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我是小记者,来自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四(6)班。
现在,我在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
这天,下着大雨。可再大的雨也阻挡不了我渴望走近伟人的脚步。
为了让更多未能同行的同学和我一起感受这次红色之旅,我开了直播,在线介绍我参观的体验和感受。
参观时,有一件文物吸引了我。它是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军装,领口上系着一条“红领巾”。
为什么要戴“红领巾”呢?我好奇地看标签,上面赫然写着“南昌起义”。我忽然想起,在之前看过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这本书中有这样的描写:“……大堤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徒步行走的大军,战士们身着灰色军装,脖子上系着红领带,左臂扎着白毛巾,肩上扛着枪……在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引导下前行……”
原来,这并不是一条红领巾,而是一条特别的红领带。
导游告诉我们,由于当时参加起义的部队大多名义上还是国民革命军,为了在战争中分辨敌我,起义军就用红领带和白毛巾作为标识,它们容易携带,便于隐藏,夜间行动还醒目。这支起义军被当时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带兵”。
望着眼前的红领带,我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时代,看到了周恩来领导着红带兵浴血奋战,英勇杀敌。
向北经过纪念桥,是西花厅。这是为了纪念周恩来100周年诞辰,仿制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当年周总理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特别建造的。庭中种植着周总理生前最喜爱的海棠。
导游说,在中南海的西花厅墙外,正好有个公共汽车站,很吵闹,有人建议把汽车站挪走。周总理说,我们办事要从人民方便着想。他不同意挪,那个汽车站便一直没有挪。一心为人民的周总理让人敬佩。
西花厅始终保持着美丽与朴素的风格,一张简单的办公桌,几张老式的木椅,正如周总理的性格一般朴素、沉静。据记录,周总理生病后,每天仍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平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在纪念厅中,有张周总理晚年坐在沙发上的照片,照片里的周总理显得有点憔悴,但目光安详。在西花厅,我感受到了周总理伟大人格的魅力。
参观中通过和值班的保安叔叔交谈,我还学会了一首童谣——《淮安名人知多少》。
“淮安名人知多少,我们一起来细数。初汉三杰有韩信,西游才子吴承恩,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开国总理周恩来。”据说,这首童谣,淮安的小娃娃都会唱。
通过访问工作人员,我还了解到纪念馆的设计意图——
纪念馆选址在桃花垠,选在这里建馆,当时是考虑到这里比较偏僻荒凉,不需要占用粮田,也不用搬迁居民,符合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意愿。
主馆馆身由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屋顶,看上去像过去用来灌溉水田的牛车棚,象征俯首甘为孺子牛。
广场上建有周恩来铜像,高7.8米,而周总理的一生正好走过78个春秋。
我们还观看了周总理的生平介绍、生前用品等文物资料。大家在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简朴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前驻足凝视。壁式景观、沉浸式剧场等多种高科技展览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了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同学看直播谈感受
说到周总理,我总会想起《十里长街送总理》《一件珍贵的衬衫》,周总理简朴的样子会在脑海里浮现。这次在夏若宁的直播中我也看到了那么多珍贵的实物,还知道了周总理《作风清廉:心中公私两本账》这个故事,对周总理更加钦佩不已。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六(1)班 张晋铭
同学们好,我是小记者董清菡,来自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五(7)班 。
我在常熟市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
通过网络,我了解到常熟有座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资料上显示,李强最早是“特务”。我的好奇心来了,特务不是坏人、反动派吗?李强怎么会是“特务”呢?
李强是特务?
怀着这样的疑问,按照与陈列馆老师约定的时间,我来到了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展示馆藏在一条巷子的深处,跟随馆里的陆老师和林老师,我踏入了展示馆。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介绍李强在中央特科的历史陈列墙。我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心中的疑问:特务不是指坏人吗?
林老师听了后笑了,她对我详细描述了中央特科的作用。原来中央特科是由周总理亲自领导,负责中国共产党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林老师还告诉我,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特科成立于1927年11月。我们现在觉得“特务”是坏人,这是因为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名头太大,当时他们抓了很多革命志士。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被林老师的一席话解开了。
无线电专家
怀着进一步了解伟人的心情,我随两位老师踏上寻访李强过去的旅程。在陈列馆内,我看见一台奇怪的机器,像個盒子。
“林老师,这是什么啊?”
林老师说:“这是无线电发报机,李强在特科时是无线电通讯科科长,他设计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哇,这么厉害!”
林老师向我解释了制造无线电发报机的重要意义:以前,中国共产党传递情报的方式主要是邮政通信,可当时的邮局很不可靠。于是,一些绝密信件就要求交通员记在脑中,到达目的地后再背诵出来,效率非常低下。无线电发报机的发明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林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当时,周恩来找到李强和另一个地下党员,请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学会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且自己动手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李强对此一窍不通,但他还是接受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找了一些英文无线电书籍,靠着自己的英文、数学和物理学基础,认真攻读英文版无线电教材,陆续购买了无线电器材、工具以及有关书刊。李强和另一位同志按照刊物上介绍的电台线路图,拿着购买和拆下的零件,夜以继日地学习组装收报机和发报机,终于在1929年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
坚持不懈的精神
从林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李强不仅是无线电专家,还是军工专家,同时他也是我国的外贸专家,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这些任务,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工作,李强是怎样圆满地完成这些任务的呢?
林老师说,毛主席曾经亲自为李强题字“坚持不懈”,李强正是靠着坚持不懈、专注顽强的精神,才出色地完成了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了李强的事迹,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李强的精神,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
现在,我在淮安市周恩来纪念馆。
这天,下着大雨。可再大的雨也阻挡不了我渴望走近伟人的脚步。
为了让更多未能同行的同学和我一起感受这次红色之旅,我开了直播,在线介绍我参观的体验和感受。
参观时,有一件文物吸引了我。它是一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军装,领口上系着一条“红领巾”。
为什么要戴“红领巾”呢?我好奇地看标签,上面赫然写着“南昌起义”。我忽然想起,在之前看过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这本书中有这样的描写:“……大堤上,出现了浩浩荡荡的徒步行走的大军,战士们身着灰色军装,脖子上系着红领带,左臂扎着白毛巾,肩上扛着枪……在一面迎风飘扬的红旗引导下前行……”
原来,这并不是一条红领巾,而是一条特别的红领带。
导游告诉我们,由于当时参加起义的部队大多名义上还是国民革命军,为了在战争中分辨敌我,起义军就用红领带和白毛巾作为标识,它们容易携带,便于隐藏,夜间行动还醒目。这支起义军被当时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红带兵”。
望着眼前的红领带,我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时代,看到了周恩来领导着红带兵浴血奋战,英勇杀敌。
向北经过纪念桥,是西花厅。这是为了纪念周恩来100周年诞辰,仿制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当年周总理办公和居住的地方)特别建造的。庭中种植着周总理生前最喜爱的海棠。
导游说,在中南海的西花厅墙外,正好有个公共汽车站,很吵闹,有人建议把汽车站挪走。周总理说,我们办事要从人民方便着想。他不同意挪,那个汽车站便一直没有挪。一心为人民的周总理让人敬佩。
西花厅始终保持着美丽与朴素的风格,一张简单的办公桌,几张老式的木椅,正如周总理的性格一般朴素、沉静。据记录,周总理生病后,每天仍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平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在纪念厅中,有张周总理晚年坐在沙发上的照片,照片里的周总理显得有点憔悴,但目光安详。在西花厅,我感受到了周总理伟大人格的魅力。
参观中通过和值班的保安叔叔交谈,我还学会了一首童谣——《淮安名人知多少》。
“淮安名人知多少,我们一起来细数。初汉三杰有韩信,西游才子吴承恩,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开国总理周恩来。”据说,这首童谣,淮安的小娃娃都会唱。
通过访问工作人员,我还了解到纪念馆的设计意图——
纪念馆选址在桃花垠,选在这里建馆,当时是考虑到这里比较偏僻荒凉,不需要占用粮田,也不用搬迁居民,符合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意愿。
主馆馆身由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屋顶,看上去像过去用来灌溉水田的牛车棚,象征俯首甘为孺子牛。
广场上建有周恩来铜像,高7.8米,而周总理的一生正好走过78个春秋。
我们还观看了周总理的生平介绍、生前用品等文物资料。大家在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简朴的实物、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前驻足凝视。壁式景观、沉浸式剧场等多种高科技展览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了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同学看直播谈感受
说到周总理,我总会想起《十里长街送总理》《一件珍贵的衬衫》,周总理简朴的样子会在脑海里浮现。这次在夏若宁的直播中我也看到了那么多珍贵的实物,还知道了周总理《作风清廉:心中公私两本账》这个故事,对周总理更加钦佩不已。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小学六(1)班 张晋铭
同学们好,我是小记者董清菡,来自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五(7)班 。
我在常熟市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
通过网络,我了解到常熟有座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资料上显示,李强最早是“特务”。我的好奇心来了,特务不是坏人、反动派吗?李强怎么会是“特务”呢?
李强是特务?
怀着这样的疑问,按照与陈列馆老师约定的时间,我来到了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展示馆藏在一条巷子的深处,跟随馆里的陆老师和林老师,我踏入了展示馆。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介绍李强在中央特科的历史陈列墙。我迫不及待地提出了心中的疑问:特务不是指坏人吗?
林老师听了后笑了,她对我详细描述了中央特科的作用。原来中央特科是由周总理亲自领导,负责中国共产党保卫工作和情报工作。林老师还告诉我,中国共产党的中央特科成立于1927年11月。我们现在觉得“特务”是坏人,这是因为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名头太大,当时他们抓了很多革命志士。我心中的谜团终于被林老师的一席话解开了。
无线电专家
怀着进一步了解伟人的心情,我随两位老师踏上寻访李强过去的旅程。在陈列馆内,我看见一台奇怪的机器,像個盒子。
“林老师,这是什么啊?”
林老师说:“这是无线电发报机,李强在特科时是无线电通讯科科长,他设计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哇,这么厉害!”
林老师向我解释了制造无线电发报机的重要意义:以前,中国共产党传递情报的方式主要是邮政通信,可当时的邮局很不可靠。于是,一些绝密信件就要求交通员记在脑中,到达目的地后再背诵出来,效率非常低下。无线电发报机的发明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林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当时,周恩来找到李强和另一个地下党员,请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学会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且自己动手研制无线电收发报机。李强对此一窍不通,但他还是接受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找了一些英文无线电书籍,靠着自己的英文、数学和物理学基础,认真攻读英文版无线电教材,陆续购买了无线电器材、工具以及有关书刊。李强和另一位同志按照刊物上介绍的电台线路图,拿着购买和拆下的零件,夜以继日地学习组装收报机和发报机,终于在1929年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
坚持不懈的精神
从林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李强不仅是无线电专家,还是军工专家,同时他也是我国的外贸专家,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这些任务,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工作,李强是怎样圆满地完成这些任务的呢?
林老师说,毛主席曾经亲自为李强题字“坚持不懈”,李强正是靠着坚持不懈、专注顽强的精神,才出色地完成了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看了李强的事迹,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李强的精神,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