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慢热的爸爸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杰西卡结婚3年,一直在努力造人。一天,我们正坐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她突然说了句:“我懷孕了。”我欢呼雀跃,为自己即将为人父而激动、兴奋,更重要的是——我大大松了口气,终于确信,自己是能生孩子的。
  回家之后,我全心投入准父亲的角色,戒了酒,一摞一摞地读育儿书。孕期12周的B超检查令人激动,在那之后,我每晚给还在娘肚子里的宝宝唱歌。哪怕杰西卡嘲笑我“唱歌时像被人掐住了脖子”那般难听,我还是努力坚持。我耐心地解释:“宝宝需要听到我的声音,宝宝需要知道,我有多爱他。这是父亲和孩子间的交流。”
  很多男性朋友抱怨说,伴侣怀孕之后,自己似乎就成了局外人,但我不是,我和杰西卡是一个团队,我有自己的角色。如果说她是球员,我就是教练,我支持她、鼓励她,扫除她的后顾之忧。
  孕期20周,杰西卡做B超检查时,发现肚子里的孩子是个男孩儿,我把儿子的“照片”发给了通讯录里的几乎每一个人。
  预产期越来越近了,我的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放在准备生产上。我总是怕手机没电,去吃饭、健身时都不忘插到墙上充电。我在客厅里装好了分娩池,几乎每半小时测试一次温度,有时候半夜里也要去量一量。
  男人喜欢控制局面、解决问题,不管这问题是真正存在,还是臆想出来的。男人一生中难得有发现自己没法控制局面的时候,而另一半怀孕就是其中之一。当面对生活中的这个重大变化时,我简直手足无措,所以才会疯狂地获取信息,为宝宝出生做筹划,研究婴儿汽车座椅、婴儿监视器、婴儿床等等。
  预产期那天,杰西卡在午餐时间睡着了。我却焦躁不安地踱来踱去,一会儿看看电视,一会儿叠叠毛巾。傍晚时,她醒了,宫缩加快。我给助产士打了电话,烧了开水,叠好毛巾。
  生产的时候,杰西卡很坚强,她没有要求用止痛药,也没要求吸氧,我真的非常佩服她。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如困兽般团团转。分娩这么剧烈的生理过程赤裸裸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心里极度好奇,又极度恐惧。
  我一直以为自己和杰西卡紧紧连在一起,但在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令人窒息的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孤身在悬崖峭壁上,身边却连根绳索都没有。无助的我在只属于女性的、满是血污的分娩场景中,看着一个女人怎么改变世界,瞬间明白自己是多么笨拙、无知的男人。
  杰西卡和助产士忙乱了一阵,然后从分娩池中举起了一个小东西。助产士清理着他身体上的污秽,小生命张开嘴巴,哭起来。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宝宝,他满是皱褶的皮肤也变得更红嫩了。我盯着他,不舍得移开视线,但内心一片空白。
  “你不想抱抱儿子吗?”杰西卡问我。我只是点头,因为实在不知道,除了点头我还能做什么。汹涌而来的母爱已经让我的妻子热泪盈眶,我却丝毫没体验到这么强烈的感情。我觉得很空虚,很害怕。抱着小婴儿,不敢动弹,生怕弄坏了他,他那么小,那么脆弱,我的手突然显得无比笨拙,无比粗鲁。
  我还没办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自己做了父亲,宝贝儿子就在那儿,但我感觉他和我毫不相干。最极端的时候,我甚至很讨厌这个孩子,他让妻子疲惫不堪、缺乏睡眠又不得不按时喂奶。那种感觉就像妻子抛弃了我。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不管怎么说,面对一周大的婴儿却心怀恶意,而这个毫无戒备能力的婴儿还是你的孩子,这种心情怎么也说不过去。儿子根本无法和我发生冲突,我却真真切切地陷入困窘之中。
  在公开场合,我对宝宝宠爱有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都是个典型的溺爱型的老爸——给宝宝换尿布,推着宝宝出去遛弯。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这个小东西哭着闹着不肯睡觉,我抱着他踱来踱去,却不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我怀疑他只想要他的妈妈。最后,我哭了,不是因为喜悦,而是深深的绝望。做个父亲有什么意思,如果你的儿子根本不想亲近你?
  慢慢地,一切都不一样了。曾经,儿子只会用一双小眼睛瞪着我,他就像个小鲨鱼,只知道大吃大喝、摇来晃去。后来,他开始观察我,我走动时,他的眼眸也追随着我。突然有一天,他笑了。我每次走近他,他都笑。又过了几天,他伸出小手,抓住了我的手指。我浑身上下顿时笼罩在一种喜悦里,那种感觉是我这辈子从来没有过的。
  心理学家或生物学家们说,婴儿对父亲的印象是需要时间建立的。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男人很难和婴儿的生活建立联系,直到婴儿能对父亲的行为做出明显的反应。也许,直到我做了个鬼脸,儿子咯咯大笑时,他才开始慢慢融化我的心。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深的一种爱,而我领悟到这种感情,却花了很久,但正因为这样,我和儿子米洛建立了一种我以前从没想象过的关系。他每天都醒得很早,经常6点不到就醒了,而我也乐意早起陪他玩耍。如果没有孩子,我睡不够6个小时,肯定会面色晦暗、生出皱纹。但有了米洛,我很开心上班前多出这几个小时和他共处。父子俩像两个毫无计划、百无聊赖的大学舍友四仰八叉地倒在沙发上。这几个小时出奇地安宁、温和,简直有脱离尘世的感觉。
  随后,我们的女儿埃斯梅和伊斯拉又先后出世,那时,我已经完全准备好了。我不期望和她们一见钟情,同样也是慢慢才爱上了两个女儿。现在,3个孩子分别2岁、4岁、5岁。我上周去预约输精管结扎。医生问我:“你确定要做吗?”我迟迟不能回答。医生笑了,“明年再来吧。下一位!”
  (摘自《海外文摘》)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渐冻人”,戴攀飞的生命极限被预言为18岁。可戴妈妈用自己的一次次努力,将儿子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在她的背上,戴攀飞考上了大学。  在生命的第二十三个春天,戴攀飞病情突变,医生断言他活不过3天。戴攀飞并不怕医生的断言,可他害怕妈妈的绝望,在这剩下的3天里,他能为妈妈做点儿什么?而戴妈妈又是用怎样的泣血守望,将儿子的生命线慢慢延长……  希望被母爱一次次撑起  戴攀飞出生在1990年的春天。
期刊
很多人都知道,我跟谢杏芳的爱情几乎贯穿了我的职业生涯,却不知从见她的第一眼起,我就对她一见钟情。  我和她的故事要追溯到15年前,那时,我还在打全国青少年锦标赛。有一天,我跟队友一起在看台上看比赛,他们指着远处一个女孩儿说:“你看,广东队那个女队员叫谢杏芳。”当时阿芳还在打双打,她剪着一头利落的短发。我们在看台上一片惊呼:“哇,腿好长,个子好高啊。”  因为离得有点儿远,看不太清楚,我们就在背地里
期刊
妈妈和爸爸是默契的一对,他们像是很棒的合作伙伴。虽然彼此也有争执,但我从不认为他们之间会产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关于爱和婚姻,他们教给我的最重要一课就是如何在外人面前谈论你的另一半。  爸妈结婚时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他们工作非常努力。通过几年的奋斗,生意步入正轨,事业蒸蒸日上。爸爸性格开朗,喜欢与人打交道,而且凡是跟他接触过的人很快就会喜欢上他。而妈妈不太像爸爸那样让人容易接近,她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
期刊
我喜欢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寓言《爱的起源》中对于“我们渴望爱”的解释。他认为,很久以前,诸神创造了人类,他们既非男人也非女人,而是完整一体的。他们如此快乐,以至于诸神都嫉妒了,便将他们劈成两半。但任何一半,一被分开便马上开始渴望寻找另一半,他们的双臂缠绕着,以便于他们再次成为一体。于是诸神产生了怜悯之心,其中的爱神便让人类的后代可以男女相拥,以便再次成为“一体”。所以,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会自然而
期刊
老牌女星陈冲终于有了博客,她仅仅上传了几张旧时的照片,已经让人想起当年她如日中天的《小花》时代。作为20世纪80年代最出名的沪产美女和最年轻的百花影后,她有着幸运的出身,更有着传奇而辉煌的履历表,比如最早登上奥斯卡舞台的中国明星、绝无仅有的既得过金马影后又得过最佳导演的一代才女,同时她也拥有无懈可击的世俗生活,英俊的丈夫是出名的心脏科医生,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年拍一部电影,在加州阳光下过着惬意的生活
期刊
这是我朋友孩子的真实故事。  100比37大  朋友的女儿本来上的是个一级幼儿园,开开心心一晃3年,转眼该上小学了,因为单位附近就有一个重点小学,接送极为方便,朋友心想,就这里吧。终于等到面试那天,人山人海不说,很多还是带着“家伙”的——背乐器的、抱作品的,临阵磨枪唱歌跳舞背诗的……那阵式不光把朋友的孩子看傻了,我那朋友也有点儿蒙。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孩子们陆续面试出来,家长们围过去,盘问之余,
期刊
她放着宝马车不开,骑着残疾助力车东奔西跑。8年里,她促成了约400对残疾人的婚姻,并在地下室里开了一家婚纱影楼,免费为身体残缺的人拍出最美的一面。儿子称她“胡作非为”,她却享受着这份独特的快乐。  最贴心的“轮椅红娘”  年近50的刘青毫不介意将个人写真放在自己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一处地下室里的火凤凰婚纱影楼。照片里的她胖胖的,身穿肥大的礼服摆出各种造型,有时裙摆边缘会露出轮椅的把手。她把自己作为广告
期刊
原先,我和老公两地分居不开伙,单身的日子也过得单纯,可调到一起,正式度日,便再不好意思天天到娘家吃,必须自己面对柴米油盐。我们在理论上先明确了分工,他买菜、洗衣、洗碗,我烧饭。  他的任务听起来很伟大,一共有3项,而我是一项。可事实上,家务里除了有题目的以外,还有更多没有名字、细碎得羞于出口的工作。他每日8小时坐班,每天早上,洗过脸,吃过早饭,便骑着自行车,迎着朝阳上班去,一天很美好地开始了。而我
期刊
我家狗狗已经9岁了。有一阵子它不停地咳嗽、打喷嚏,去医院看過,说是年老的病征,会随它的年龄渐长而愈加严重。  年老是无法治愈的,你我都知道。  我至今仍不知它的种类。全黑的,长得异常老实,因为外表酷似小熊,于是大家都说它是“熊狗”。养它的时候我还很小,至今都不曾研究过它的身世。这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彼此选择成为一家人。  在它很小的时候,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和父母吵架,晚上一个人跑去网吧,
期刊
圆母亲的旅行梦  从2012年7月11日开始,26岁的北京小伙樊蒙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徒步从北京出发,目的地是云南。  樊蒙是北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员工,阳光帅气的他,喜欢徒步旅行。2012年7月8日,樊蒙告诉家人,他想徒步去旅行,没想到母亲寇敏君提出,想和他一起去西双版纳。寇敏君今年53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平时出行不便,只能借助轮椅外出。她从小就很向往西双版纳,但一直未能实现愿望。母亲的提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