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年高原训练的最新研究现状与进展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a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随着当今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了引起国内外体育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综述法等了解近年来各国高原训练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目前国内外高原训练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探讨和归纳,揭示了高原训练的新动态、新趋势、新发展。并对高原训练取得的成效和目前高原训练方法对生理、生化机能进行分析,指出高原训练确实能激发肌体的潜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关键词 高原训练 海拔高度 运动能力
  一、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为了提高运动成绩在参加比赛前,在教练员有目的、有计划地的指导下,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机能、血液运氧机能、红细胞生成因子、心脏结构和功能、骨骼肌代谢等机能能力。将运动员组织到在海拔1000—3000米范围内起伏较小的高地上,进行定期有针对性的氧不足缺氧和负荷缺氧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专家提供的研究表明,科学化的高原训练的确是有益于提高运动成绩的。中国女子中长跑以及游泳、足球、滑冰项目,在高原训练中都曾取得过好成绩,高原训练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能力,使运动员在大赛前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为大赛取得最佳成绩奠定基础,跨栏名将刘翔就是很好的例子。
  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研究人员提出,人在高原环境下对缺氧可以产生适应,而且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增强人体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对提高有氧代谢运动能力,促进运动成绩特别是耐力项目的运动成绩的提高有良好的效果。1956年让参加墨尔本奥运会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了20天的高原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0年代出现了高原训练的高潮,1960年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在海拔2500米的高原上进行训练后,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打破了维持8年之久的世界马拉松成绩。1968年在墨西哥举办的奥运会,许多地处平原的国家都在赛前进行了高原上的适应性训练,结果显示耐力项目的优胜者均进行过高原训练。70年代以来,非洲世居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引起世人的瞩目和关注,然而也有一些运动员在高原训练后并没有获得好成绩,因此,对于高原训练的效果引起了很多争议。1966年3月美国奥委会组织召开了首次国际性高原训练研讨会,从而为高原训练实践与理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已经建成60多个高原训练基地,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的各国运动员在赛前都会进行一定的高原训练。
  中国是进行高原训练较早的国家之一,1961年春,国家体科所陈宝庆等对八一队16名中长跑运动员在昆明进行机能测试,正式拉开了中国高原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帷幕,90年代初,中国女子游泳队在世界泳坛的崛起和女子中长跑的“马家军”给世界田坛带来的巨大冲击,在2004-2008奥运周期中,国家游泳队、国家中长跑队、国家竞走队、铁人三项、国家残联运动队以及各省市的游泳、中长跑、竞走运动员等每年有200多名运动员在青海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进行高原训练,都是我国高原训练的重要成果。目前,我国的高原训练已形成“规模”发展态势,也发展完善了青海多巴、西宁、甘肃榆中、兰州、刘家峡、云南呈贡、海埂、松茂、贵州红枫湖、六盘水、四川西昌、会理,陕西太白山、新疆天池、吉林长白山等高原训练基地,整个高原训练呈方兴未艾之势。
  二、历史和发展
  纵观高原训练40年的历史,我们将高原训练研究与实践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此阶段是高原训练兴起的第一个热潮。这一阶段主要是探索、尝试高原训练方法的训练效果,从被动适应在高原地区进行的竞赛到主动将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并且,在理论从人体生理学、解剖学以及高原气候条件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反应以及对运动训练、竞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第二阶段: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此阶段为高原训练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高原训练方法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高原训练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深入。例如,原东德女子游泳队提出了平原与高原交叉训练的方法,对高原训练高度的选择、持续时间、训练手段的选用、高原训练的机理、高原训练的医务监督和疲劳的消除等等方面都有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积累。这一阶段也是高原训练产生争议最大的时期。国内、国外在高原训练中均出现了多次失误。
  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此阶段又一次掀起了高原训练的热潮。80年代以来,由于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高原训练方法的科学化,高原训练的成效更加显著。使用高原训练方法的国家、人数、项目几乎较前一阶段增加了近一倍。仅以基地为例,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建成60多个高原训练基地,分布在世界五大洲、24个国家。其中美国11个、欧洲20个、澳大利亚1个、墨西哥2个、非洲8个、亚洲20个。海拔高度为1500—2800米,多数高于2000米。我国有13个基地已正式使用,另有2个正在兴建中。
  三、高原训练研究的现状分析
  高原训练可划分为适应训练、系统训练、结束前训练三个阶段,持续4—6周较为普遍和适宜。1600米—2400米为适宜高度,1800米—2300米为最佳高原训练高度。下山参赛可形成两个竞技高峰,训练安排的好,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
  近几年来,尤其是耐力运动员运用一些新颖的方法来进行高原训练,通过长期的实践,常用的训练方法有:(1)正常气压下通过氮稀释的缺氧状态训练法;(2)补充氧气训练法;(3)缺氧性睡眠仪训练法;(4)高住低训法 ;高住低训法就是让运动员居住在高原或人工低氧环境中,训练在平原或较低高度的地方。这种训练法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当时立即引起有关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快就在这方面实践性的大量投资,做了很多基础性研究,并投入实际运用。其中最先将高住低训法投入运动训练的是芬兰奥林匹克研究所。继芬兰之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很快建立了高住低训试验室和训练中心,并投入使用。(5)间歇性缺氧训练法。正常气压下模拟2000米到3000米的高原环境,运动员在低氧舱里呆上8—18小时来进行模拟“住和睡在高原环境中”;但是,训练在海平面上,或者是接近海平面的高度。一些研究认为使用低压舱这种方法会导致血浆EPO水平,网状细胞的數量和红细胞发生有益的变化,从而在高原训练后耐力成绩提高。然而,另一些在低氧舱的试验中却没有发现血液上的变化。造成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缺氧的刺激或者是运动员训练的不同而造成的。补充氧气常用来模拟在高原上在含氧量正常的海平面或者含氧量高的环境中进行大强度的训练,这种方法是用来改进由“高原”到“平原”策略的;即运动员居住在高原上但是训练在“海平面”。实践表明:在中海拔1860米的高度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在经过几周的训练后,使得耐力成绩得到很大提高。另外,缺氧性睡眠仪包括美国科罗拉多州的高原训练舱和低氧帐篷系统,它们的设计都允许运动员高住低训。目前还没有研究报道这些仪器的使用对运动员在红细胞数,最大吸氧量和运动成绩上是否有效。此外,间歇性缺氧就是假设在经过短暂的缺氧1.5—2小时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刺激释放血浆EPO,最终导致RBC浓度升高。运动员休息是使用间歇性缺氧,或者配合练习周使用它,效果比较明显。   四、高原训练的研究进展
  (一)继续向非耐力性项目发展。
  高原训练因其可改善的氧能力,所以常运用于耐力性项目。近年来,开展高原训练的项目扩大至20多个奥运会参赛项目。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进行高原训练的有游泳、竞走、中长跑、马拉松、现代五项、柔道、足球、篮球、自行车等30个运动项目,并有一定规模和成效。
  (二)模拟高原训练在发展。
  在平原地区创造一种高原条件供运动员进行训练,称为模拟高原训练,从所需的设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压力舱式;二是面罩式。模拟高原训练的特点是,可以在平原条件下进行,免去往返高原转移,比较经济,在成效方面,也是有作用的,但也有人认为不如实地高原训练有效。
  (三)对象年轻化。
  过去认为高原训练只适用于成年运动员,年轻运动员因其心肺功能尚不很成熟,难以耐受高原训练。但是,现在参与高原训练的运动员的年龄也比过去小了。如德国国家上队教练舍恩的中长跑少年运动员为16岁,保加利亚教练拉赫马纳利耶夫的投掷运动员为17岁,中国,美国的优秀游泳运动员在14—15岁。
  (四)更加重视科研支持
  鉴于高原训练对机体负荷大,涉及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其成功率,许多国家在科学研究方面都给予较大的支持。如1993年,日本竞走运动员在我国青海多巴基地的高原训练,就派出了以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顺天堂大学的著名运动生理学教授组成的专家组来保驾护航。1994—1995年,澳大利亚体育学院下达了一项高原训练研究计划“中等高度的高原训练对于中长跑运动员在平原运动能力效应的研究”,由澳大利亚训练及研究中心,昆士兰州体育中心及悉尼大学三单位集30位学者,从生理,营养,心理等多学科进行综合研究。我国在2004-2008奥运周期中,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下,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紧紧抓住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有力时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培养人才,加强高原训练研究,提高高原训练的科学化训练水平和科技服务水,高原训练研究重点实验室为各级运动队的高原训练做好科技服务和加强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
  五、高原训练展望
  随着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高原训练作为一种训练的辅助手段已经涉入到各种运动项目,同时由于高原训练受到各运动项目特点,训练水平,强度,训练时机以及运动员营养膳食等因素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目前,间歇性低氧训练,高住低训法作为高原训练的一种模拟训练方法在众多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研究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运动员对间歇性低氧訓练的生理生化适应机制,高住低训过程中的营养与恢复以及模拟高原训练方法的创新等,这些问题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另外要加强多方合作,提高高原训练科技服务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交流,总结高原训练研究成果,不断总结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加强高原训练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 尹伟娜,张传新.高原训练的研究进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5(第17卷第3期).
  [2] 马亚军.高原训练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内江科技.2006(1).
  [3] 刘晓军.试论高原训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9(第20卷第5期).
  [4] 韩佐生,陈耕.高原训练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02.
  [5]http://www.sportinfo.net.cn/menu2/sport_development/gwtydt/database/d/d3000007.htm.
其他文献
Q型烟粉虱是近年来危害烟草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明确我国烟区主栽烟草品种对Q型烟粉虱抗性水平的差异,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其在9个不同烟草品种上的选择趋性、72 h产卵量、与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由于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对教学理念的不断追求,其中高中的体育课程也包括在内并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这个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的时代,现在的高中篮球课程需要改善的是加大力度努力达到教学任务的要求,增强教学的时效性。现在的学校需要慢慢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把分组训练法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体育赛事融入了商业化运作模式,与大众传媒的结合日益紧密。体育媒介产业与大众传播媒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体育媒介产业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而随着体育媒介产业的发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发展,体育赛事也成为大众传播媒介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国内体育赛事与体育赛事化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趣味体育授课方法是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营造学生创新思考与实践动手的氛围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张扬个性发展、贯彻“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的需要。笔者认为,只要大专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授课方法、围绕教学方法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在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教学模式的优点及不足,并就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改革能够更加完善进行探索,提出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体育赞助业在高校蓬勃发展起来。通过体育赞助,高校可以获得来自赞助企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用以弥补体育活动资金的不足,有利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体能是足球运动的基础所在,专项体能训练对于足球运动员能否发挥着自身的实力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当前国内足球发展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足球专项体能训练工作,并针对性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运动员 专项体能 训练方法  目前,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随着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和人们意识的提高,整个行业日益繁荣,在经济方面的增长速度亦是呈几何倍数增长,其中的健身服务业是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何做好做大该产业,应该从服务机制方面着手,这是健全体育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健身产业 体育市场 对策  一、前言  中国的体育产业起始于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2  摘 要 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项目,在我国也深受群众们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通过阐述青少年阶段及其足球训练动机的概念,重点探讨了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运动 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  一、相关概念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