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讲究善终,不管这个人的一生是多么辉煌,如若“不得好死”,那也不能称之为完美。从前,一句“不得好死”,可以把人骂得吐血,可见中国人对善终有多么的重视。什么是善终呢?就是无痛无疾、非天灾人祸的正常死亡——这是多么简单的愿望,但是真正如此,却又何其难也!
不久前,北京曾经发生了一件令人们感到“震惊而惋惜”的事:一位85岁的老人因无法忍受疾病的痛苦而选择了上吊自杀。这位吴姓老者,仅从年龄而言,应该是幸福的,并且儿女孝顺,不为财思,也不为食忧,但他却忍耐不了疼痛的折磨,以上吊的方式为生命画了个残缺的句号,不能不说“非常遗憾”。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却因此摆在了众人面前:面对疾病的痛苦,究竟应选择与之战斗还是应该选择“同归于尽”?几年前,西方的安乐死曾引发过一场争议,而中国银发时代的到来,也使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养生大世界》的办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读者的健康服务,力图让读者多一些健康,少一些痛苦。这位老人的死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我们更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有人说疼痛是无人想要的礼物,有人说,让生命在绝望中歌唱,还有人说拒绝再做疼痛忍者,一句话,希望这些文字能给老人们一些鼓舞。
拒绝再做疼痛忍者
昊明
疼?谁没疼过?!如果没到要命的程度,不忍着怎么办?尤其是老年人,忍耐力更强,不是迫不得已绝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可是人们是否想过,“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选择“忍”,也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实,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的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医疗界及社会公众所接受,美国已将疼痛作为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足见其对疼痛的重视程度。然而,我国许多人还在忍受疼痛的痛苦,不及时就医,使局部的,或单纯的疼痛,转化为复杂的疼痛综合征或中枢性疼痛,成为难治的疾病;也有些人由于就医方式不正确而疼痛依旧,从此对治疗丧失信心,使生理性疼痛转化为顽固的身心疾病,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为了健康,当人们面对疼痛性疾病的挑战时,不能再做疼痛忍者!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通过对全世界的临床疼痛治疗成果综合研究后向世人宣布:疼痛不仅仅只是一种症状,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同时也警告我们:必须拒绝忍耐疼痛!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2004年10月11日确立为第一个世界镇痛日,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也将2004年10月11日~17日确定为中国镇痛周,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就是要提高人们对疼痛医学的认识,从而使广大疼痛患者能够重者见轻,轻者康复,从而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
一句话,对待疼痛,及时就医才是正确的态度。现在开设的疼痛门诊可以为疼痛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帮助。在那里,专业医师既可以直接对患者的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又可以帮患者判断疼痛是否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是否需要到其他门诊医治。有了这样的专业机构,在疼痛中煎熬的人们何必还要忍着!
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
邵德繁
没有人喜欢疼痛,这不用说。可是谁想过如果一个人从不会疼痛,那是要比疼痛更可怕的事。
美国有一个3岁的小女孩,生来就不知道疼痛,给她打针时,她不仅不会号啕大哭,还能安睡如常;长牙时,她总是“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手指咬得鲜血淋淋;她还曾像嚼泡泡糖一样大嚼自己的舌头;她抓自己的眼睛,即使几乎失明,也不会疼痛……因为“无痛症”,这个小女孩几乎不能正常生活。
我们还知道,有一些病如癌症,是“不疼不痒”地悄悄发生的,到发现病变时,已经入了膏肓了。
真正呼唤人们正确认识并“珍惜”疼痛的,是医学大师保罗·布兰德和菲利浦·杨西,他们几年前出版了《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一书。布兰德倾毕生精力研究和医治麻风病,有这种病的人,最可怕的事莫过于逐渐失去疼痛,即使肢体的某一部位失去了,也仍然“毫不知情”。这位医学大师为“保留”人们的疼痛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呀!然而,很多人却无比地仇恨它。
如此说来,我们应该知道,疼痛是一种大脑所能接受到的,关于健康的十分重要的信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疾病的存在和发生,而且它可以像“哨兵”一样,提醒机体避免被伤害,它越是敏感,你就越安全,比如有人拿刀砍你,提醒你做出反应的首先是疼痛。而假如这个“忠诚卫士”“失职”,人就会“莫名其妙”地死去,或丢掉什么器官都无所感觉。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痛恨疼痛,而是应该喜欢它,接纳它,把它当作好朋友,一旦它有所表现,那是它对你的忠告,犹如“苦口的良药”,使你能及时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问题。下面的实验更能让人认识疼痛的意义:
把两只青蛙分别放在凉水和开水里,并给凉水逐渐加温。两种情况下的青蛙会有怎样的处境呢?直接放在开水里的青蛙一下子从容器里蹦了出来,而在凉水里的青蛙,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在没有明显疼痛刺激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结果,它死去了。
当然,人对疼痛的感知程度和忍耐能力,是跟很多因素有关系的,有的人敏感些,有些人则迟钝些,有的人非常“虚惊”,一点痛就龇牙咧嘴,而有的人则“无所谓”。专家研究说,这跟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都有关系,就像在战场上作战的军人,他对疼痛的忍耐程度就一定比平时高一些,甚至断胳膊掉腿都不会大呼小叫,而军人的职业决定,即使在平常,也要比普通人更能忍耐疼痛。还有专家说,每个人的A商——逆境商有所不同,因此在面对“困难带来的痛苦”时,有的人视若等闲,而有的人则垂头丧气。即使在平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相同的挫折,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因挫折而萎靡,有的人则更加坚强,甚至会把成功建立在挫折之上。
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哪一个没有一点病痛呢?但像老吴这样自杀的,还是少数。正如白岩松同志所说的,痛,并快乐着,作为历经沧桑的老人,不要总是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应该是,痛,但不以为苦。更要像郑智化在其歌中所唱的:……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让生命在绝境中歌唱
梓 漪
2000年12月11日,一位年仅37岁的中年男子,因癌细胞扩散离开了人世。在死亡前的最后时刻他全身尽是肿瘤,人工呼吸机已无法工作,浮肿的脸庞已极度变形,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100天里,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生命留言,却没有作一声呻吟,他就是——陆幼青。
关于他的遗作,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我相信在疾病还没到来之前,他和我们芸芸众生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我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敢外,还应该从他的遗言里看到他平静而真实的思考,他不是在袒露死亡降临时的恐惧,更多的是探讨活着的价值。
我们很难理解面对死亡和痛苦时他的那种释然,一贯坚强的人并不存在,谁也不知将在何时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人希望承受绝望的痛苦,但我们摆脱不了这份重负,当病魔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面对生命我们是否也该有个明确的态度?
不少老人患病多年,医治不见成效,每天都在病痛中挣扎,他们怕给家人带来麻烦,想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让生命早点结束。正是由于绝望,他们失去了希望,正是由于绝望,让他们忘记了歌唱。放弃是最下策的选择,因为你漠视了生命的可贵性,这种一生一次的人生经历,不走到终点,你怎能为这惟一的结局添加绚丽。不如抛开烦恼与忧虑,为自己在最后的时候唱上一回。这首乐曲可以是前半生雄壮交响曲,也可以是晚年舒缓的小夜曲,实在想不起唱什么,也可以尝试哼上几个小音符,把病痛暂抛到脑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写什么生命留言,但我们可以从摆在窗台上四季常开的小花、花皮杂志中的小剪纸找到些许生机,更可以通过向亲人倾诉来表达我们以前想要达到而尚未达到的目的。最不济了,还可以看看以前的照片,从相纸中找回年轻时的回忆。
人来到世间非常的偶然,生命是上天带来的奇迹,不管人走在生命历程中的哪段时刻,只要你心存希望,打开心窗,在绝境中依旧歌唱,就可以看到窗外那片属于自己的绿。
不久前,北京曾经发生了一件令人们感到“震惊而惋惜”的事:一位85岁的老人因无法忍受疾病的痛苦而选择了上吊自杀。这位吴姓老者,仅从年龄而言,应该是幸福的,并且儿女孝顺,不为财思,也不为食忧,但他却忍耐不了疼痛的折磨,以上吊的方式为生命画了个残缺的句号,不能不说“非常遗憾”。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却因此摆在了众人面前:面对疾病的痛苦,究竟应选择与之战斗还是应该选择“同归于尽”?几年前,西方的安乐死曾引发过一场争议,而中国银发时代的到来,也使这个问题凸显了出来。《养生大世界》的办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读者的健康服务,力图让读者多一些健康,少一些痛苦。这位老人的死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我们更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讨论,有人说疼痛是无人想要的礼物,有人说,让生命在绝望中歌唱,还有人说拒绝再做疼痛忍者,一句话,希望这些文字能给老人们一些鼓舞。
拒绝再做疼痛忍者
昊明
疼?谁没疼过?!如果没到要命的程度,不忍着怎么办?尤其是老年人,忍耐力更强,不是迫不得已绝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可是人们是否想过,“忍”是心字头上一把刀,选择“忍”,也可能付出巨大的代价。
其实,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的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医疗界及社会公众所接受,美国已将疼痛作为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足见其对疼痛的重视程度。然而,我国许多人还在忍受疼痛的痛苦,不及时就医,使局部的,或单纯的疼痛,转化为复杂的疼痛综合征或中枢性疼痛,成为难治的疾病;也有些人由于就医方式不正确而疼痛依旧,从此对治疗丧失信心,使生理性疼痛转化为顽固的身心疾病,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为了健康,当人们面对疼痛性疾病的挑战时,不能再做疼痛忍者!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通过对全世界的临床疼痛治疗成果综合研究后向世人宣布:疼痛不仅仅只是一种症状,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病。同时也警告我们:必须拒绝忍耐疼痛!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2004年10月11日确立为第一个世界镇痛日,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也将2004年10月11日~17日确定为中国镇痛周,提出了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就是要提高人们对疼痛医学的认识,从而使广大疼痛患者能够重者见轻,轻者康复,从而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
一句话,对待疼痛,及时就医才是正确的态度。现在开设的疼痛门诊可以为疼痛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帮助。在那里,专业医师既可以直接对患者的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又可以帮患者判断疼痛是否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是否需要到其他门诊医治。有了这样的专业机构,在疼痛中煎熬的人们何必还要忍着!
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
邵德繁
没有人喜欢疼痛,这不用说。可是谁想过如果一个人从不会疼痛,那是要比疼痛更可怕的事。
美国有一个3岁的小女孩,生来就不知道疼痛,给她打针时,她不仅不会号啕大哭,还能安睡如常;长牙时,她总是“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手指咬得鲜血淋淋;她还曾像嚼泡泡糖一样大嚼自己的舌头;她抓自己的眼睛,即使几乎失明,也不会疼痛……因为“无痛症”,这个小女孩几乎不能正常生活。
我们还知道,有一些病如癌症,是“不疼不痒”地悄悄发生的,到发现病变时,已经入了膏肓了。
真正呼唤人们正确认识并“珍惜”疼痛的,是医学大师保罗·布兰德和菲利浦·杨西,他们几年前出版了《疼痛——无人想要的礼物》一书。布兰德倾毕生精力研究和医治麻风病,有这种病的人,最可怕的事莫过于逐渐失去疼痛,即使肢体的某一部位失去了,也仍然“毫不知情”。这位医学大师为“保留”人们的疼痛付出了多么艰辛的劳动呀!然而,很多人却无比地仇恨它。
如此说来,我们应该知道,疼痛是一种大脑所能接受到的,关于健康的十分重要的信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疾病的存在和发生,而且它可以像“哨兵”一样,提醒机体避免被伤害,它越是敏感,你就越安全,比如有人拿刀砍你,提醒你做出反应的首先是疼痛。而假如这个“忠诚卫士”“失职”,人就会“莫名其妙”地死去,或丢掉什么器官都无所感觉。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痛恨疼痛,而是应该喜欢它,接纳它,把它当作好朋友,一旦它有所表现,那是它对你的忠告,犹如“苦口的良药”,使你能及时发现问题,也能及时解决问题。下面的实验更能让人认识疼痛的意义:
把两只青蛙分别放在凉水和开水里,并给凉水逐渐加温。两种情况下的青蛙会有怎样的处境呢?直接放在开水里的青蛙一下子从容器里蹦了出来,而在凉水里的青蛙,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在没有明显疼痛刺激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结果,它死去了。
当然,人对疼痛的感知程度和忍耐能力,是跟很多因素有关系的,有的人敏感些,有些人则迟钝些,有的人非常“虚惊”,一点痛就龇牙咧嘴,而有的人则“无所谓”。专家研究说,这跟人所处的环境以及个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都有关系,就像在战场上作战的军人,他对疼痛的忍耐程度就一定比平时高一些,甚至断胳膊掉腿都不会大呼小叫,而军人的职业决定,即使在平常,也要比普通人更能忍耐疼痛。还有专家说,每个人的A商——逆境商有所不同,因此在面对“困难带来的痛苦”时,有的人视若等闲,而有的人则垂头丧气。即使在平时,我们也可以发现,相同的挫折,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因挫折而萎靡,有的人则更加坚强,甚至会把成功建立在挫折之上。
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哪一个没有一点病痛呢?但像老吴这样自杀的,还是少数。正如白岩松同志所说的,痛,并快乐着,作为历经沧桑的老人,不要总是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应该是,痛,但不以为苦。更要像郑智化在其歌中所唱的:……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让生命在绝境中歌唱
梓 漪
2000年12月11日,一位年仅37岁的中年男子,因癌细胞扩散离开了人世。在死亡前的最后时刻他全身尽是肿瘤,人工呼吸机已无法工作,浮肿的脸庞已极度变形,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100天里,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生命留言,却没有作一声呻吟,他就是——陆幼青。
关于他的遗作,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我相信在疾病还没到来之前,他和我们芸芸众生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我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敢外,还应该从他的遗言里看到他平静而真实的思考,他不是在袒露死亡降临时的恐惧,更多的是探讨活着的价值。
我们很难理解面对死亡和痛苦时他的那种释然,一贯坚强的人并不存在,谁也不知将在何时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人希望承受绝望的痛苦,但我们摆脱不了这份重负,当病魔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面对生命我们是否也该有个明确的态度?
不少老人患病多年,医治不见成效,每天都在病痛中挣扎,他们怕给家人带来麻烦,想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让生命早点结束。正是由于绝望,他们失去了希望,正是由于绝望,让他们忘记了歌唱。放弃是最下策的选择,因为你漠视了生命的可贵性,这种一生一次的人生经历,不走到终点,你怎能为这惟一的结局添加绚丽。不如抛开烦恼与忧虑,为自己在最后的时候唱上一回。这首乐曲可以是前半生雄壮交响曲,也可以是晚年舒缓的小夜曲,实在想不起唱什么,也可以尝试哼上几个小音符,把病痛暂抛到脑后。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写什么生命留言,但我们可以从摆在窗台上四季常开的小花、花皮杂志中的小剪纸找到些许生机,更可以通过向亲人倾诉来表达我们以前想要达到而尚未达到的目的。最不济了,还可以看看以前的照片,从相纸中找回年轻时的回忆。
人来到世间非常的偶然,生命是上天带来的奇迹,不管人走在生命历程中的哪段时刻,只要你心存希望,打开心窗,在绝境中依旧歌唱,就可以看到窗外那片属于自己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