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u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全程跟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会让学生高质量的参与课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语文走进了生活,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同时也锻炼了多种能力。本文着重论述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评价两个方面。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实践活动 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纲要》、《课标》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
  一、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为耗时长,前期的准备工作比较多,所以很多语文教师怕麻烦,怕耽误教学进度,而选择忽略,或者是当作语文教学的附属品,教学任务相对轻松时,开展一次,任务重时又弃置一边,随意性强,无法做到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意识到语文素养不是试卷上的分数,高分不代表高能力,高素养。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就会坚持把活动课程开展下去。其中的要点之一就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课堂上不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二、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特征,所以语文教师设计多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应体现这三个特征,即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现有的语文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学习“的编排,但毕竟课时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将开展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渗透于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提高兴趣的同时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1.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活动。“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更值得中学生们去深入了解。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等等,外来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都可以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机会。
  2.积极开发课本资源,延伸拓展开展活动。现有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如果语文教师有一双慧眼,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契机。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有《現代诗歌两首》(《我爱这土地》和《乡愁》)教师借此可以开展一次现代诗歌朗诵会,法布尔的《犀粪蜣》可以延展到其他的动物学家的作品,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以及平等尊重自然的意识。七年级下有张晓风的《给我一点水》借此可以展开保护水资源的活动课。文言文《三峡》可以开展走进三峡,了解长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八年级上册有《一个价值一千亿元的名字》可以组织一次采访活动。八年级下册《长城的价值》借此可以全方位的了解长城这一雄伟建筑。只要教师有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意识,可开发的资源随时可以找到。
  3.在具体的活动方式上,形式要多样。不仅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可开展竞赛、表演、辩论、游戏、赏析、研究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方式。
  4.协调学生的分工,学生可自由组成小组,教师协调,特别关注个别学困生的参与情况,给每个学生以参与的机会,表现的舞台。
  5.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度,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意见,以便学生及时修正,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
  三、要设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体系中必须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束之后,要有对每一个参与者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端正,是否在团队合作中贡献力量,是否能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等,参与评价的除了参与者自评之外,小组负责人要评价,组员之间要互评,最后对呈现在课堂的学习成果教师要评价。通过每一次的评价,让参与课堂的学生肯定收获,明确不足,找到差距,以利于以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更好的开展。
  对学生的探究发现进行评价时,看重探究学习的过程而非发现的结果;看重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和各种方法的掌握,而非知识量的多少;看重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单纯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看重探究过程和方式的独特性、创新性,而非某种固定程序的重复和再现;看重结论的有理有据,而非统一标准。
  陶行知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开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应该开放。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投身于新课程改革之中,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综合性学习,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力求追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实践”三位一体的境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
  [2]徐佼.《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观念转变》
  [3]李启玲.《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多种能力》,考试周刊,2009(12)
  [4]廖海燕.《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前沿, 2008(11)
其他文献
2008年1月8日上午,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缅怀林一山同志座谈会。长江委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主持座谈会,文伏波、方子云、潘天达、徐安雄等科技委部分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84-01  高考语文试卷对“语言表达连贯”考点的考查都非常火爆,不但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还以填空题中的排序或仿写的形式出现。其中全国卷从2014年开始,已连续二年以主客观题、共8分分值的形式考查了这一考点,可见其发展态势。那么,这一受到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高考命题专家共同青睐的题型,理应引起广大考生
水价作为水资源市场供需的基本信号和水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调整水供求关系,建设节水型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黑河流域水价偏低、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从经济和心理两个角度对
为提高发酵米乳饮料的贮藏稳定性,研究果胶、结冷胶、刺槐豆胶和瓜尔豆胶4种单体增稠剂对红枣发酵米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3%的添加范围内,果胶、结冷胶和刺槐豆
【摘 要】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培养能力。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18-001  素质教育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各种行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将微课应用到电大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从电大计算机教学现状出发,从微课的制作、应用策略和实施放果三个方面讲述了微课在电大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大教育 计算机专业 微课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2【文献标识码】A 【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76-02  什么是高效的"作业",国内外学者较为认同的是教师用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效果.然而,作业作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近几年师生的反馈情况看,其有效性现状并不十分理想.给学生减负,提高物理课后作业有效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并取得较显著的效果,目前并没有专
提出基于网络计算机辅助的产品造型设计系统的基本构成,就设计过程的总体构成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对产品造型设计中的形态设计和材料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归纳.利
该研究应用东北林区调查的119天然林标准地数据,通过绘制各林分直径分布直方图,分析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运用SB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和β分布函数对其进行
【摘要】微课教学注重教学互动、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课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利用微课进行高效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文章主要探究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应用微课教学的对策,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行性,旨在进一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微课应用水平,保障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微课 应用对策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