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防痨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l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疗效.方法:收集武汉市肺科医院行纤维板剥脱术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丌胸组(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入院的74例患者)和单孔胸腔镜组(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入院的5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问、带管时问、并发症(再次手术止血率、切口感染率、术侧胸壁感觉异常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孔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210.0(165.0,240.0)min、术后48 h引流量[585(450,813) ml]和术后住院时问[9.0(8.0,11.0)d]均低于传统开胸组[分别为270.0(210.0,330.0) min、865(695,1040) ml和14.0(11.0),1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134.725、995.463、635.841,P值均<[0.01).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00(300,800) ml]、术后带管时间[8.0(7.0,9.3)d]、再次手术止血率[0.0%(0/58)]和切口感染率[1.7%(1/58)]与传统开胸组[分别为350(200,600) ml、9.0(7.0,14.0)d、1.4%(1/74)、4.1%(3/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74.672、U=1879.735、x2=1.163、x2=0.637,P值分别为0.086、0.267、0.281、0.425);而术侧胸壁感觉异常发生率传统开胸组为95.9%(71/74),显著高于单孔胸腔镜组的15.5%(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34,P<0.01).随访5个月以上,传统开胸组总有效率为93.2%(69/74),单孔腔镜组的总有效率为94.8%(5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9,P=0.928).结论:与传统开胸相比,单孔胸腔镜行纤维板剥脱术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安全有效,且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T增强联合血管成像对门静脉属支静脉瘤的诊断价值,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形成原因,以提高认识.方法 选取14例行CT增强检查诊断为门静脉属支静脉瘤患者的资料,利用MPR、VR等观察静脉瘤发生部位、形态、大小及有无合并症等,分析部位和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脾静脉瘤9例、肠系膜上静脉瘤3例、胃左静脉瘤2例,CT表现为囊状或梭形瘤样扩张.其中合并门静脉高压7例、合并门静脉主干狭窄或闭塞6例,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治疗术后1例,脾切除术后1例.静脉瘤发生部位与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主干狭窄或闭塞
患者男,54岁.患者自诉2年前右膝关节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疼痛程度能忍受,无明显规律,疼痛于右侧下肢负重过久后稍明显,2年来疼痛逐渐加重.查体:右侧胫骨结节内侧压痛明显,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升高,N升高及Hb升高,尿常规无异常.X线表现为右侧胫骨近端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图1).CT表现为右侧胫骨平台后缘可见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界较清,邻近骨皮质破坏(图2).
患者女,28岁.9年前无意发现右侧乳腺一肿物,约“鸽子蛋”大小,无红肿、乳头渗液,无发热、盗汗,外院检查提示乳腺肿物,当时拒绝手术治疗,后于当地行膏药外敷,无好转.今右侧乳腺肿块有所增大入院.起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右乳12 ~1点钟方向触及一质韧肿物,活动度可,无压痛;左乳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
患者男,30岁.因“血精半年,右下腹隐痛不适3天”就诊我院.体查:右下腹压痛,双侧肾区叩击痛(-),直肠指检:前列腺上方可触及一囊性包块,无触痛,边界清,位置固定.经腹部和直肠超声:右侧精囊腺区可见一较大无回声区,范围约:71 mm× 32 mm,内透声可,可见分隔,CDFI: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侧精囊腺巨大囊肿.腹部及盆腔CT:右肾缺如,左肾代偿性增大,向前旋转,肾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前列腺上方、膀胱后方见一不规则囊性病灶,大小约62 mm×60 mm,CT值15.9
结核病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笔者在系统梳理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多部门合作责任框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结核病多部门合作机制的建立情况和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需要多部门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结核病多部门合作责任机制的建议.
结核病疫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需要考虑新的快速、便捷的早期筛查或诊断技术.简便、快速和廉价的免疫学诊断技术是结核病研究人员重点关注并且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抗原靶标包括单一抗原的检测和多种抗原同时检测,涉及的检测技术包括免疫学技术、质谱技术及纳米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检测技术和研究思路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研发的方向应注重多种特异性抗原同时检测.随着新型纳米材料和传感方法的发展,特异性强、免疫原性好的抗原得到不断发现和深入研究,这将有助于结核分
患者女性,42岁.自述1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眼视力下降,2020年12月门诊MRI提示右侧蝶骨大翼及右侧蝶窦占位性病变后,于2020年12月入院进一步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甲功5项、感染性疾病筛查、肿瘤指标、凝血功能均无异常.MRI提示:右侧蝶骨大翼内可见膨胀性团块状占位,大小约2.40 cm×1.70 cm×1.42 cm,右眼内侧肌群受压,包绕视神经颅内段,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点片状高T2信号(图1,2),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轻度不均匀性强化(图3,4).右侧蝶窦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肺结核的用药规律,挖掘出其常用药对,并借助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核心药物对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运用Apriori算法建立起关联模型,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核心药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应用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肺结核疾病靶点,分析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软件对成分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可视化.结果:筛选出符
目的:评价微卡(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免疫干预辅助治疗涂阴肺结核4个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随访1年和2年复发情况,为缩短涂阴肺结核患者的疗程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湖南省邵东县和岳阳县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断为初治涂阴肺结核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按纳入顺序在“德派(DAP)流行病学研究系统”进行登记录入,由系统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微卡免疫辅助方案组)和对照组(标准方案组),其中观察组184例,采用2H-R-Z-E/2H R联用微卡治疗方案,对照组180例,采用2H-
目的: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25例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用药时问为4~8周,平均(6.20±1.22)周;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髋关节死骨、脓肿、病变滑膜及肉芽组织,骨缺损区植骨选用截除的白体股骨正常骨质,选用非骨水泥生物型假体.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结核,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切口及病灶愈合、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