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B细胞转化为抗体分泌浆细胞的体外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体外示踪不同刺激条件下人类B细胞转化为抗体分泌浆细胞的能力.方法 对5名健康自愿者采用B细胞阴性选择磁珠分离法分离和体外培养B细胞,观察4种培养条件下(培养液对照组、PWM组、细胞因子组及PWM+细胞因子组)、不同时间点B细胞转化为抗体分泌浆细胞的能力.采用双荧光标记(FTTC-CD27、PE-CD38)流式细胞技术监测B细胞4种表面标志物的动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上清液中Ig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不同时间点抗体分泌B细胞数.结果 B细胞产生抗体浓度明显与培养条件有关.PWM刺激的B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g浓度最高(P=0.003);PWM+细胞因子组次之;细胞因子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培养第7天浆细胞前体达峰,第10天浆细胞百分率达峰.活细胞数以细胞因子组最多,培养10 d后仍呈增殖状态;而PWM组很快下降.ELISPOT法测定的Ig分泌B细胞数也以PWM组最佳,:PWM+细胞因子组次之.结论 从Ig产生能力看,以PWM组最佳;从细胞增殖和浆细胞的存活来看,以细胞因子组最佳.表明体外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不仅需要有效的刺激原,同时还需要必需的细胞因子信号促使细胞增殖和维持细胞的存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10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刺的35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引流组35例(35/40)肿瘤性积液、25例
微阵列技术是在一小片固相基质上储存大量生物信息的新技术.应用微阵列可在基因组水平研究基因表达,进行基因的功能分析,基因制图和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及多态性,真正实现
目的 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 对3例以癫(癎)为临床首发症状并确诊为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以癫(癎)为临床首发症状,血清、脑脊液的快速血浆反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 sdisease,CD)。由于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可以伴随终身,直到20世
目的分析乳腺癌细胞雌激素依赖性与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cell derivedgrowth factor,PCDGF)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
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GW2974对由二甲基苯并蒽(dimethyl-benzanthracene,DMBA)诱导的金黄地鼠颊囊癌发生模型的抑制作用。方法 100只金黄地鼠,10只为阴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SIRS)后TNF-α、IL-10情况及其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的关系。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SIRS组(28例)、non-SIRS
目的 总结分析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经外科治疗的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手术方式包括胆道T管引流,胆肠吻合术,胰肠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技术是在显微镜下从组织切片中高选择性地分离、纯化单一类型细胞群或单个细胞的新技术 [1], 可有效地克服组织中细胞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56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与实验组,后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