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材中,插图占篇幅大,种类繁多,画面真实、生动、形象,给人以直观新颖之感。识图是学习和掌握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挖掘插图内涵,利用插图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利用插图,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科学学科中有一些抽象概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中第13页的插图,插图展示有:水稻、稻螟虫、蝗虫、田鼠、青蛙、小鸟、蛇、猫头鹰、黄鼠狼、老鹰、水草、虾、鱼、白鹭等。插图还展示了“水稻→稻螟虫→小鸟→蛇→老鹰”这一条食物链。如果教师让学生补充插图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并鼓励学生完善食物链,学生会发现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他们会发现自己画出的多条食物链互相交错成网状。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描述出“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就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对食物网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又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做一个生态瓶》一课中第14页的插图展示了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和池塘中的非生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插图发现:池塘中的某些植物是池塘中的某些动物的食物,池塘中动物的粪便是池塘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水生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水等,池塘中泥土、岩石是一些动物的栖身之所。学生认识到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很自然地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这样,就利用插图促进了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再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0页展示“菜粉蝶的一生”的插图和“蝗虫的一生”的插图,能促进学生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47页的插图能促进学生对“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概念的形成和理解等。
二、利用插图,指导实验
在科学教材的插图中,有不少是实验性插图。这些插图是为指导学生实验而设计的,能为做实验的学生提供直观、便捷的帮助。小学生由于自然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自己做实验的盲动性很大,而通过插图来显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避免了语言叙述的烦琐。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第24页的插图展示了滤纸的折叠方法以及过滤实验所需仪器和过滤实验操作方法。通过插图的直观作用,学生能学会滤纸的折叠方法,学会仪器的组装,能认识到漏斗末端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能认识到玻璃棒的末端要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能认识到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能认识到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能认识到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等。
又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一课中第6页的四幅插图,提供了四种连接方式,学生通过插图显示的实验操作,对实验一目了然。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插图1的连接方式能使小灯泡亮,插图2的连接方式不能使小灯泡亮(短路),插图3的连接方式能使小灯泡亮,插图4的连接方式不能使小灯泡亮(断路)。学生在插图的启示下还能发现其他连接方式。
再如: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一课中第55~56页展示“造一张纸”的插图;五年级下册《浮力》一课中第13页展示“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的插图等。
三、利用插图,指导制作
“制作”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通过制作,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同时又在实践中促进了自身理论知识的丰富。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一课中第32页的几幅插图展示的是简易潜望镜的制作,插图展示了制作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制作的过程,从插图中可以看出,盒子两对侧边上的斜线是45度角,上下两块平面镜是平行的,镜面是相对的。制作潜望镜是将光的反射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表现。学生通过制作潜望镜能深刻认识到,只有当镜面与盒底边成45度角,两块镜面平行时,才能把物体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到另一块镜子上,再全部发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又如: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做一个指南针》一课中第78~80页的几幅插图展示了指南针的制作,插图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制作指南针要有磁针,磁针要能自由转动,还可以有方位盘。第78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摩擦钢针做磁针的方法,第79页的插图提示学生怎样检测磁针的南北极,第80页的插图展示了四种使磁针能自由转动的方法。这样,学生利用插图制作指南针并进行实验,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制作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指南针的科学知识的理解。
再如:四年级下册《做个小开关》一课中第15页“做一个小开关”插图,六年级上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中第9页“制作小杆秤”插图等。这些插图都是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好教材,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制作,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科学教材中的插图,合理使用插图,充分挖掘插图的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插图教学与现代过程教育相结合,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一、利用插图,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科学学科中有一些抽象概念,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大都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操作和直观图形的观察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中第13页的插图,插图展示有:水稻、稻螟虫、蝗虫、田鼠、青蛙、小鸟、蛇、猫头鹰、黄鼠狼、老鹰、水草、虾、鱼、白鹭等。插图还展示了“水稻→稻螟虫→小鸟→蛇→老鹰”这一条食物链。如果教师让学生补充插图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并鼓励学生完善食物链,学生会发现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他们会发现自己画出的多条食物链互相交错成网状。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描述出“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就利用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促进了学生对食物网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又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做一个生态瓶》一课中第14页的插图展示了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和池塘中的非生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插图发现:池塘中的某些植物是池塘中的某些动物的食物,池塘中动物的粪便是池塘中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水生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水等,池塘中泥土、岩石是一些动物的栖身之所。学生认识到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很自然地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这样,就利用插图促进了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再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0页展示“菜粉蝶的一生”的插图和“蝗虫的一生”的插图,能促进学生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第47页的插图能促进学生对“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概念的形成和理解等。
二、利用插图,指导实验
在科学教材的插图中,有不少是实验性插图。这些插图是为指导学生实验而设计的,能为做实验的学生提供直观、便捷的帮助。小学生由于自然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自己做实验的盲动性很大,而通过插图来显示实验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避免了语言叙述的烦琐。例如: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第24页的插图展示了滤纸的折叠方法以及过滤实验所需仪器和过滤实验操作方法。通过插图的直观作用,学生能学会滤纸的折叠方法,学会仪器的组装,能认识到漏斗末端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能认识到玻璃棒的末端要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能认识到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要紧靠玻璃棒,能认识到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中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能认识到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等。
又如: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一课中第6页的四幅插图,提供了四种连接方式,学生通过插图显示的实验操作,对实验一目了然。这四种连接方式比较典型,插图1的连接方式能使小灯泡亮,插图2的连接方式不能使小灯泡亮(短路),插图3的连接方式能使小灯泡亮,插图4的连接方式不能使小灯泡亮(断路)。学生在插图的启示下还能发现其他连接方式。
再如:三年级上册《它们吸水吗?》一课中第55~56页展示“造一张纸”的插图;五年级下册《浮力》一课中第13页展示“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的插图等。
三、利用插图,指导制作
“制作”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学生通过制作,将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同时又在实践中促进了自身理论知识的丰富。例如: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光的反射》一课中第32页的几幅插图展示的是简易潜望镜的制作,插图展示了制作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和制作的过程,从插图中可以看出,盒子两对侧边上的斜线是45度角,上下两块平面镜是平行的,镜面是相对的。制作潜望镜是将光的反射科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表现。学生通过制作潜望镜能深刻认识到,只有当镜面与盒底边成45度角,两块镜面平行时,才能把物体的反射光全部反射到另一块镜子上,再全部发射到我们的眼睛中。
又如: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做一个指南针》一课中第78~80页的几幅插图展示了指南针的制作,插图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制作指南针要有磁针,磁针要能自由转动,还可以有方位盘。第78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摩擦钢针做磁针的方法,第79页的插图提示学生怎样检测磁针的南北极,第80页的插图展示了四种使磁针能自由转动的方法。这样,学生利用插图制作指南针并进行实验,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制作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指南针的科学知识的理解。
再如:四年级下册《做个小开关》一课中第15页“做一个小开关”插图,六年级上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一课中第9页“制作小杆秤”插图等。这些插图都是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好教材,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制作,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科学教材中的插图,合理使用插图,充分挖掘插图的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插图教学与现代过程教育相结合,使“死”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使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