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被子植物在黑暗中萌发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和建成光合系统 ,但是将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胚芽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时 ,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光合系统进行发育 :首先 ,在原位低温荧光光谱上 ,LHCⅡ的荧光发射逐步红移变成典型的PSⅡ荧光发射 ,同时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 ,PSⅠ的荧光发射也从无到有 ,逐渐增强 ;其次 ,对暗萌发 10d莲苗的叶绿体进行部分变性凝胶电泳分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子植物在黑暗中萌发生长不能合成叶绿素和建成光合系统 ,但是将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胚芽置于黑暗中萌发生长时 ,却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光合系统进行发育 :首先 ,在原位低温荧光光谱上 ,LHCⅡ的荧光发射逐步红移变成典型的PSⅡ荧光发射 ,同时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 ,PSⅠ的荧光发射也从无到有 ,逐渐增强 ;其次 ,对暗萌发 10d莲苗的叶绿体进行部分变性凝胶电泳分析也得到了PS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物条带 ,通过Westernblots的蛋白免疫检测 ,在暗萌发莲苗中也证
其他文献
为适应固氮酶蛋白等厌氧蛋白质空间晶体生长的要求 ,应在地面用简易而适用的厌氧加样装置以优化这类蛋白的结晶条件。用塑料袋或简易箱代替固氮酶实验室常用的笨重厌氧箱 ,获得了缺失nifZ固氮菌 (AzotobactervinelandiiLipmann)突变种的MoFe蛋白和含锰固氮培养基中生长的UW3 的MnFe蛋白晶体。并在远离固氮酶实验室的地方 ,使用由小食品塑料袋和急救用的氩气袋组成的更轻便的厌
用转PEPC、PPDK、NADP_ME、PEPC +PPDK 双基因水稻 (OryzasativaL .)及原种为材料 ,以光合酶活性、饱和光合速率及PSⅡ光化学效率 (Fv/Fm)为指标 ,研究了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如下 :转PEPC基因水稻PEPC活性比原种提高 2 0倍 ;饱和光合速率比原种高 5 5 % ;用高光强或人工光氧化剂甲基紫精 (MV)处理后 ,与原种相比 ,
胞间连丝作为一种细胞质结构将相邻的细胞连系起来而形成植物的共质体。胞间连丝通过调控许多离子和分子的共质体运输而广泛地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胞间连丝的主要构成部分是细胞质膜、连丝小管、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环层细胞质。这三者都很容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骨架的成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起到稳定胞间连丝的作用。同时,钙结合蛋白可能具有调节胞间连丝功能的作用。在胞间连丝里,环层细胞质为大多数溶质提供共质体
在自然干燥条件下 ,跟踪研究了海洋红藻带形蜈蚣藻 (GrateloupiaturuturuYamada) ,绿藻石莼 (UlvapertusaKjellm)和褐藻海带 (LaminariajaponicaAresch)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 ,并用脉冲调制荧光仪分析了藻体脱水过程中的各个荧光参数。结果表明 ,在持续脱水过程中 ,3类海藻的荧光动力学曲线都显示出 3个阶段的变化 ,即 :1)在
表面活性剂在光合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功能研究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为了探讨表面活性剂与光系统Ⅰ (PSⅠ )的相互作用机理 ,选择了两种具代表性的表面活性剂TritonX_10 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 ,选取一系列浓度值研究了它们对PSⅠ的影响。结果表明 ,SDS处理时 ,PSⅠ在红区和蓝区的表观吸收峰值下降 ,峰位蓝移 ;TritonX_10 0使红区吸收峰值下降 ,峰位蓝移
采用超速梯度离心提取液泡膜微囊 ,研究硝态氮和铵态氮供应情况下番茄 (LycopersiconesculentumL .)根系液泡膜焦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供应铵态氮番茄根系专一性液泡膜焦磷酸酶活性比供应硝态氮的高37.7%;供应铵态氮根系液泡膜焦磷酸酶转运质子活力也明显高于供应硝态氮根系。Westernblot结果表明 ,供应铵态氮根系液泡膜焦磷酸酶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增加
被子植物的叶绿素合成需要光照 ,但是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胚芽却一直被猜测具有在黑暗中合成叶绿素的能力 ,因为莲胚芽变绿是在四重覆盖物 (子叶、种皮、果皮和莲蓬 )包被下几乎不大可能透光的环境中发生的。本实验从正反两个方面否定了这种可能性 :首先对处于发育早期的莲蓬进行遮光处理 ,结果发现莲胚芽虽然可以继续发育 ,但是它的叶绿素合成却受到严重抑制 ,积累了大量合成叶
大田条件下 ,模拟 2 0 %的平流层臭氧层衰减时辐射到地表的紫外线B(UV_B ,2 80~ 32 0nm)的增强 ,研究了10个大豆 (Glycinemax (L .)Merr.)品种根、茎、叶和种子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3 C)、生物量、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变化。UV_B辐射增加使所有品种的总生物量和产量分别平均下降 2 4.2 %和 2 3.3% ,10个品种的收获指数平均提高1.39%
不同温光条件 (4d)下 ,以粳稻 (OryzasativaL .sp .japonica)“95 16”和籼稻 (O .sativaL .sp .indica)“汕优 6 3”为材料 ,测定了与PSⅡ光能转化效率 (Fv/Fm)和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的生理指标 ,结果表明 :适温、中等光强下两品种Fv/Fm 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 (MDA)无变化 ,未见光抑制和光氧化表现 ;适温、强光下籼稻“汕
结合近年来对光系统Ⅱ中捕光复合体 (LHCⅡ )的结构、光谱和动力学研究成果 ,提出一个四能级模型来模拟能量从LHCⅡ向反应中心的传递过程 ,并根据这个模型建立了一组速率方程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高等植物光系统ⅡLHCⅡ中的能量传递过程。根据计算结果从整体上描述了光系统Ⅱ外周天线向反应中心的传能机制 ,并发现此过程中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针对LHCⅡ的光谱、动力学特性和生物体结构对解析解进行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