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王国”与“餐饮王国”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723694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烹饪王国”,美食之名天下扬,透过现象看本质,中餐确有其“冰冻三尺”的深厚功底。我们看到,每年全国或地区性的美食节人流络绎不绝,可谓场面火爆、购销两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还有很多“拉动”作用。每每中餐名厨出国献艺,“老外”们双眼放射光芒之余还会“拍案叫绝”。多少年来,好客的国人在找不到其他炫耀资本的情况下,中餐真是让我们自豪了一把又一把。如果让我们头脑“冷却”一下,我们的美食节办完后,“老外”嘴角“抹油”之余有没有更吸引他们的东西?能不能洽谈成几个餐饮项目?结果不言而喻。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烹饪仍然是一个高度手工化的东西,老外们认为它是“大师”的作品、更是“艺术”,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由此他们认为,“一人一样,百人百样”的餐饮产品风格,难以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基础的构成成分。此外,中餐业内“拿来主义”盛行,菜式“互通有无”,产品优势很难长期存在,因而中餐业不具备资本进入的前提。这就是中国烹饪的优势难于转化为中餐企业的优势、“烹饪王国”难于成为“餐饮王国”的根本原因。
  我们看到,目前有的餐饮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提炼技术、申报专利、积淀品牌价值。北京“金三元”的中餐菜品“扒猪脸”的加工工艺专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把中国烹饪中适宜推广的、可以量化的菜点加工技术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量化并实施有效控制,转化为真正属于企业并有益于企业发展的独享专利,这应该被视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在产品以外寻求中餐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科学管理”,中餐企业应面向市场以创新求发展,创造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牌,并不断形成和强化核心竞争力,避免高知名度、低吸引力的品牌“空心化”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急需提高认识的问题,而且应成为中餐企业积极探索的行为与目标。
  我认为,我们急需把对“中国烹饪”的重视转化为对“中国餐饮”的重视,把过去一贯强调的对烹饪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对餐饮经理人才的培养。或者说,我们的餐饮人才的培养应建立在进一步细分化的基础上,弥补某些领域的空缺,这也有利于烹饪与餐饮类高等教育走出“迷局”(烹饪技艺的掌握是不以学历层次的提高为转移的)。餐饮业职业经理人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认证与考核工作的展开,让我们感到鼓舞,将现代工商管理知识应用于餐饮业并与餐饮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应为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课题,这对提升中国餐饮业的发展水平,甚至在中国餐饮发展史上都将具有突出意义。中餐正日渐由“作坊”转化为“企业”。我们期待着依托人才与科学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在中餐业内有一个“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同时希望餐饮业职业经理人的推出,能成为“烹饪王国”走向“餐饮王国”的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其他文献
时光之舟已经驶入了2004年,早春时节,寒意仍在,但花蕊欲开,新芽吐丝,如同餐饮市场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复苏景象。春天为大地带来生机,也提示我们,如何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如何再创辉煌,使美食生辉,如何关注每一个变化,引领餐饮时尚。  诚然,结合都市现代人生活潮流,把握机遇,与时俱进,依据自身的优势、风格与特色,并将时尚观念融入环境格调、经营理念、服务水平、经典菜肴、高雅、人性的消费之中,即是新时尚的
期刊
  
期刊
营养学家最近推荐一种适合中国女性健美的膳食最佳模式——“1~7”饮食模式:  1个水果:每天吃含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至少1个,长年坚持会收到明显的美肤效果。  2盘蔬菜: 每天进食2盘品种多样的蔬菜,一天中必须有一种蔬菜是新鲜的、深绿色的。最好生食一些大葱、番茄、凉拌芹菜、萝卜、嫩莴苣叶等。  3勺素油: 每天的烹调用油限量为3勺,而且最好食用植物油,这种不饱和脂肪对光洁皮肤、塑造苗条体形、维护心
期刊
朋友的父亲过80大寿,在一个酒店订了数桌寿宴,档次在当地的消费也算是中等居上。当天,我也参加了宴会。走进装潢考究的餐厅,只见每桌台面上均摆放了1个主盘,8个围碟,可见酒店的厨师确实也花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走近仔细看时,只见主盘中摆了1只不知名的鸟,盘边零散地摆了些山石,怎么想,怎么看也跟宴席的主题牵扯不上。问及旁边的服务生,服务生看了一眼冷盘,抿嘴一笑答曰:“我也不知道”。一种怜惜之情顿然而生。只
期刊
张民生,河南济源人,现年48岁,中国烹饪大师,豫菜大师,河南烹饪大师,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焦作市东方技术学校高级厨师培训班讲师,现任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宾馆(四星级)餐饮部经理兼行政总厨。提起张民生大师,中原烹饪界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现在已从厨34年了。上世纪60年代初入厨道的他就喜欢钻研,虚心请教,从1969年起就在孟州宾馆任炊事班长达17年。由于他德才兼备,是个值得培养的苗子,河
期刊
在日本的调味市场,罗列着世界各地的调味料,但日本人始终对味噌情有独钟,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味噌,也就是传统的日式酱料,味噌在日本主要分为3大类:米、麦蒸后,通过霉菌发酵,再与蒸煮的大豆、盐混合制得的米味噌、麦味噌,以及直接在蒸大豆上使霉菌生长而制得的豆味噌。  因地区不同,大豆和米、麦比例及颜色的不同,构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种类繁多的味噌,每种味噌又有各自的特色。  日本人食用味噌的方式,主要是
期刊
这是一种久违了的味道,这是对已告别了的年代尚无法告别的一种感情上的留恋和思念。在那个尚未久远的年代,我们这一茬人正是在大葱、大酱、大饼子的养育中长大成人。  孩提时代的我虽认不得几种蔬菜,但惟对大葱情有独钟,大口咀嚼大葱、大酱那种辛辣而咸香的滋味,常令我在餐桌上欲罢不能。大葱除供人们食用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记得有一回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倾盆大雨中玩耍,回家后就天旋地转地发起了高烧。母亲并未急于送我
期刊
一、猴头名称由来    猴头,学名猴头菌,俗称猴菜、猴菇。猴头的异名别称还有:因其针状肉刺似刺猬,而称刺猬菌、猬菌。我国的东北地区出产猴头,因其生必成双,当地人叫它对脸蘑、鸳鸯对口蘑。传说,东北的深山密林里,生有猴头的地点会有老虎守护,也称虎守蘑。它在东北还有个阴阳蘑的名字。我国的西南地区也产猴头,云南称为花菜菌,又因其刺似羊毛而称羊毛菌。  猴头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它的产地还有华北地区、河南、
期刊
     
期刊
在如今“三文鱼”一片叫好声中,不得不为大麻哈鱼鸣冤叫屈。一位营养学家严正的指出:产于西欧的三文鱼和产于我国东北“三江”的大麻哈鱼,无论从营养价值上,品味上,都不相上下。而“洋货”称美,不惜工本的宣传,道道地地的国货却被忘怀,于心不忍。  在这里不得不大呼一声,少吃“三文鱼”,多用大麻哈鱼(就当前市价而论,三文鱼要比大麻哈鱼贵好几倍)。  为了让人们知道大麻哈鱼是什么鱼?不妨借用贵刊一角,作一简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