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到张大千身在台湾对故土的涅槃还原再到山东藉画家王沂东挥之不去的沂蒙映像,呈现出来的都是艺术大师们对乡村及原生态文明的回归与呐喊……
吴冠中:“抢救了一个躺在摇篮里30年的婴儿”
唐宋直延民国,代有画家图绘长江,以油彩绘之全景,吴冠中是第一人。
2011年11月,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 以8000万元起拍,以成交价1.495亿元刷新了吴冠中单幅作品的拍卖纪录。
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吴冠中,始终对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谈及《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他曾自述道:“我作长江,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此亦我70年代创作之基本手法。江流入画图,江流又出画图,是长江流域,是中华大地,不局限一条河流的两岸风物,非沿江地段之拼合而已。”
在当时造神与造鬼的政治急涡中,《长江万里图》超越了时代笔墨和主题,奠定了“风筝不断线”的基石。《我负丹青》记述:“我为历史博物馆和人大会堂画的油画三峡、为北京站画的迎客松和苏州园林,都来源于那批素材。”
30年间,很少有人知道《长江万里图》存于世上。2006年1月18日,国内各大媒体报道:“30年来,《1974·长江》与吴冠中玩了一个失踪游戏,吴冠中已经遗忘的时刻,意外现身于家中一个柜子底层,油彩已经浸透纸背,板结了。它的重现,吴冠中感觉‘抢救了一个躺在摇篮里30年的婴儿。’”
张大千:“看山须看故山青”
自1949年12月最后一次离川至1983年5月乘鹤西去的34年间,张大千一直翘首冀盼踏上还乡路,一直把桑梓四川视作他心灵不断攀援的情感的藤。
作为画家的张大千,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更多的是把思乡的情愫诉诸笔端,《资中八胜》、《青城山通景屏》等寄情蜀山蜀江的组画都通过他笔下淌出的山水草木传达出对故乡大好河山缠绵眷恋的讯息。
这条情感线跨越了数个年代。并艺术地穿越时空隧道。
1981年初夏,旅日友人李海天请张大千为其日本横滨新建的高级观光旅社画一巨幅挂壁。1981年7月7日举行开笔典礼,来宾有张群、张学良夫妇等9人。这张画工程浩大,整整画了一年半,最终在伏案题书时溘然逝世。至今我们看《庐山图》,其左上角尚有仅用淡墨勾勒,未及皴擦点染之处,但这已无损于整幅画的辉煌。
大千在画上自题诗云:“从君侧看与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这也就解开了何以大千一生没有去过庐山,却将庐山选作可能成为自己绝笔的题材,原来庐山之美,早在大千胸中酝酿,聚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中的庐山,也即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
王沂东:
在《古老的山村》回归沂蒙
1984年,全国青年美术展览后,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油画家王沂东的《古老的山村》,并在日后做为馆藏作品经常予以陈列。此画完成于1983年,当时他只有二十八岁。
在王沂东的艺术世界里,对生他养他的沂蒙山区,对一望无际的北方田野,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勤劳、敦厚的农民,王沂东倾注了无限的情感和愿望。 以反映沂蒙山区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古老的山村》、《王玉贞》、《歇晌》、《赶集》、《母与女》等作品通过对所描绘人物命运的深入刻画,准确地表现了历史的进程。由此确定了他在画坛上特有的地位。
曾经参加过法国第十六届世界艺术节的《王玉贞》,创作于1983年。在画面上,画家通过对主人公凝视的两眼、微张的嘴、并扰的双脚细微地刻画,表现了少女的羞怯和情绪的紧张。她衣履不整,过分粗大的手以及疲备的身形,向人们展现了她依恋于土地、整年整月在土地上艰辛劳动的情景。透过她的头部、双手、红色上衣与黑褐色背景的对比,暗示了她必将冲破落后的小农经济的樊篱,迎来新的光明。
吴冠中:“抢救了一个躺在摇篮里30年的婴儿”
唐宋直延民国,代有画家图绘长江,以油彩绘之全景,吴冠中是第一人。
2011年11月,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 以8000万元起拍,以成交价1.495亿元刷新了吴冠中单幅作品的拍卖纪录。
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吴冠中,始终对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谈及《长江万里图》的创作,他曾自述道:“我作长江,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此亦我70年代创作之基本手法。江流入画图,江流又出画图,是长江流域,是中华大地,不局限一条河流的两岸风物,非沿江地段之拼合而已。”
在当时造神与造鬼的政治急涡中,《长江万里图》超越了时代笔墨和主题,奠定了“风筝不断线”的基石。《我负丹青》记述:“我为历史博物馆和人大会堂画的油画三峡、为北京站画的迎客松和苏州园林,都来源于那批素材。”
30年间,很少有人知道《长江万里图》存于世上。2006年1月18日,国内各大媒体报道:“30年来,《1974·长江》与吴冠中玩了一个失踪游戏,吴冠中已经遗忘的时刻,意外现身于家中一个柜子底层,油彩已经浸透纸背,板结了。它的重现,吴冠中感觉‘抢救了一个躺在摇篮里30年的婴儿。’”
张大千:“看山须看故山青”
自1949年12月最后一次离川至1983年5月乘鹤西去的34年间,张大千一直翘首冀盼踏上还乡路,一直把桑梓四川视作他心灵不断攀援的情感的藤。
作为画家的张大千,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更多的是把思乡的情愫诉诸笔端,《资中八胜》、《青城山通景屏》等寄情蜀山蜀江的组画都通过他笔下淌出的山水草木传达出对故乡大好河山缠绵眷恋的讯息。
这条情感线跨越了数个年代。并艺术地穿越时空隧道。
1981年初夏,旅日友人李海天请张大千为其日本横滨新建的高级观光旅社画一巨幅挂壁。1981年7月7日举行开笔典礼,来宾有张群、张学良夫妇等9人。这张画工程浩大,整整画了一年半,最终在伏案题书时溘然逝世。至今我们看《庐山图》,其左上角尚有仅用淡墨勾勒,未及皴擦点染之处,但这已无损于整幅画的辉煌。
大千在画上自题诗云:“从君侧看与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这也就解开了何以大千一生没有去过庐山,却将庐山选作可能成为自己绝笔的题材,原来庐山之美,早在大千胸中酝酿,聚天地之精华,集江山之瑰丽,这就是画家意中的庐山,也即画家心中的祖国河山。
王沂东:
在《古老的山村》回归沂蒙
1984年,全国青年美术展览后,中国美术馆收藏了油画家王沂东的《古老的山村》,并在日后做为馆藏作品经常予以陈列。此画完成于1983年,当时他只有二十八岁。
在王沂东的艺术世界里,对生他养他的沂蒙山区,对一望无际的北方田野,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勤劳、敦厚的农民,王沂东倾注了无限的情感和愿望。 以反映沂蒙山区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古老的山村》、《王玉贞》、《歇晌》、《赶集》、《母与女》等作品通过对所描绘人物命运的深入刻画,准确地表现了历史的进程。由此确定了他在画坛上特有的地位。
曾经参加过法国第十六届世界艺术节的《王玉贞》,创作于1983年。在画面上,画家通过对主人公凝视的两眼、微张的嘴、并扰的双脚细微地刻画,表现了少女的羞怯和情绪的紧张。她衣履不整,过分粗大的手以及疲备的身形,向人们展现了她依恋于土地、整年整月在土地上艰辛劳动的情景。透过她的头部、双手、红色上衣与黑褐色背景的对比,暗示了她必将冲破落后的小农经济的樊篱,迎来新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