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一潮流大数据的综合能源系统薄弱点辨识方法

来源 :电力系统自动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004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热-气不同供能系统间的紧密耦合使得综合能源系统薄弱点辨识困难.从数据驱动的角度,提出一种基于统一潮流模型大数据的综合能源系统薄弱点辨识方法.首先,基于电力、热力、天然气系统及其耦合环节的物理特性,建立综合能源系统的统一潮流模型;然后,利用潮流模型中不平衡量初值的历史和实时数据构建高维状态矩阵;接着,运用M-P律和圆环律定性分析系统运行状况;最后,计算状态矩阵的平均谱半径和最大特征值,并结合熵理论构建节点薄弱性指标.该方法将节点薄弱信息映射至数据变化中,通过对节点薄弱性指标值的排序实现综合能源系统中节点相对薄弱性的辨识,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极端事件下,合理利用微网盈余电力供应配电系统中的关键负荷,可有效提升电网弹性.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技术,提出一种考虑微网参与的配电系统动态关键负荷恢复(DCLR)方法,支持以无模型的方式求解复杂问题,以提升在线计算效率.首先,分析含微网的配电系统DCLR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其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其中考虑了配电系统运行、微网运行和用户满意度等约束条件.其次,基于OpenDSS构建DCLR模拟环境,形成DRL应用所需的智能体-环境交互接口,进一步采用深度Q网络算法搜寻关键负荷恢复的最优控制策略,并定义收
虚拟电厂在建设运行中产生的环境外部性影响其运行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首先,单独核算煤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单位环境外部性成本,并将其计入虚拟电厂的单位发电量成本.在此基础上,考虑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构建基于Wasserstein距离的风光出力预测误差模糊集的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型,使虚拟电厂在风光出力预测误差满足模糊集内最坏分布的情况下调整柔性资源,实现运行成本最小,以此研究虚拟电厂的调度决策问题.最后,算例仿真与对比分析验证了考虑环境外部性对虚拟电厂经济、低碳运行的积极作用,以及构建的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模
低压用户供电相序信息的准确获取对台区线损精益化管理、三相不平衡精准治理等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尽管三相表在数据采集时已标定相序,但由于接线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其与真实相序不一致.同时,忽略三相表将劣化相序识别准确率.为此,提出基于三相表特征约束聚类的低压台区用户相序识别方法.首先,采用Z-Score与t分布的随机近邻嵌入(t-SNE)算法对用户电压时序特征进行标准化与降维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嵌有快速收敛机制且考虑三相表特征约束的K-Medoids半监督聚类算法(CFK-Medoids)对用户进行聚类分
针对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运行效率低、控制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雨流计数法的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分段控制策略.首先,设计光储充电站为梯次利用场景,采用功率平滑与负荷整形的复合模式进行储能系统分段能量需求建模.其次,考虑储能系统分段能量需求差异进行退役电池分级利用,提出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分段控制模式.然后,计及荷电状态估算误差对储能系统分段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基于雨流计数法的分段控制思想,并针对雨流计数法的时序丢失和区间重叠问题进行改进.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对所提控制策略与现有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比
为了解决井下短路引起的越级跳闸和高低压漏电引起的开关无规律跳闸事件,提高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性,本文对煤矿井下激励式漏电与防越级保护系统进行应用研究.通过在变电所间建立数字光纤防越级专网,使各级保护间能够信息交互与协商,快速定位故障分支,迅速切除故障回路,避免大面积停电,实现分布式智能防越级保护系统.通过对单相接地或单相对地绝缘降低线路注入异频电流信号,与接地故障点形成电流回路,接地线路异频信号明显大于非接地线路,各线路保护利用检测异频信号大小,判断出故障线路并予以跳闸切除,实现激励式漏电保护系统.通过与传
为提高供电恢复方法性能,更好地应对智能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势,提出了一种含智能软开关的智能配电网分布式供电恢复方法.首先,以电网分布式的拓扑信息和电气量信息为基础,采用网络逐步戴维南等值计算方法,对供电恢复过程中各节点的电气量约束条件进行就地逐步计算,能够更好地适应智能软开关在供电恢复过程中输出不断调整的工作特性.然后,分析了智能软开关的控制原理和工作特性,尤其是在分布式供电恢复过程中的控制策略和输出调整特性,提出了基于配电网逐步戴维南等值的供电恢复电气量参数分布式计
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调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系统遭受较大的功率扰动时传统一、二次调频能力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利用运行可靠性提前释放系统对抗大功率扰动的能力.设计了基于期望缺供电量(EENS)这一运行可靠性指标的比例-积分(PI)控制环节,实现常规发电机组常态运行时有功出力的预防性调节.该PI控制环节以系统EENS最小值为控制参考量,通过反馈EENS的实时预测值,以两者偏差作为机组出力再分配的依据.提出基于Jury判据的PI控制器参数范围整定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环节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由于励磁系统动态增益对凸极发电机的动态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为改善电力系统阻尼,需要经常调整该动态增益,进而配置电力系统稳定器(PSS).但是在动态增益对发电机动态稳定的影响方面,存在某些模糊认识.首先,分析了励磁系统动态增益对动态阻尼的影响原理.然后,在典型机组参数和工况下计算分析了励磁系统动态增益对凸极发电机阻尼转矩、阻尼比和励磁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影响.在单机无穷大系统、两机系统和实际系统中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一致.最后,在实验室及工程现场进行了试验,验证了仿真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即励磁系统动态
近年来,基于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量测数据的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得到广泛研究.然而,现场运行的PMU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作为状态估计输入量的发电机机端电压或电流量测相量存在不良数据,对状态估计产生影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输入量不良数据的发电机动态状态估计方法.在输入量不良数据对动态状态估计影响分析的基础上,该方法利用发电机状态量受动态方程约束不能突变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指数平滑的状态量预报方法,将该预报值与发电机动态方程预报值进行比较,提出了输入量不良数据检测方法.进一步,检测到不良数据后用
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增长,使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传统方法的效率大幅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非参数重要性分层抽样法,解决了拉丁超立方采样与非参数重要性采样结合时难以进行样本相关性控制的问题,实现了这2种方法的有机结合.该方法可将系统状态样本集中在对可靠性指标贡献大的重要区域,且减少了样本的重复,因此可显著提升含多新能源厂站的现代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效率.利用实际风电场、光伏电站和水电站的历史出力数据修改了IEEE RTS-79标准测试系统并开展算例仿真,结果显示所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