
紧张的人际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当代社会的重要矛盾源,因此在学前阶段通过趣味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人际交往中的语言技巧、换位思考等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开展角色互换或者扮演游戏,能够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和存在的意义,是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1]。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在开展角色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反应和参与状态,从细节中判断幼儿心理状态,及时调控全局,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环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外界因素,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通过环境进行隐式教育要比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式教育更容易接受,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情景教学中,幼儿往往能通过细小的情节明白一些浅显的道理,如在“汽车”游戏中,“乘客们”上车时,一个男孩让女孩先上车,其他男孩就会有意识地去效仿,这样一来就能在幼儿间建立“女士优先”的相处模式,并运用到日后的生活中。
二、角色游戏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运用
(一)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在指定情景下的状态
角色扮演游戏的关键是“角色”和“扮演”,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例如某医院的急诊室,分别让幼儿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在扮演患者的时候,要让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时的状态,并在“病床”上躺一阵。众所周知,幼儿有比较强的好动心,躺在病床上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失去自由的感觉。角色游戏旨在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体验不同角色,扮演医生、护士的幼儿要根据教师的指令对“患者”进行相关医疗抢救,与不同的“医生”或是“护士”进行合作,必要时需要去“请”其他同僚参与抢救,在合作过程中也要学会言语恰当,保持沉着冷静抢救伤员的临场心态,而“家属”应该在一旁等待,体验内心焦急的感觉[2]。相信在这一场角色游戏过后,幼儿能从各方面体会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以及如何与同事展开合作,从而达到角色游戏的教育目的。
(二)树立“换位思考”的意识
学龄前幼儿因为长期生活在家里,社交面单一,有些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会造成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在与其他同龄孩子接触的时候容易发生争抢玩具的行为,也有的幼儿会在父母老师没有满足自己提出的要求时而大声哭喊抗议,如此种种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幼儿在意识形态上一直是以自己为中心,认为外界环境会顺应自己的需求而发生改变。因此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扮演教师或者是父母,让几个幼儿来管理一群比较调皮的幼儿,这样一来扮演教师、父母的幼儿就会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再通过教师的指点,比如“现在你是老师了,小朋友们不听话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呢?”之类的问句,如此一来,幼儿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就会有意识地进行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分析、考虑问题。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用这样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在未来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善于换位思考的人,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在提出解决问题方案时便能更加顾全大局,受到他人的爱戴。
(三)引导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互动
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扩宽幼儿的交友面,可以和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开展游戏,比如在“超市”情景下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出入口扮演超市员工的幼儿对进入超市的“顾客”说“欢迎光临”,对走出超市的顾客说“谢谢惠顾”,同时要求所有扮演超市工作人员的幼儿在“工作”期间都要对周围人保持微笑,并且教导幼儿“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一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让扮演顾客的幼儿深刻体验被微笑包围的环境,加上礼貌用语的教育,把“请”“您”“谢谢”等词运用到实际情况中,再进行社交礼仪的教育,比如递东西给别人时要用双手、女士优先、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等,让幼儿养成礼貌与人交往的习惯。
综上所述,游戏是最适合学前教育的方式之一,角色游戏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塑造人格,参与社会活动,重点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所扮演角色的价值,以及如何同周围的人交往,对幼儿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金晓千.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219.
[2]刘继霞.运用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9(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