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准确合理的教学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首要基础,因此,要为阅读教学瘦身,还语文课程以清简。文章提出要依循学情,给烦琐的步骤消肿;紧扣文体,为肥胖的局部减肥;另辟蹊径,为膨胀的细节削枝,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循学情;另辟蹊径;紧扣文体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5-0058-01
王荣生教授说过:“阅读教学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无论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可见,准确合理的教学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首要基础。但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里,充斥着各种资料、设置了若干环节,课堂教学看似丰满了,但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因此,给阅读教学“瘦身”,还阅读教学以清简,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依循学情,给烦琐的步骤消肿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教学有着自己的教学规律和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能刻板地遵循所谓的教学规范,而置学生的认知和文本的内容于不顾。在相同课型的教学中,教学步骤已经践行过几十遍,但到了另外一节课仍旧按部就班,等到所有环节全部实施完毕,课堂教学时间也就所剩不多,学生在这样反反复复的环节中很难形成更多新的体验,积累更多新的收获。因此,必须要给烦琐的环节消肿。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教学步骤层层剥笋,不可谓不丰富:课前,播放《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学生交流对维也纳的认识,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指名朗读;初读感知,梳理文脉,概括课文;精读,提出探讨问题,学生合作分享,教师组织交流……所有步骤还没有实施完毕,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很显然,这样的设计完全无视学生的基本学情,而是将关注点聚焦在自己的教学上,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丝毫没有得到体现。其实,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有很多已经完全不必要作为一个必须环节加以实施。比如,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类似于检查预习、指名朗读等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流程,完全可以移到课前的预习环节。
二、紧扣文体,为肥胖的局部减肥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教案的设计不能平铺直叙、平均用力,而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着力聚焦,采用别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攻坚克难。这本无可厚非,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走向极端,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人为而肆意地增加一些教学环节,造成“局部地区臃肿”,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有部分教师为了所谓的展现自己的教学功底,还会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中进行教学,形成了阅读教学本末倒置的状况。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课堂伊始的导入设置、词语教学、检查预习环节都显得较为简单,似乎有直奔重点之意。而到了初读课文的环节,却教锋直转,突然重视了起来,反复地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浏览读、个人读、指名读、小组合作读,反反复复,耗时20多分钟。课后与这位教师交流时,他的解释是:“书不读熟不开讲,就是要让学生把书读熟练,才能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可见,这位教师将精力用错了地方。这篇课文是以介绍知识信息为主的说明文,语言相对严谨、朴实,并不适合学生的朗读训练。课文虽然需要以读熟为基础,但绝不是这种读法,虽然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率较高,但也不能遮盖学生收获不大的事实。针对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在了解说明内容、信息的基础上,历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创作思路,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感知作者的说明方法。在此处着力,才是这篇课文教学的正道。
三、另辟蹊径,为膨胀的细节削枝
在新理念的浸润下,很多教师已经懂得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根据课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题时,或许由于题目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分,一位学生直接回答不知道。这位教师显然缺乏充足的准备,但仍旧不愿放弃,对该生进行了引导:结合课文,你想想母亲为童年的作者做了哪些事情?这位学生仍旧无动于衷,此时教师依然执着:“你再看看题目是什么?”该生回答:“月光”。教师如获至宝:“对啊!关注到了月亮了。那从‘启蒙’一词,你了解到什么?”该生重新陷入了沉默。此时,教师开始不厌其烦地向该生解释“启蒙”一词的本义和在课文中的意思,用满怀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但该生依然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是存在的,教师如此对准一个学生“穷追猛打”,并不能让人感觉到对该生的关心,反而使得课堂教学的細节过于膨胀,导致教学目标指向的偏颇,造成了课堂教学节奏的紊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揭示的是教学规律,但教师不能固执地遵守。如果一味地运用常规的方法处理千变万化的课堂,就容易滋生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和可有可无的环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紧扣语文教学的本质,从学生的认知出发,给阅读教学“瘦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华.构建绿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艺术,2011(02).
[2]许晓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J].课外语文,2014(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循学情;另辟蹊径;紧扣文体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5-0058-01
王荣生教授说过:“阅读教学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无论树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可见,准确合理的教学是提升阅读教学效益的首要基础。但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里,充斥着各种资料、设置了若干环节,课堂教学看似丰满了,但很多都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因此,给阅读教学“瘦身”,还阅读教学以清简,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依循学情,给烦琐的步骤消肿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阅读教学有着自己的教学规律和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能刻板地遵循所谓的教学规范,而置学生的认知和文本的内容于不顾。在相同课型的教学中,教学步骤已经践行过几十遍,但到了另外一节课仍旧按部就班,等到所有环节全部实施完毕,课堂教学时间也就所剩不多,学生在这样反反复复的环节中很难形成更多新的体验,积累更多新的收获。因此,必须要给烦琐的环节消肿。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教学步骤层层剥笋,不可谓不丰富:课前,播放《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学生交流对维也纳的认识,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指名朗读;初读感知,梳理文脉,概括课文;精读,提出探讨问题,学生合作分享,教师组织交流……所有步骤还没有实施完毕,下课铃声已经响起。很显然,这样的设计完全无视学生的基本学情,而是将关注点聚焦在自己的教学上,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着教师的指挥棒,这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丝毫没有得到体现。其实,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有很多已经完全不必要作为一个必须环节加以实施。比如,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类似于检查预习、指名朗读等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流程,完全可以移到课前的预习环节。
二、紧扣文体,为肥胖的局部减肥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教案的设计不能平铺直叙、平均用力,而要在课文的重难点处着力聚焦,采用别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攻坚克难。这本无可厚非,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走向极端,犯下矫枉过正的错误,人为而肆意地增加一些教学环节,造成“局部地区臃肿”,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有部分教师为了所谓的展现自己的教学功底,还会在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中进行教学,形成了阅读教学本末倒置的状况。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课堂伊始的导入设置、词语教学、检查预习环节都显得较为简单,似乎有直奔重点之意。而到了初读课文的环节,却教锋直转,突然重视了起来,反复地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浏览读、个人读、指名读、小组合作读,反反复复,耗时20多分钟。课后与这位教师交流时,他的解释是:“书不读熟不开讲,就是要让学生把书读熟练,才能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可见,这位教师将精力用错了地方。这篇课文是以介绍知识信息为主的说明文,语言相对严谨、朴实,并不适合学生的朗读训练。课文虽然需要以读熟为基础,但绝不是这种读法,虽然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率较高,但也不能遮盖学生收获不大的事实。针对一篇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在了解说明内容、信息的基础上,历练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创作思路,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感知作者的说明方法。在此处着力,才是这篇课文教学的正道。
三、另辟蹊径,为膨胀的细节削枝
在新理念的浸润下,很多教师已经懂得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能够根据课文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月光启蒙”为题时,或许由于题目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上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够充分,一位学生直接回答不知道。这位教师显然缺乏充足的准备,但仍旧不愿放弃,对该生进行了引导:结合课文,你想想母亲为童年的作者做了哪些事情?这位学生仍旧无动于衷,此时教师依然执着:“你再看看题目是什么?”该生回答:“月光”。教师如获至宝:“对啊!关注到了月亮了。那从‘启蒙’一词,你了解到什么?”该生重新陷入了沉默。此时,教师开始不厌其烦地向该生解释“启蒙”一词的本义和在课文中的意思,用满怀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但该生依然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是存在的,教师如此对准一个学生“穷追猛打”,并不能让人感觉到对该生的关心,反而使得课堂教学的細节过于膨胀,导致教学目标指向的偏颇,造成了课堂教学节奏的紊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揭示的是教学规律,但教师不能固执地遵守。如果一味地运用常规的方法处理千变万化的课堂,就容易滋生一些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和可有可无的环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紧扣语文教学的本质,从学生的认知出发,给阅读教学“瘦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华.构建绿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教育艺术,2011(02).
[2]许晓杰.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方略[J].课外语文,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