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我国跨境电商方兴未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教育部批复高等职业教育和部分应用高校设立该专业。为更好地促进跨境电商课程建设,落实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本文运用文献数据和实践经验对跨境电商课程优化和人才培养提出若干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 课程优化 人才培养
一、当前跨境电商课程优化的趋势和必要性
1.各国经济发展呼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从全球的贸易发展看,至今大致经历了传统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和数字化贸易三个阶段,跨境电商发展与其关系密切。
三种跨境贸易类型的演进
资料来源:OECD Trade Policy Papers No.205
跨境电商市场是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既是虚拟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流程简便,兼具全球性、无形性、匿名性、即时性和无纸化等特点,在推动国际中间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其进一步发展趋势是数字贸易,目前影响到了全社会所有的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网上丝绸之路”和“数字中国”的目标,国际贸易将进入到更高阶段。未来的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必定是数字贸易人才的竞争。我国目前跨境电商相关人才需求缺口达 450万人,跨境电商企业年需求约 20 多万人,应用型本科院培养校跨境电商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2.课程教学改革呼唤跨境电商课程优化
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和“金课”建设计划。但在跨境电商课程上,本科教学似乎捉襟见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满足于讲传统知识,实际操作知识缺位;二是教师不具备信息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学和跨文化交流等综合知识;三是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跨境电商企业“招人难”与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并存,阻碍了跨境电商课程优化。
3.学生应用能力提升需要跨境电商课程优化
跨境电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与综合性特点。没有实践过程,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有效转化为业务能力,跨境电商实训实战不能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虽然跨境电商企业不轻易接收短期实习生,学生较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有实习机会,由于时间短、缺乏企业导师指导和商业秘密保护等原因,学生只得走马观花,学习不到核心内容,得不到提升应用能力的机会,使本课程形同虚设。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课程优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晰,课程设计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培养目标
应该是面向行业需求,但具体培养不配套,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不清晰。由于跨境电商专业没有国家统一标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时分配不合理,导致培养目标不清晰,内容设计不合理。
2.教材普遍缺乏,课程融合落后
作为近几年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大部分本科高校缺乏跨境电商教材,更太不上统一的规范教材和系列配套教材。跨境电商课程重在“商”,包含围绕“商”的各类知识。涉及到跨境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结算知识、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学、大数据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及相关法律等知识,融合这些知识并建立科学体系,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是当务之急。
3.课程偏重理论、实践内容不足
全国不少本科高校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如跨境电商概论、跨境电商导论等,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形同虚设。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实践教学不可或缺,有些学校运用实训软件教学,但这些软件研发时间短,功能不全,如果软件选择不当,后遗症更大。
4.校企合作缺位,实践方向错位
一些学校到跨境电商企业实习不对路。如实习单位主要做跨境电商B2C 业务,在交易方式、物流、支付、报关等诸多方面明显不如B2B全面和规范,跨境电商知识残缺。这一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本科应用型高校抢占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市场刻不容缓。
三、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课程优化的思路
1.发挥师资优势,建设跨境电商课程优化团队
跨境电商本科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应用性”。一要着力“建设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的师资队伍;二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既坚持教师标准,又不“唯文凭论”和“唯学位论”;三要鼓励老师多渠道成长,支持教师进修深造或企业实习;四要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发业务,提高现有教师的教科研和创新能力,使跨境电商教师队伍真正强起来。
2.做实课程建设,杜绝“水货”课程
为“双一流”课程建设在跨境电商教学上有序开展,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一要挤干“水份”课程,让课程优起来;二要吸收跨境电商教育专家和业内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建设,做兼职教师;三要适时监控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和表彰优秀老师,加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使教学严起来。
3.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跨境电商课程
要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校外实训及跨境电商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好实习基地的维护和新实习基地的开发创建,适时邀请跨境电商岗位能手和业务骨干现场讲授自身经验和业务经历,或举办业务营运座谈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跨境電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开展跨境电商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就业率
高校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比赛,获取锻炼和模拟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创新创业渠道,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加快学生成长和成才;要关注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通过各种校内实训、校外人才孵化基地的锻炼,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试错成本”,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中奠定基础,培养有特色的跨境电商人才。
项目1:全球化背景下国贸人才培养特色探讨——基于国际贸易创新实验班的研究
(项目号:2018JY001);
项目2:新时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教高司函,(2018)18号)子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文颖、高宇.产教融合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11):16-17+33
[2] 耿倩倩.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劳动保障世界2019(12):53-55
关键词:跨境电商 课程优化 人才培养
一、当前跨境电商课程优化的趋势和必要性
1.各国经济发展呼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从全球的贸易发展看,至今大致经历了传统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和数字化贸易三个阶段,跨境电商发展与其关系密切。
三种跨境贸易类型的演进
资料来源:OECD Trade Policy Papers No.205
跨境电商市场是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既是虚拟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流程简便,兼具全球性、无形性、匿名性、即时性和无纸化等特点,在推动国际中间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其进一步发展趋势是数字贸易,目前影响到了全社会所有的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建设“网络强国”“网上丝绸之路”和“数字中国”的目标,国际贸易将进入到更高阶段。未来的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必定是数字贸易人才的竞争。我国目前跨境电商相关人才需求缺口达 450万人,跨境电商企业年需求约 20 多万人,应用型本科院培养校跨境电商人才具有战略意义。
2.课程教学改革呼唤跨境电商课程优化
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和“金课”建设计划。但在跨境电商课程上,本科教学似乎捉襟见肘。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满足于讲传统知识,实际操作知识缺位;二是教师不具备信息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学和跨文化交流等综合知识;三是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跨境电商企业“招人难”与大学生“就业难”长期并存,阻碍了跨境电商课程优化。
3.学生应用能力提升需要跨境电商课程优化
跨境电商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与综合性特点。没有实践过程,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有效转化为业务能力,跨境电商实训实战不能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虽然跨境电商企业不轻易接收短期实习生,学生较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即使有实习机会,由于时间短、缺乏企业导师指导和商业秘密保护等原因,学生只得走马观花,学习不到核心内容,得不到提升应用能力的机会,使本课程形同虚设。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跨境电商课程优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清晰,课程设计不合理
应用型本科高校跨境电商培养目标
应该是面向行业需求,但具体培养不配套,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不清晰。由于跨境电商专业没有国家统一标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课时分配不合理,导致培养目标不清晰,内容设计不合理。
2.教材普遍缺乏,课程融合落后
作为近几年才开设的一门新课程,大部分本科高校缺乏跨境电商教材,更太不上统一的规范教材和系列配套教材。跨境电商课程重在“商”,包含围绕“商”的各类知识。涉及到跨境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结算知识、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学、大数据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及相关法律等知识,融合这些知识并建立科学体系,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是当务之急。
3.课程偏重理论、实践内容不足
全国不少本科高校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如跨境电商概论、跨境电商导论等,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形同虚设。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实践教学不可或缺,有些学校运用实训软件教学,但这些软件研发时间短,功能不全,如果软件选择不当,后遗症更大。
4.校企合作缺位,实践方向错位
一些学校到跨境电商企业实习不对路。如实习单位主要做跨境电商B2C 业务,在交易方式、物流、支付、报关等诸多方面明显不如B2B全面和规范,跨境电商知识残缺。这一现象不能继续下去了,本科应用型高校抢占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市场刻不容缓。
三、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课程优化的思路
1.发挥师资优势,建设跨境电商课程优化团队
跨境电商本科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的“应用性”。一要着力“建设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的师资队伍;二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既坚持教师标准,又不“唯文凭论”和“唯学位论”;三要鼓励老师多渠道成长,支持教师进修深造或企业实习;四要鼓励青年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发业务,提高现有教师的教科研和创新能力,使跨境电商教师队伍真正强起来。
2.做实课程建设,杜绝“水货”课程
为“双一流”课程建设在跨境电商教学上有序开展,应用型本科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一要挤干“水份”课程,让课程优起来;二要吸收跨境电商教育专家和业内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建设,做兼职教师;三要适时监控跨境电商课程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和表彰优秀老师,加快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使教学严起来。
3.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跨境电商课程
要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加强校外实训及跨境电商实习基地的建设,做好实习基地的维护和新实习基地的开发创建,适时邀请跨境电商岗位能手和业务骨干现场讲授自身经验和业务经历,或举办业务营运座谈会,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跨境電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开展跨境电商第二课堂,提升学生就业率
高校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比赛,获取锻炼和模拟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提供多种创新创业渠道,激发其创新创业的热情,加快学生成长和成才;要关注学生创业团队建设,通过各种校内实训、校外人才孵化基地的锻炼,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试错成本”,能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发展中奠定基础,培养有特色的跨境电商人才。
项目1:全球化背景下国贸人才培养特色探讨——基于国际贸易创新实验班的研究
(项目号:2018JY001);
项目2:新时期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教育部教高司函,(2018)18号)子项目。
参考文献:
[1] 张文颖、高宇.产教融合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11):16-17+33
[2] 耿倩倩.产教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劳动保障世界2019(1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