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言语的温度 教鲜活的语文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k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之中,感受作者饱含温度的言语。

一、《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概述


  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长征面临着许多艰难险阻,在爬雪山过草地时陷入困境。红军已经没有粮食可吃、没有衣服可穿。如何走出困境,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成为彭德怀日夜忧虑的问题。彭德怀的一头大黑骡子伴随他很多年,他对大黑骡子有着很深的感情。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彭德怀忍痛割爱,命令军人将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宰杀,以便为红军提供食物。在进行这一课文的教学时,大多数教师从“彭德怀为什么杀掉了自己喜爱的大黑骡子”出发,让学生进行思考。事实上,教师应该凸显“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但他更加热爱党的事业,关爱自己的同伴”的主题,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体会作者傳达的情感。《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主要体现了一个“爱”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文本蕴含的爱,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借鉴这种言语表达的方法,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二、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为例,探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1.创设教学情境
  一方面,教学情境可以带学生走进文本,贴近文本,激发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学情境可以带给学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其与教育领域的融合更加紧密,催生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润色,教师可以自如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课堂。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互联网作为依托,可以调用互联网的丰富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音频、教学图片等。教师应该为学生介绍课文背景,做好课程导入工作。
  比如,教师在讲《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呈现与红军长征有关的视频,让学生把握红军长征的来龙去脉,正确认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红军长征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近四百场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四百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十四个省,翻越十八座大山,跨过二十四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讲述的事件正好发生在这一时期。在为学生介绍文章背景后,教师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并让学生感受彭德怀的“爱”。
  2.引导课文阅读
  课文阅读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第二,让学生认识生字生词;第三,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高度概括;第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琐碎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强加硬扣地把教师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就没有个性化阅读体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科学朗读课文,并对文章内容进行重点标记,看哪些句子能给学生带来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比如,教师在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之后,应该让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生词字音,理解生词含义等。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该让学生采用粗读和细读方法进行反复阅读,并让学生把重点语句标记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前,需要让学生思考:文本中的哪些语句体现了彭德怀的“爱”。彭德怀在课文中流露出了两种情感,第一种情感是对大黑骡子的情感,第二种情感是对战友的情感。这两种情感在彭德怀的情感世界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体现了彭德怀的高洁品格和杰出道德品质。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并在有感悟的地方及时写下批注,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巡视,并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交流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阅读问题。
  3.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内的互学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具备相互协作的能力,在解决阅读时所遇到的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传统教学课堂,教师一言堂,老师的阅读理解就是学生的理解,对阅读问题进行讨论,导致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较低。对学生个体发展而言,小组合作非常重要。小组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以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带动核心素养教育,逐步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比如,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习成绩较为优异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合为一组,实现优势互补的目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出描写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情感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文中有很多句子都体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和不舍,如“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彭德怀背过脸去”“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无论是“抚摸”还是“摘下军帽 ”等动作,都传递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小组找出相关语句,对重点词汇进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彭德怀内心的情感矛盾。
  4.进行情感升华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几个:第一,在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第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第三,生活经验的勾连,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部分教师过分关注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和理论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情感属性。小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解读文本蕴含的情感,逐步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
  比如,在带领学生认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情感后,教师应该进行情感升华, 对学生提出问题——彭德怀如此喜欢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大黑骡子杀掉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进行再次阅读,可以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彭德怀深情地……‘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叉在腰间怒吼道”。上述这些语句都可以解释教师提出的问题:彭德怀虽然喜爱自己的大黑骡子,但是在战况紧急、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必须有所牺牲,让战友们生存下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彭德怀为榜样,传承伟人的高贵品质。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引言  对文学作品进行熟读,以充分总结其审美素材,并将这些素材融入具体教学中,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艺术情感,强化其艺术敏感力和艺术鉴赏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方法来体现部编版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岳阳楼记》中,作者就以独具匠心的技巧,将洞庭湖的不同样貌进行了立体化、形象化勾勒,使景观多元化的美充分展现。本文就以《岳阳楼》为例,对部编版语文教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道: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部编版语文第二册的识字6《古对今》就是一篇识字教学的教材,学生既要在诵读中识字,又要注重传承汉字文化。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识字课文时,我设计了朗读环节,重点是读出节奏,感受韵律。写字环节的重点是感受李、香两字中的竖、撇、捺位置的细微差别,难点是感受对对子
期刊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习作的及时反馈、准确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对学生某一次或某一个阶段的习作练习给出一个等第或者说是终结性的结论,而是要通过全面、具有引导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进一步修改习作,再次令习作得到升格,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能够真正有一些新的发展,得到进步与成长。本着这样一个目标,笔者在习作教学的评价环节中作了如下尝试。一、指导方法,同伴互改,激发兴趣  单一的评
期刊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习作,老师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养成即兴、随心用笔尖记录生活的习惯,是低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呢?一、录音作文  七八岁的孩子讲个故事、说个笑话、评论个事情头头是道。在辅导小女写作文的时候,我发现一个规律,只要我让她讲一讲习作的内容,她叽里呱啦滔滔不绝
期刊
六至八岁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此时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他们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让这么小的孩子来写作文,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会产生惧怕心理,谈“文”色变,从而使作文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在长时间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六七岁的小学生对涂涂画画、粘粘贴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果能将一年级的写话训练与他们的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让写话也变得生动活泼,富有
期刊
美国学者莫提勒·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一个阅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提出并必须尝试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说了什么?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四个问题是一般性问题,适用所有的阅读。这四个问题指向“整本书”的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读者观点、现实意义。只有明白了以上四个问题,我们才算是读懂了“这本书”。那么,实际的教学中怎样解决这
期刊
习总书记说:“古人讲,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然而当今世界上却弥漫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遥控器”“手机游戏”的战争,并且在这场战争中,书本节节败退。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如何让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孩子,真正爱上阅读,学会阅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一、为什么要读整本书  我们书中的课文,大多选自名篇名著,篇幅短小,结构简单,语言“规范”,主题
期刊
一、玩味妙趣片段,诱导整书阅读  初中学生阅读名著,尤其是《呼兰河传》这种故事情节松散的小说,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没有兴趣读,无法坚持读下去,读不出味道。对此,教师挑选著作中的精妙有趣的片段让学生玩味品读,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进而使他们产生阅读原著的欲望。  1.挑选两个片段,和学生一起读一读,品一品。  (一)  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  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
期刊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你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 的理论,就是教师教各种学科,最终目的在于不需要教,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语文学科内涵丰富,知识面广,除了要教学生听说读写的知识和方法,教师更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使他们离开了教师,离开了语文课堂还能自己自主学习、成长,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就
期刊
因有幸参与了《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一书的编写工作,故而可以在第一时间学习到钱老师弥足珍贵的课堂教学实录。我想就钱老师执教的《多收了三五斗》一课,谈谈其对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的启示。一、“词”中有真意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提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因为这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一个基础,无论是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还是“文化传承与创新”,都有赖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