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营口坠龙”谈复原“幽默”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4年的夏天,辽宁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大雨过后,一个农民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与传说中的龙极相似。
  之后,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龙尸”腐烂后剩下的骨头,运走陈列数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的《盛京时报》还派人采访,称之为“天降龙”,同时还配以照片,轰动一时。后因社会秩序混乱,这具“龙骨”下落不明。
  虽然有大量目击者、非常详实的记载照片,由于缺乏实物,营口坠龙仍然成了难以解开的历史之谜。
  营口坠龙,几度作为神话中的“龙”真实存在的民间证据,或是一种科学界尚未得知的神秘动物而沸沸扬扬。央视十套曾为此作了鲸鱼论的推测,并多次播出,却还是未能在观众中取得致,并由此带出更多的所谓证据。但是,单纯靠未有现代生物学基本知识的一些旧时文章,加上几张模糊的角度怪异的照片,再加上靠搜索引擎来议论的好奇网友,这件事情确没什么值得讨论之处。而央视节目邀请的专家,一口一个“根据形状看有可能是恐龙”却不可理喻,他连恐龙的基本定义都搞不清楚,也就是说即便那真是未知的、远古的海龙类,也决非陆生的恐龙。
  退一步说,就算那是神秘动物,其实最期待新物种的必然是科学界,而非公众。但每每海边或海上有神秘动物传言,学者去后基本全数落空。原因在于要么缺少证据,仅单纯目击,要么还是鲸鱼或者章鱼而已。要知道,海洋动物的结构与陆生动物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它们的体积根本就超出人类的正常思维,比如,你能想象蓝鲸拥有1.8米的生殖器吗?或者大王乌贼那直径达30厘米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动物从新鲜、腐烂、直到一堆白骨,再加上遗骸的不完整保存,这其中不同阶段的差异也非常惊人,这点可以在古生物的化石重建中得到辅证。
  禽龙是第一种被正式发现的恐龙,兼第二种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它的前足拥有特化的五指型,其中拇指为钉状,酷似一只角。以至发现者曼特尔根据最初那些不完整的骨骼,把禽龙的钉状拇指,错当成了一只角,放到了鼻子上。1853年的新年之夜是古生物学家一次盛会,20来人在一个巨大的禽龙模型中用餐。如果那只禽龙有灵,看着肚子里一群正在大快朵颐的人类,想想自己鼻尖上的“角”,再想想自己的前足,心里要有多郁闷就有多郁闷。
  五角龙是角龙类的一种,顾名思义,你一定认为五角龙有5只角了——错了!五角龙其实只有一只鼻角和一对眉角,但最初的研究者把它眼睛下后方颊部的2个角质突起也当成了角,所以把它命名为五角龙,并一直用到现在。
  青岛龙是我国发现的最著名的有顶饰的鸭嘴龙化石,它与“标准”的鸭嘴龙似无多大区别,只是头顶上多了一只细长的角,样子就像独角兽一样。至于这只角的作用,更是众说纷纭,它既不像武器,也不像其他有冠鸭嘴龙那样能扩大自己的叫声。现在有人指出,这或许是一个移位了的鼻骨,被误放在头骨的前方垂直立起的位置。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青岛龙可能就属于一只扁平头颅的鸭嘴龙类了。
  最后来看看最离谱的复原——那真是一段充满了幽默、错误、奋战不休、困惑不已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寒武纪的奇虾。
  奇虾的第一件标本约于121年前发现于著名的加拿大龙王盾壳三叶虫层位。1892年,加拿大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惠特魏将其描述为一只没有脑袋、形似虾的节肢动物体躯,它腹部的刺是“虾”的附肢。接下来,美国地质调查所主管、史密森协会主任瓦寇特命名了Sidneyia,认为它是一种节肢动物,它的头部具有硕大的觅食附肢。1911年,瓦寇特命名了属于海参类的Laggania,标本有一个大口的构造。最后,他又命名了一种名为Peytoia的水母类,这个生物体具有一个环状构造,带有32个骨片围绕在中心的开口位置。
  直到多年以后,剑桥大学地球科学部的教授、杰出的三叶虫专家惠汀顿检视了加拿大寒武纪化石标本,其中一块保存得并不完好的大型标本让他无比震撼,以上四个物种竟然在一个动物的身上次第出现了,谁又能想象到这样的一个组合模式——奇虾的后端、Sidneyia的觅食附肢、压扁的海参Laggania、再加上有一个中间开孔的水母Peytoia?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家伙能够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生物体!
  这些故事说明了什么呢?生物学正是一个调皮的小孩,当真相完全露面前,任何孔窥之举都可能偏离正确十万八千里,包括上个世纪营口一条腐烂的所谓“龙尸”,在基本没有任何实证的情况下,七嘴八舌的讨论也就是娱乐一下冬日午后懒散的时光而已。
其他文献
2021年1月10日,雅加达,印尼海军蛙人打捞飞机残骸和乘客物品。图/人民视觉  当地时间2021年1月9日,印度尼西亚三佛齐航空公司(Sriwijaya Air)一架波音737-500客机从雅加达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起飞几分钟后失联。  据路透社报道,印尼交通运输部长布迪·卡里亚·苏马迪(Budi Karya Sumadi)在新闻发布会上称,这趟航班一共搭载了62人,其中包括50名乘客和12名机
神秘论者赋予它们怪异的超自然力量,地质学家惊叹它们如此之大,考古学家疑惑是谁制造了它们,而共同的一点就是:没有人否认它们拥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恐怖美感。那么,它们到底来自哪里?是什么时间的作品?谁制作了它们?它们的用途是什么……  2008年5月,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又名《印第安纳·琼斯和水晶头骨王国》)在美国首映。这部充满异想天开情节的大片再次激发了人们对水晶
我其实又不是这些,也不是在这个世界中。而在平行世界中,我又全是这些,甚至更多。  我并不是发疯了,也不是在讲述科幻故事。根据多世界诠释,上面这些就是事实。  多世界诠释是量子力学的一种诠释,认为与我们世界相同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还存在许多个平行世界。多世界诠释还认为,我在这个世界中做的每一次选择,都会产生多个平行世界:每一个世界对应着我所做的其中一个选择结果。可以说事实上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都已
“人脸”与“年龄”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听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张“大叔”的脸和一张“小鲜肉”的脸,只要看一眼就能区分开来。这是因为在人的衰老过程中,面部衰老的变化比较明显且容易观察。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年龄相仿的两个人,一个看起来“显年轻”,一个看上去“显老”,这意味着,我们的“生理年龄”可能与“实际年龄”是对不上的,而这种差别随着年龄增大还会越来越明显。  中科院
图/本刊记者 大食做个刘雯  见到刘雯时,她正准备将六分之一片12寸的芝士披萨——看起来比她脸还大——塞进嘴里。对于一个身高178cm、体重常年保持在52kg左右、从事模特行业超过15年的女性来说,这个画面过于奢侈。  “那一定是她这一整天吃的所有东西。”记者雷瑞说。雷瑞在一家时尚杂志工作多年,采访过刘雯近十次。她笃信刘雯在严格控制饮食,理由之一是她记得2014-2015年,刘雯看起来胖了一些,还
人人都爱美,女性更是如此,但衰老可是美丽的大敌。可无论如何保养,人还是会一步步走向衰老,这似乎是不可扭转的自然规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就在前不久,分子生物学家玛利亚·克罗马兰克向谷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发出了一封公开信,希望他能够资助抗衰老的研究。克罗马兰克认为,衰老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打败或减缓衰老是对全人类最有意义的事情。但,衰老真的可以治愈吗?  衰老,不可抗拒  通常,30岁
国宴的菜,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系,经几代厨师的潜心整理、改良、提炼而成,主要考虑到首长、外宾都能吃,象国宴的川菜,少了麻、辣、油腻,苏州、无锡等地的菜,少放了糖,都在原来的地方菜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让我们来看看国宴的餐桌上都摆放着那些名菜呢?  国宴乌鱼蛋汤  这是主席最喜爱的一道国宴汤菜。此汤被誉为钓鱼台台汤。它精选高级乌鱼蛋和国宴顶级清汤制作而成,微酸微辣,妙不可言。  国宴酥皮鱼翅盅  俄
图/受访者提供  张雷像一阵风一样飞快地走进工作室,飞快地握了手,打算跟我飞快地聊一会儿,然后他要赶去工地。  南京汤山的云夕博物纪,作为南京直立人遗址博物馆的配套项目,刚刚开业就成为爆款,正在一房难求的时候,业主方决定自掏一百多万把房间全部包下来,停业整改,对发现的品质细节重新返工,张雷得去现场看看。  他没想到这家占地80亩、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的温泉酒店这么快就红了,“可能在他们酒店业里
如今提起潮州菜,绕不开张新民的名字。他一手把潮州菜从粤菜系中“打捞”出来,让世人看到曾被隐匿的味道。许多菜名,像花椒焗膏蟹、龙穿虎肚、生腌大闸蟹等,都是通过他的宣传才广为人知。像张新民这样半路出家、从文化研究入手把一个地方菜推向全国的案例并不多见。打捞“潮菜天下”  张新民正式研究潮州菜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时他还是一名记者,在报纸上写地方文化专栏。刚好这一年,张新民和几位喜欢潮汕美食的朋友成立
拍侯孝贤那天,赶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彩排,多条道路实施交通管制,一早我开车绕道赶到他入住的位于东三环附近的酒店。  负责宣传的女孩带我来到酒店的一间套房。打开电动窗帘,炽烈的阳光扑面而来,白色茶几,米色沙发,整个房间处于曝光过度的状态。我把墙角一根探向房中央的莲蓬灯推向窗边,接着在一扇门上用胶带粘了一块黑绒布,随后又重新合上窗帘。  女孩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另一个房间:“导演,可以过来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