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根据人社部的统计,2020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874万,比2019增加40万人。2021年,大学预计毕业生人数为909万,大学学生就业情况仍然严峻。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既没有名校声望作为垫脚石,也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求职渠道,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通常处于劣势。如何正确处理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为了研究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倾向问题,此次研究对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有效收到296份,回收率为98.7%。 样本的分布充分考虑了地区,教育背景,年龄和性别等因素。本次调查的方式是网络问卷调查,性别分布是男性55.8%和女性44.2%。
就业与升学
关于就业和升学的选择,超半数学生更偏向于畢业后直接就业,他们希望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而后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而相反的,选择升学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别的高,在工作后选择继续教育的学生比例也相对较低,但对比起选择创业的人群来说,选择升学的人群还是相对较多。这意味着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有一部分学生会为了规避这部分竞争又或者是提升自己的实力而选择升学,但总的来说,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基本不足,其中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就业心态
现在的学生对于就业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认识,认为自己能够顺利就业的学生的人群依然占据大多数,而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的人群也不少,其中更是不乏焦虑感和希望随波逐流的学生。这说明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之下,真正了解现如今就业形势的学生只在少数,更少学生会愿意去花费时间去了解,因此只能选择跟随他人,随波逐流,这实际上是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一种表现。
目标单位
就目前来看,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依然是学生们的最佳选择,两者所占的比例相当,这部分单位工作环境比较舒适,而且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和比较好的福利待遇。相比而言,选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学生相对较少,这表明现在的毕业生依然比较偏向于追求安稳的生活,缺乏挑战与拼搏的精神。但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也是如今的生存压力过大,因此毕业生更加趋向于平稳的生活状态。
预期工资
薪资水平必然是就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成了学生择业的重要参考因素,只有极少数人会接受三千以内的薪资,而接受4000-6000元之间的薪资水平的学生占据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而期望有更高收入的人群占少数,虽然学生对自己的薪资期望颇高,但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不是特别多,过高的薪资期望与自己的经历并不符合,因此也仅仅停留希望自己的薪资能够更好罢了。
灵活的选择
学生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首先选择就业,其次才是选择深造,当然也有不少的学生选择自己进行创业。从这种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安排也是会灵活变通的。可以看出,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应对不乐观的就业环境,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选择职业的方式
互联网使得毕业生的求职渠道更加的多,从网络渠道进行求职也已经变成绝大多数的毕业生的选择,而也有不少的学生会选择让亲戚朋友介绍,其中占据的比例大约为14.43%,只有12.04%的人选择通过校园招聘会来选择工作,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相比,这一比例较低。这表明,在涉及的专业和规模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招聘会有待改进。只有0.95%和4.33%的人选择了“电视招聘会”和“自主创业”,这表明本地大学生普遍接受更传统的择业方式,并且不愿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扩大择业的方式
要真正让毕业生形成恰当的就业倾向,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政策,给学生最好的政策支撑以及一个适合他们就业的社会环境。政府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也给予了一定的就业指导,这不仅会增强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期望,还能够让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大大减少。除此以外,为了能够鼓励毕业生创业,相关单位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学生创业方式。如:规定减少启动注册资本,启动贷款零利率等。在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优化求职环境,求职顺序和效率的前提下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得到保证。
大学生求职市场面临信息资源传输缓慢,供求反应不及时,就业制度落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政府和部门,要重视各级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建立了全国人才供求信息网络系统和区域信息数据库,并与劳动,教育部门,地方高等学校联合以及人才市场以不同层次和形式进行招聘,能够透明地交流毕业生和选拔用人单位,促进双向选择。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模拟基地、体验社会发展的形式人让学生明确双向就业的好处,树立学生的自谋职业的意识,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进一步优化择业市场。
加强对大学生择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
“学校是大学生改变职业选择观念的主要战场。”各高校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培训以及正确的就业指导,要解读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提高学生选择就业的可能。除此以外,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必须要落实,这是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的主要前提。 “职业选择的概念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问题上的投射。价值观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 对于学校来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这也观念,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各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如今的就业形式,要正确的对期望岗位进行评估,准确定位,调整现有的期望值,为更好地就业做准备。为了营造积极的职业教育氛围,高等学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各种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各种形式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师应教育大学生有远大的目标,设定长远的目标,正确处理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当然,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竞争,而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这类型的竞争是正常的,而且是必然存在的,面对竞争,学生应当要明确公平的重要性,要抓住主要的方向,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估,摆正自己的位置,为自己树立可以实现的就业目标。除此以外,学生要懂得实力才是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对择业环境进行合理分析为择业做好准备
要知道,客观环境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合理的评价自己,这是择业的基本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职业抉择。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大学生对主观和客观的认知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观念尚处于发展的阶段,也很容易会被他人影响,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性格特征相对困难。 “大学生不能理性地选择职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自己并科学地计划自己。”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在评价自己时可以选择通过他人的评估以及各项心理测试来进行定义与分析,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现,而缺点则需要进行修正,并对自己的职业坐标进行自我定位和准确定位。 “如果大学生想寻求理想的职业,他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要明确如今的客观形势,更要清楚自己的实际水平,要对自己的进行合理的评价,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也要有长远的眼光。对于自己的职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水平进行规划与设计,结合现实状况和自己的理想,综合考虑,以树立科学观。 “只有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树立职业选择的科学观念。”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大学生要想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心理压力也是有的,但是作为毕业生,要有更好的就业,就必須要克服这种种影响因素,面对挫折,需要找出原因,也需要着力改善,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这不仅是确保学生就业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且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水平,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也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就业是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调整的,因此学生应当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够掌握就业的主动权,才能够自己更好的就业。
就业影响国家的发展稳定,社会的发展稳定,家庭的生存与和谐,是民生的基础。如果没有职业选择观念的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在此之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实际针对本地大学生的调查并不是特别的多。而对于地方本科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明确如今的就业状况,并且根据学会说呢过的实际情况进行就业相关教育的调整,已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这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连续且长期地进行,要不断地根据社会的转变进行调整,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职业观念教育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才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输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榆林学院)
调查结果与分析
就业与升学
关于就业和升学的选择,超半数学生更偏向于畢业后直接就业,他们希望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而后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而相反的,选择升学的学生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别的高,在工作后选择继续教育的学生比例也相对较低,但对比起选择创业的人群来说,选择升学的人群还是相对较多。这意味着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有一部分学生会为了规避这部分竞争又或者是提升自己的实力而选择升学,但总的来说,学生们的创业热情基本不足,其中原因需要具体分析。
就业心态
现在的学生对于就业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认识,认为自己能够顺利就业的学生的人群依然占据大多数,而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的人群也不少,其中更是不乏焦虑感和希望随波逐流的学生。这说明在如今的就业形势之下,真正了解现如今就业形势的学生只在少数,更少学生会愿意去花费时间去了解,因此只能选择跟随他人,随波逐流,这实际上是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一种表现。
目标单位
就目前来看,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依然是学生们的最佳选择,两者所占的比例相当,这部分单位工作环境比较舒适,而且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和比较好的福利待遇。相比而言,选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学生相对较少,这表明现在的毕业生依然比较偏向于追求安稳的生活,缺乏挑战与拼搏的精神。但从另一方面看,实际上也是如今的生存压力过大,因此毕业生更加趋向于平稳的生活状态。
预期工资
薪资水平必然是就业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成了学生择业的重要参考因素,只有极少数人会接受三千以内的薪资,而接受4000-6000元之间的薪资水平的学生占据这个群体的绝大多数,而期望有更高收入的人群占少数,虽然学生对自己的薪资期望颇高,但他们也清楚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不是特别多,过高的薪资期望与自己的经历并不符合,因此也仅仅停留希望自己的薪资能够更好罢了。
灵活的选择
学生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首先选择就业,其次才是选择深造,当然也有不少的学生选择自己进行创业。从这种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安排也是会灵活变通的。可以看出,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可以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应对不乐观的就业环境,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选择职业的方式
互联网使得毕业生的求职渠道更加的多,从网络渠道进行求职也已经变成绝大多数的毕业生的选择,而也有不少的学生会选择让亲戚朋友介绍,其中占据的比例大约为14.43%,只有12.04%的人选择通过校园招聘会来选择工作,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相比,这一比例较低。这表明,在涉及的专业和规模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招聘会有待改进。只有0.95%和4.33%的人选择了“电视招聘会”和“自主创业”,这表明本地大学生普遍接受更传统的择业方式,并且不愿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引导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形成恰当的就择业倾向
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扩大择业的方式
要真正让毕业生形成恰当的就业倾向,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相关的政策,给学生最好的政策支撑以及一个适合他们就业的社会环境。政府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也给予了一定的就业指导,这不仅会增强毕业生对于就业的期望,还能够让毕业生的就业困难大大减少。除此以外,为了能够鼓励毕业生创业,相关单位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学生创业方式。如:规定减少启动注册资本,启动贷款零利率等。在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优化求职环境,求职顺序和效率的前提下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得到保证。
大学生求职市场面临信息资源传输缓慢,供求反应不及时,就业制度落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政府和部门,要重视各级市场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建立了全国人才供求信息网络系统和区域信息数据库,并与劳动,教育部门,地方高等学校联合以及人才市场以不同层次和形式进行招聘,能够透明地交流毕业生和选拔用人单位,促进双向选择。可以通过建立实践模拟基地、体验社会发展的形式人让学生明确双向就业的好处,树立学生的自谋职业的意识,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进一步优化择业市场。
加强对大学生择业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
“学校是大学生改变职业选择观念的主要战场。”各高校需要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培训以及正确的就业指导,要解读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提高学生选择就业的可能。除此以外,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必须要落实,这是形成良好的就业观的主要前提。 “职业选择的概念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问题上的投射。价值观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 对于学校来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这也观念,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各位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如今的就业形式,要正确的对期望岗位进行评估,准确定位,调整现有的期望值,为更好地就业做准备。为了营造积极的职业教育氛围,高等学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内容与各种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各种形式的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师应教育大学生有远大的目标,设定长远的目标,正确处理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当然,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竞争,而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这类型的竞争是正常的,而且是必然存在的,面对竞争,学生应当要明确公平的重要性,要抓住主要的方向,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评估,摆正自己的位置,为自己树立可以实现的就业目标。除此以外,学生要懂得实力才是就业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对择业环境进行合理分析为择业做好准备
要知道,客观环境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学生必须要学会合理的评价自己,这是择业的基本条件,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职业抉择。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长,大学生对主观和客观的认知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观念尚处于发展的阶段,也很容易会被他人影响,因此大学生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性格特征相对困难。 “大学生不能理性地选择职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无法正确地理解自己并科学地计划自己。”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在评价自己时可以选择通过他人的评估以及各项心理测试来进行定义与分析,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现,而缺点则需要进行修正,并对自己的职业坐标进行自我定位和准确定位。 “如果大学生想寻求理想的职业,他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情况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要明确如今的客观形势,更要清楚自己的实际水平,要对自己的进行合理的评价,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也要有长远的眼光。对于自己的职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水平进行规划与设计,结合现实状况和自己的理想,综合考虑,以树立科学观。 “只有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树立职业选择的科学观念。”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大学生要想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心理压力也是有的,但是作为毕业生,要有更好的就业,就必須要克服这种种影响因素,面对挫折,需要找出原因,也需要着力改善,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这不仅是确保学生就业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而且学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的水平,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也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就业是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调整的,因此学生应当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够掌握就业的主动权,才能够自己更好的就业。
结 语
就业影响国家的发展稳定,社会的发展稳定,家庭的生存与和谐,是民生的基础。如果没有职业选择观念的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在此之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实际针对本地大学生的调查并不是特别的多。而对于地方本科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必须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明确如今的就业状况,并且根据学会说呢过的实际情况进行就业相关教育的调整,已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这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连续且长期地进行,要不断地根据社会的转变进行调整,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职业观念教育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才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才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输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榆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