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和教研室全体成员在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实验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对鱼类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究,旨在提高鱼类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水产养殖;鱼类学;教学改革;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26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这种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实验教学的培养。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3]。如何从传统型实验教学转变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现代教育,已经成为实验教学人员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传统实验课共安排10个实验,其中鱼类形态观察、测量实验7个,鱼类分类实验2个,鱼类生物学实验1个;前9个以认知性或验证性实验为主,占总实验的90%,鱼类生物学实验为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占10%。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操作只是验证实验原理,加深对实验原理的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和教研室成员共同对该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增加到50%),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鱼类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鱼类学实验》中把鱼类外部形态观察、测量、解剖和消化系统构造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鱼类外部形态特点及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教学效果良好,且为后续鱼类分类检索和生物特征的学习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4],培养学生技能是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原则[5]。实验指导、实验报告与答疑解惑是鱼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熟悉操作步骤;课间,教师对实验的关键点、易错点和操作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6];课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标准完成本次实验的任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1)光学解剖镜、电子天平、游标卡尺的操作技巧和保养技能;(2)依据实验要求熟练解剖鱼类标本并取出所需实验材料;(3)鱼类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绘图技能;(4)掌握鱼类样品的采集、保存、分类鉴定和生物学测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5)通过实验报告、实习实训调查报告的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2.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把鱼类学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7],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3.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目前,在我国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是否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就业的重要条件[8]。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实验和水产养殖关系密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室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生产上的最新动态等引入到实验教学课程,依据学校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也很好地体现了高等院校生产实际结合的办学模式。
4.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熟悉整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以鱼类“消化系统组成与食性关系”实验为例,学生们在准备鱼类样品期间增加了与老师、同学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对实验过程、方法有更完整的了解,对实验内容有更全面的掌握,在实验课上学生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得到了提升。(2)强化实验教学的实践环节。我国水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复合型的高素质水产人才,实践教学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鱼类学实验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鱼类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主要包括野外近郊实习和远郊实习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实习时长各为一周。该环节为鱼类学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促进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实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考核是检测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9]。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一般是以基本实验操作和理论为主,这种考试方法的主要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考核的知识面窄,具有偶然性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7]。为此,笔者在参考其他学科并结合《鱼类学实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及认真思考后,对鱼类学实验考核标准进行了优化。
1.平时成绩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上课的积极性、听课态度、课堂纪律及实验室卫生情况;(2)课堂提问对实验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实验报告的成绩考核。平时成绩的三个方面各占总成绩的10%,共计30%。
2.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10%):规范操作鱼类标本的解剖过程,正确使用解剖镜、游标卡尺;熟练掌握鱼类样品的处理及保存方法。实习实训环节考核(占总成绩的15%):鱼类资源调查和鱼类生物学常规研究方法;正确使用鱼类分类检索表,能识别市场上常见的鱼类种类;能说出其主要的区别特征和教学大纲要求的目、科、属等。绘图识图能力(占总成绩的5%):能认真、准确、清晰地画出鱼类样品内部组织器官的形态图、结构完整图等。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实验理论考核。鱼类学实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占考试总成绩的40%。
四、结语
在鱼类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上述途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鱼类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在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实验经费和工作量的大量增加,这些问题的出现及解决还需要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慧荣,张守全.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苑漫谈,2009,(10):278-279.
[2]刘春生,董星,徐文娟.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1):80-81.
[3]赵文,蒲红宇.通过生产实习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型转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8,(04).
[4]林曙,陈开健,肖调义,章怀云.水产养殖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10):60-62.
[5]庞文彪,宋国华.改进动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640-642.
关键词:水产养殖;鱼类学;教学改革;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26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1]。这种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实验教学的培养。实验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3]。如何从传统型实验教学转变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现代教育,已经成为实验教学人员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和不懈追求的目標。
一、优化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内江师范学院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传统实验课共安排10个实验,其中鱼类形态观察、测量实验7个,鱼类分类实验2个,鱼类生物学实验1个;前9个以认知性或验证性实验为主,占总实验的90%,鱼类生物学实验为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占10%。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动手操作只是验证实验原理,加深对实验原理的认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和教研室成员共同对该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增加到50%),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鱼类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鱼类学实验》中把鱼类外部形态观察、测量、解剖和消化系统构造设计成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鱼类外部形态特点及内部构造之间的关系,教学效果良好,且为后续鱼类分类检索和生物特征的学习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
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加强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4],培养学生技能是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原则[5]。实验指导、实验报告与答疑解惑是鱼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目的和熟悉操作步骤;课间,教师对实验的关键点、易错点和操作要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6];课后,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标准完成本次实验的任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1)光学解剖镜、电子天平、游标卡尺的操作技巧和保养技能;(2)依据实验要求熟练解剖鱼类标本并取出所需实验材料;(3)鱼类组织、器官形态结构的绘图技能;(4)掌握鱼类样品的采集、保存、分类鉴定和生物学测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5)通过实验报告、实习实训调查报告的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2.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把鱼类学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动态与静态的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7],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3.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目前,在我国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是否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较高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就业的重要条件[8]。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实验和水产养殖关系密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实验室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生产上的最新动态等引入到实验教学课程,依据学校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也很好地体现了高等院校生产实际结合的办学模式。
4.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1)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预习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实验前的准备,熟悉整个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以鱼类“消化系统组成与食性关系”实验为例,学生们在准备鱼类样品期间增加了与老师、同学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对实验过程、方法有更完整的了解,对实验内容有更全面的掌握,在实验课上学生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自然也得到了提升。(2)强化实验教学的实践环节。我国水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复合型的高素质水产人才,实践教学是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鱼类学实验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鱼类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主要包括野外近郊实习和远郊实习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实习时长各为一周。该环节为鱼类学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也促进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实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考核是检测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9]。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一般是以基本实验操作和理论为主,这种考试方法的主要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考核的知识面窄,具有偶然性和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7]。为此,笔者在参考其他学科并结合《鱼类学实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及认真思考后,对鱼类学实验考核标准进行了优化。
1.平时成绩考核。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上课的积极性、听课态度、课堂纪律及实验室卫生情况;(2)课堂提问对实验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实验报告的成绩考核。平时成绩的三个方面各占总成绩的10%,共计30%。
2.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基本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10%):规范操作鱼类标本的解剖过程,正确使用解剖镜、游标卡尺;熟练掌握鱼类样品的处理及保存方法。实习实训环节考核(占总成绩的15%):鱼类资源调查和鱼类生物学常规研究方法;正确使用鱼类分类检索表,能识别市场上常见的鱼类种类;能说出其主要的区别特征和教学大纲要求的目、科、属等。绘图识图能力(占总成绩的5%):能认真、准确、清晰地画出鱼类样品内部组织器官的形态图、结构完整图等。实验基本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30%。
3.实验理论考核。鱼类学实验理论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占考试总成绩的40%。
四、结语
在鱼类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上述途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鱼类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在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如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实验经费和工作量的大量增加,这些问题的出现及解决还需要在实验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慧荣,张守全.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苑漫谈,2009,(10):278-279.
[2]刘春生,董星,徐文娟.大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模式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1):80-81.
[3]赵文,蒲红宇.通过生产实习实现水产养殖学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型转变[J].中国农业教育,2008,(04).
[4]林曙,陈开健,肖调义,章怀云.水产养殖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10):60-62.
[5]庞文彪,宋国华.改进动物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6):64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