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矿山锤式破碎机PC2425的两用化改造

来源 :水泥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rn目前,水泥产能过剩已是水泥行业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各地都在去产能[1].另外,天然砂石资源限采,环境保护日益强化,政府不断关闭落后的砂石小企业[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增加,砂石骨料市场需求量大,部分地区不断涨价.因此,继余热发电、节约能耗、降低管理成本等水泥行业热议的措施之后[3],已经越来越多的水泥企业产业延伸至砂石骨料行业,这无疑是走出困境、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极佳选择.
其他文献
0引言rn我公司2006年建成投产三座R3P型麦尔兹窑,燃料为焦炉煤气,窑尾废气采用LMC154-6型高温脉冲袋式除尘器进行处理,颗粒物排放浓度为20~30 mg/m3.自2017年以来,滤袋使用寿命明显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且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不断增加.对除尘器检查发现:进风管道、中箱体及上箱体等锈蚀严重,局部存在漏风现象,且滤袋板结严重.对除尘器进风管道、上箱体及盖板进行防腐处理,箱体局部焊补后,效果有所改善,但并不理想.
期刊
针对开流粉磨系统水泥中出现熟料粗颗粒,逐步进行原因查找及处理,通过修复隔仓板筛板,助磨剂管道优化、改造打散分级机筛板、打散机内筒增加钢丝网等一系列的处理及技术改造,彻底解决了水泥中的硬质粗颗粒,保证了产品品质,同时还提高了磨机产量,降低了粉磨电耗.
针对反吹风袋式除尘器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及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清灰压力低,清灰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形成死角,清灰不均匀,造成除尘器压力损失过大等设计缺陷,通过分析论证,改造内部结构和控制系统,解决设备阻力偏高、电耗过大等实际问题,并达到超低排放目标.
以汉中某石灰岩矿山表层土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泥和增强剂作为固化材料,通过静压成型的方式制备免烧砖,探索水泥用量、絮凝剂种类及增强剂用量对免烧砖固化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试验得到免烧砖最佳配比,测试最佳配比免烧砖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免烧砖强度、抗冻性、干燥收缩、吸水率、碳化性能及软化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
0前言rn辊压机是迄今为止粉碎效率最高的粉磨装备,可显著提高粉磨系统产量、降低能耗.作为一种新型节能装备,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辊压机已广泛用于水泥、铁矿石、有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等脆性物料的粉碎工艺中.作为粉磨系统的主机装备,辊压机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极为重要的.扭矩支撑结构作为辊压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行星减速机机壳反作用力,以平衡减速器产生于机壳上的扭矩及行星减速机的自重,同时也承受辊压机振动及物料粒度波动带来的冲击,从而保证辊压机整机的平高效稳运行.
期刊
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SNCR是当前水泥生产中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而广泛采用的脱硝方法,由于SNCR脱硝过程流程长,反馈信号严重滞后造成还原剂与氮氧化物不能很好完成中和反应,氮氧化物排放波动大,氨逃逸现象严重.对于这种大滞后控制系统,本文采用以氮氧化物排放的相关因子为输入信号,采用最小二乘估计的方法,建立氮氧化物排放数学模型,对NOx排放进行超前估计,并结合氮氧化物实际排放值,设计模糊控制器,对氮氧化物排放进行复合控制.
在水泥企业产能过剩、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水泥企业面临氮氧化物减排的巨大压力,使用的脱硝氨水用量大,且存在氨逃逸风险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分析了脱硝系统工艺流程、NOx产生的机理、氨水消耗高的原因分析、通过企业技术革新措施的应用,从而实现降低氮氧化物和节省氨水的效果.
0引言rn催化剂废渣是炼油催化剂生产过程中,经过合成晶化、成胶、多次交换、洗涤、过滤后,产生的大量污水,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微小催化剂颗粒,同时,生产过程中部分催化剂余料也进入污水系统.污水经中和、沉降、过滤后,会产生大量催化剂的废渣.rn催化剂废渣是一种粉末状固体,主要成分是结晶态的硅酸盐或硅铝酸盐,还包括SiO2、Al2O3、金属氧化物等.由于石油催化剂废渣的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由于其较高含量的SiO2、Al2O3及较低含量的Fe2O3,满足白水泥生产的配料条件,如将其成
期刊
通过水泥磨内部结构改造,辊压机和水泥磨系统进行过程管理及操作参数优化,提高水泥磨运行质量,磨机台时产量提高25t/h、工序电耗下降6.8 kWh/t,产品质量稳定.
1实施背景rn我集团某5 000 t/d熟料线配置生料立磨存在台时产量偏低,电耗高的问题.分析生料立磨内部结构存在如下问题:磨内粗粉回料溜子较短,出口端距离磨盘的高度达到2.5m,在下落过程中被磨内气流打散,形成无效循环,增加了磨内通风阻力;新入磨物料的溜子口距离磨盘的高度也接近2m以上,且根据入料运行轨迹判断落料点不在磨盘中心,无法形成周向均匀分布的料层,各辊子挤压的料层不均匀且不稳定;立磨的喂料锁风装置采用的是回转下料器,由于结构缺陷,锁风效果不佳,漏风进入磨机后使磨内的粗粉回粉不能完全落到磨盘上形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