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风,中国民间个人完成七座8000米级山峰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奖项授予在户外运动、探险领域单个项目获得突破或取得跨越性提高的个人或团体。
  提名:杨春风,中国民间个人完成七座8000米级山峰
  提名理由:
  2011年7月,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杨春风连续成功登顶迦舒布鲁姆II峰、迦舒布鲁姆I峰;10月5日,他率领一支民间登山队第三次登上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目前,杨春风个人已完成14座8000米山峰中的七座,成为中国纯民间登山者中完成8000米以上高峰攀登最多的一个。
  杨春风主要登山经历:
  * 1998年开始参加户外登山活动,先后10次登顶慕士塔格峰(7546米,冰山之父)。
  2001年作为协作和一名队友登顶;
  2002年作为领队兼攀登队长带领两名队员登顶并跨越慕峰下撤;
  2003~2006年作为领队兼攀登队长,先后共带领61名 队员成功登顶慕士塔格峰。
  * 先后四次登顶博格达峰(5445米),其中2005年带领全部队员登顶。
  * 2002年12月~2003年3月参加K2反季节中国侧的攀登。
  * 2007年5月16日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8844.43米)。
  * 2008年10月2日成功登顶卓奥友峰(8201米,世界第六高峰)。
  * 2008年4~5月作为央视珠峰直播的协作人员参加奥运火炬登顶珠峰活动,负责海拔6500米以上前进营地的技术支持。
  * 2009年5月18日第二次登顶珠峰。
  * 2009年登顶马纳斯鲁峰(8156米)。
  * 2010年登顶道拉吉里峰(8172米)。
  * 2011年登顶干城章嘉峰、迦舒布鲁姆II峰(8028米)、迦舒布鲁姆I峰(8080米)。
  执著的攀登者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登山动机,也因此成为国际登山运动的一句最著名的口号。今年已经快44岁的杨春风,显然是个热爱攀登的人。2007年5月,他成为首个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新疆人,因此而声名大振。两年后,他带领国内一支民间登山队攀登尼泊尔境内的道拉吉里峰时,三人死亡,各方质疑潮水般涌向他,把他推到了争议的顶峰。此时,他刚刚确立完成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攀登的目标,他的登山事业因此陷入低谷。然而,这些并没有阻止他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攀登14座已达半数,更是在2011年夏季,连登了两座8000米级山峰,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8000米之路
  面对老杨,他有时会显得很沉默寡言,而对于熟悉的朋友他有时又会手舞足蹈像个孩子似地开着各种玩笑。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只有执著与专心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攀登者。
  老杨以前是学中医的,开过一段时间的诊所。1998年,他听说新疆的王铁男登上了博格达峰,就也想去登,但那时候老杨什么装备都没有,大家凑了一些就去了。那次是在冬天,天气不好,线路也没制定好,没登成。后来改登旁边的一座4700米的小山,登上去了,但差点滑坠致死。虽然很惊险,但站在山顶上看周围的景色感觉特别好。后来,老杨就迷恋上了登山。王铁男曾给了杨春风很大的帮助,使得老杨非常敬重他。王铁男经常跟一些登山队说把杨春风带上,让他学习登山。2002年,一次跟波兰队去登乔戈里峰,杨春峰的装备还是大家凑起来的。而他,就是在这么艰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对于尼泊尔的马纳斯鲁峰,2011年已经是杨春风第三次带领民间登山者登顶这座山峰了。马纳斯鲁峰在8000米以上山峰中,难度是属于最初级的,适合于有一定攀登经历的人去尝试。老杨这次虽然是商业组队,但他个人并没有向队员收取任何费用,几乎是义务带队。这次的六名队员,有一多半没有登过7000米以上的山峰。通过这次攀登,老杨想让他们知道,8000米级山峰虽然险峻但并非不可攀登。在做好充分准备及方法得当的前提下,依靠经验丰富的向导及协作,攀登8000米级山峰并不是神话。并且,他也想通过这样的活动,带国内的登山者到国外体会和学习正确的登山理念、技能和方法,开拓视野,看看境外登山的发展趋势。这次也算是他在进行的一项高端山峰攀登的民间普及工作。
  2011年7月24日,老杨完成了伽Ⅱ峰的攀登,8月4日,又完成了伽Ⅰ峰的攀登。他是跟伊朗、尼泊尔和中国组成的登山联队一起攀登的,七名队员三人完成了连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登顶多坐8000米级山峰,这对中国的民间登山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突破。
  风险与梦想
  登山探险代表着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神,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忽略的一种精神能源。而中国比较欠缺的就是这种精神。不像很多外国人把探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敢于去尝试。2010年,杨春风带队的道拉吉里峰攀登出现伤亡事故,成为了当时负面的典型,引起网上的热议。可老杨觉得,尝试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本身就是有难度、有风险的,随时都可能伴随着死亡,但不能因为风险就放弃自己的梦想。
  老杨说,道拉吉里峰山难事故发生后,中国驻尼泊尔大使曾去看望他们,大使说,道拉吉里峰的攀登是很有难度的,作为中国民间登山者,敢于攀登是很难得的勇气。这次有伤亡,可能是经验不足,今后要改进,但绝不能因噎废食。这番话着实让老杨很感动。
  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不到30人完成了登顶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梦想,但其中就有12人在向这个目标冲击时遇难了,快占到完成总人数的一半了,登山的风险显而易见。对此,老杨笑着说,登山基本不可能做到100%的安全,即使做到了,也保证不了。如果非要等到100%安全了才去登山,那就只能在家等着了。
  :攀登14座8000米的目标是什么时候确立的?你的操作模式是怎样的?
  杨春风:对于全世界每一位登山家来说,14座8000米山峰以其最高的山体、极端的气候以及绝对的攀登想像空间,一直都是他们无限向往的圣殿。很多登山家都将攀登14座8000米山峰当做自己攀登生涯的最高目标。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不到30人完成了登顶14座独立8000米以上高峰的壮举,其中韩国就有六人。中国民间目前还没有。攀登14座高峰的目标是2010年设立的,我自己去拉赞助,自己去攀登。取得一些成绩后,再搞商业组队,也想改变一下道峰山难的负面影响。
  
  :在你攀登过的8000米级山峰中,你认为哪一座是最难登的?
  杨春风:K2(乔戈里峰)的难度应该算最大的。就像运动员都有参加奥运会、世界杯赛的梦想一样,攀登K2就是登山者心中的极高端梦想。乔戈里峰我登了两次都没成功。从中国境内和巴基斯坦境内都登过。当时天气不好,连续降雪,体力准备也不足。2012年准备第三次去尝试。我见过不少国外的登山牛人,都攀登过好几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但他们对于攀登K2都很谨慎,一般不会一支队伍独自去攀登,他们会在合适的时机邀请几支队伍一起攀登。因为K2的综合性难度太大了。
  首先是天气。喀喇昆仑山脉的天气和喜马拉雅山脉不同,这边的天气很不稳定,变化频繁,好天气周期很短,经常只有一天,非常赶时间。我的两次攀登都是直接从BC(5000米)上C2(6700米),一天1700米的海拔跨度,这让我的体力有些吃不消。
  然后是路线的难度。我第一次攀登选择的是东南山脊的Abruzzi Spur(阿布鲁齐山脊)路线,BC在海拔5000米左右,ABC,也就是换冰爪的地方在海拔5350米。C1(6100米)开始到C3(7400米)。这一段岩石路段很多,而且坡度大多在40度以上,很多地方需要借助金属梯,在穿着冰爪的前提下攀登起来很不舒服。而且线路上的滚石特别多,攀登中常有石头带着呼啸声从你身边经过,非常恐怖。当然线路上最难的应该是8000米以上的那段“瓶颈”地带。还有就是K2的高空风了,在大本营就能看到,晴天的时候K2的上空却可能有很强劲的高空风。
  
  :对于8000米级别的山峰,你目前的成绩如何?今后有什么打算?
  杨春风:到现在,我攀登8000米级山峰共15次,其中有九次成功登顶,其中,珠峰登顶两次,马纳斯鲁峰登顶三次。今后打算每年春夏季完成三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一般国外登山者也大致是这样的数量目标,也有设置一年登六座的。有一个外国女登山家,叫凯勒尔(Cleo),2010年攀登了五座8000米级山峰,登顶了三座。
  另外,从2010年开始,我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对人在高原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四川大学户外运动研究所给我配备了易于携带的仪器,比如血氧仪、心律监测仪、血压计等。每天测完把数据记录下来,等结束后把数据传给研究所。这项配合研究的工作我还会继续做下去,这也算是我用另一种形式推动登山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吧。
  
  :如果完成14座以后,你是否还会有什么其他的计划?
  杨春风:完成14座以后,我想主要去做一些交流、培训的工作。有能力的话,建一个登山培训学校,影响更多的人,提高年轻人的技术和理念。国内登山品牌有建设登山学校的想法,这也是我的梦想。
  
  :如果完不成,又会怎样?最大的困难在哪方面?
  杨春风:完不成的话,命可能也丢在山上了,但还是得坚持下去,否则就违背了这项运动的精神。不能对自己想像出来的困难和障碍产生恐惧,我的性格还是不愿意放弃登山。熬过最艰难的,就能达到成功。我现在的心态平和多了,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事业、家庭,各种困难,最终都会克服的。我到现在也没有自己的房子,房价太夸张了,先租住着对付过吧。
  爬一座山,费用动辄十几万,就是一座房子的首付,但还是值得。我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对得起自己。今后要回顾和总结经验教训,平时有什么想法我也会赶紧记下来。每登一座山,我都有登山日记,不过不会着急出书,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我喜欢登山,因为这项运动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人类潜能、极限的开发。山里是个很纯洁的地方,不怎么操心,我喜欢那种很纯净的感觉。
其他文献
我们已经是连续第三年来这里拜访世界的尽头,而且还是自愿来遭罪。再次失败的话,我们还会回来,多少次都无所谓。进山徒步的危险与艰难,以及攀登中的孤独与技术难度,使得这座山峰拥有了我们想要的一切。每位攀登者都会梦到完美的岩壁,我们的就在这里。  超现实探险    距离Cerro Murallon北壁的起点还有几百米,雪已经埋到了我的屁股,但山峰看上去依然难以企及。在山谷的另一侧,从唐·博斯科山上断裂开的
至少还有眼睛没有丢 千 寻    到达阿坝州一个叫塔宫乡的村子里时,天色已经很晚了。晚上八点多的天空,显得很深邃,星星高远而神秘地闪烁。我们把车锁好,一头钻进了店里。一路上相机都没有停歇,我们疯狂拍照,放在手里还能感觉到热度,顺手放进了车里。  晚饭后我出门给老妈打电话,我靠在车上,带着兴奋向她复述这里的一切。周围没有人,我的声音里还夹杂着颤抖.在空旷的空间里清晰无比。我无意间用眼角余光瞥了 眼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并不是一个对环球旅行有着深不可解的情结的人,却为了解答心中这个疑问绕着地球走了一回。  曾经为了赢得“世界上最好工作:大堡礁看护员”的全球选拔,我着实拼了一把,虽然最后只挤进了50强,但还是证明给自己:你看,梦想仅离你一步之遥。在面对漫长的未来时空时,我常好奇地球上其他大洲、其他国度的人们有着怎样的人生梦想。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应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对于当下中国人
110年以前,1903年,上海商务印馆设置编译书局,蔡元培等人创建“四合会”旨在研究政治和体育训练。同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亨利·福特成立汽车公司,太平洋海底电缆投入使用。在那一年,英军入侵西藏,梁启超在华盛顿会晤美总统罗斯福,光绪年间慈禧垂帘听政,她公布《奖励公司章程》20条,鼓励集团经营工商业(她也非全然不改革)……在那一年,改变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事件是,莱特兄弟完成人类首次真正的机械飞行。
时隔五年之后,何塞·卢哈诺(José Rujano)的名字再次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在2010年环意大利自行车赛第九赛段终点设在Etna火山的最后爬坡路段中,卢哈诺紧紧尾随在康塔多身后,若不是最后1.8公里处所遭遇的机械故障,卢哈诺极有可能已经在终点线前超越了康塔多。不过,尽管如此,他仍然保住了第二的位置,仅仅落后康塔多三秒。何塞·卢哈诺回来了,在历经五年的徘徊之后,这位2005赛季环意季军正式宣
二十多年前参加长江漂流的初衷,是想结合所学的地质专业全程考察记录长江的河谷地质地貌,考察长江的植被与生态情况,分段采集水样,并亲身游历一下我从小就神往的这条伟大河流。但是没有想到这 次漂流使我与江河结下了情缘。长漂后我放弃了原单位的工作和仕途,放弃了其他发展的机会,一头扎进了对江河的考察和研究之中,这么多年来,我几乎走过了青藏高原的所有江河,对江河的感情愈加深厚,对江河的认识愈加深刻,更使我的人生
多功能手机在救援中的出彩    在大理苍山的救援中,我们通过轨迹功能,对搜索区域进行覆盖。因为历次搜索的事例证明  即使到了搜索区域,但搜索不到位,最终还是会导致搜索失败。  通过传送功能,对搜索进行辅证。在数分钟之内完成,拍照一上传一辨认一确认的过程。通过定位功能,对特殊发现的标定,帮助管辖地人员的后期处理。例如发现其他的遗骸,不能当时处理,记录下坐标后留待日后处理。  当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个源自 逃向海洋 的古老想法,  一种人们在少年时代普遍的向往,  关于大海、船只、星星、海岛和善良的人们,  这里曾经孕育出无数故事与传奇。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史蒂文生、凡尔纳、  马里亚特船长、康德尔、杰克·伦敦的航海探险小说,  或是旁若无人地沉浸在大航海的游戏世界,  却又极少有这样的机会去做一次真正的航海探险,  去触摸那些传奇故事里的场景。  甚至我们还不知道,或许就在自己窗
小城故事多    到达清迈时,正赶上当地号称东南亚最热闹的周末夜市。“到清迈不逛夜市,就等于没到过清迈。”这是清迈旅游常用的一句广告语。当实际置身于浓郁的异域风情规模庞大的夜市中,才发现这实在是备感意外的惊喜。从古城著名的塔佩门开始,密集的摊位沿街两边摆开,灯火通明,照亮了整整一条街。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东张西望兴致高昂地沿街走去,无穷无尽的夜市长街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清迈是泰国手工艺的发源地
记忆中的远航  我们都走在路上,总有一些萦绕在心底的梦想让我们像牛一样的耕作,乐此不疲,就像我的中国帆船梦。  在我很小的时候,来自福建诏安老家的大帆船时常停靠在厦门鹭江道码头,我和当医生的父亲一起上船,父亲与老家的朋友泡茶下棋,我则在帆船的各各角落寻找货舱遗落的花生。黄昏的橘色光线在缭绳上随海风跳跃,世界弥漫在淡淡鱼腥和有节奏的涛声中,这是中国帆船留给我最贴切的记忆。  老家的大帆船不时出现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