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对美术教材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课程的设计更多地从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出发,由“知”的目标向“好”(兴趣)“乐”(情感)的目标迈进。因此,就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设计、运用做如下阐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美术课程设计 运用理解
小学美术课程的“设计、运用”领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创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通过“设计、运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美术课的手工制作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生学会画画固然重要,但它不应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让学生进行早期的、最简单的设计,应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把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美术课进行得更生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美术课手工作业中,要安排些诸如:给自己的书包装、制作贺年卡和美化生活、学习环境的工艺品等。学生在这些设计、制作过程中去认识美要服从功能和目的性,而不是脱离实际需要。如包书皮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制作活动,学生从中初步懂得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象主次关系、比例关系、均衡和对称等,为创造性设计与制作打下了较好基础。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物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要想使学生在早期开始建立设计观点,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对物质的材料进行认识。在手工作业时,应尽量利用比较容易得到的材料,教师根据所利用的物质材料对其性能和特性进行讲解,并要帮助学生从外观去认识材料的质与色彩,了解制作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去设计生活用具或陈列品。同时在手工作业中,就必须使用一定的工具改变物质材料的形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学会使用工具,还要让他们学会做点简单的小工具。设计观念的培养,既不能脱离对材料的利用和认识,也不能脱离对工具的使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要建立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所以,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我们知道,美的事物都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体,因此,美的形式必然是美的事物的形式,并且与美的内容相联系。基于美的形式的三个特征——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紧密相连,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与美的形式不同,形式美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其特性在于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形式美独立地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是美的形式逐渐脱离美的内容而独立发展的结果。
为此美术教学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层面,在美术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涵养人文精神。
第四、选择小学生喜爱的绘画作品和工艺品教学欣赏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学生之所以喜爱欣赏优美的造型艺术作品,是由于生动直观的视觉表象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并非每种造型艺术作品学生都爱欣赏,都容易接受。只有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不断加强欣赏指导,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任务。一般来说,小学生天真幼稚、求知欲望盛,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些心理特征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常常反映出来;较低年龄的学生喜欢强烈的刺激,他们对于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明朗简练、造型优美、外表华丽、构图完整的绘画作品和富有趣味的工艺品表示喜爱。反之,不甚欢迎。所以,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该对欣赏的内容有所选择,要讲究课堂组织教学艺术。这样,艺术作品的美才能充分体现,才能启发学生思维,陶冶情操。
第五、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久的学习态度。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一个有个性并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他一定具有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做事的人。
技术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中手工从设计到运用的教学,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的环境,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为思维提供更多的营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美术课教学要和课程的设计、运用紧密结合,联系小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特点,以直观性原则为基石,力求组织教学语言形象化、科学化、趣味化、简洁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关键词】美术课程设计 运用理解
小学美术课程的“设计、运用”领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创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的“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通过“设计、运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美术课的手工制作应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生学会画画固然重要,但它不应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让学生进行早期的、最简单的设计,应成为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把美术教学中的“设计”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实践证明,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美术课进行得更生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美术课手工作业中,要安排些诸如:给自己的书包装、制作贺年卡和美化生活、学习环境的工艺品等。学生在这些设计、制作过程中去认识美要服从功能和目的性,而不是脱离实际需要。如包书皮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制作活动,学生从中初步懂得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象主次关系、比例关系、均衡和对称等,为创造性设计与制作打下了较好基础。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物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要想使学生在早期开始建立设计观点,就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对物质的材料进行认识。在手工作业时,应尽量利用比较容易得到的材料,教师根据所利用的物质材料对其性能和特性进行讲解,并要帮助学生从外观去认识材料的质与色彩,了解制作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去设计生活用具或陈列品。同时在手工作业中,就必须使用一定的工具改变物质材料的形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学会使用工具,还要让他们学会做点简单的小工具。设计观念的培养,既不能脱离对材料的利用和认识,也不能脱离对工具的使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要建立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所以,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我们知道,美的事物都是美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体,因此,美的形式必然是美的事物的形式,并且与美的内容相联系。基于美的形式的三个特征——美的形式依存于美的事物、美的形式同美的内容紧密相连,美的形式具有可变性。与美的形式不同,形式美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其特性在于抽象性、相对独立性、装饰性和符号性。形式美独立地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是美的形式逐渐脱离美的内容而独立发展的结果。
为此美术教学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层面,在美术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涵养人文精神。
第四、选择小学生喜爱的绘画作品和工艺品教学欣赏课,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学生之所以喜爱欣赏优美的造型艺术作品,是由于生动直观的视觉表象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但并非每种造型艺术作品学生都爱欣赏,都容易接受。只有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不断加强欣赏指导,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任务。一般来说,小学生天真幼稚、求知欲望盛,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些心理特征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常常反映出来;较低年龄的学生喜欢强烈的刺激,他们对于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明朗简练、造型优美、外表华丽、构图完整的绘画作品和富有趣味的工艺品表示喜爱。反之,不甚欢迎。所以,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该对欣赏的内容有所选择,要讲究课堂组织教学艺术。这样,艺术作品的美才能充分体现,才能启发学生思维,陶冶情操。
第五、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久的学习态度。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一个有个性并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他一定具有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做事的人。
技术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中手工从设计到运用的教学,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的环境,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为思维提供更多的营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美术课教学要和课程的设计、运用紧密结合,联系小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特点,以直观性原则为基石,力求组织教学语言形象化、科学化、趣味化、简洁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