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共生,交织共融r——基于浙江省未来社区项目的设计思考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江省未来社区项目的构建过程中,多群体、多维度、多层次的矛盾相互碰撞,充盈其中.树立矛盾共生意识,是平衡建筑的十大设计原则之一,也是指导未来社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原则.文章以桐乡杨家门未来社区为例,从疏与密、开与合、传承与新生三个方面阐述了矛盾共生理念在未来社区建设中的实践应用,为浙江省的未来社区推进工作提供创新思路.
其他文献
文章从王澍和隈研吾的作品出发,探寻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方式,再以他们的理念以及其对材料利用方式的对比作为研究对象,思考传统材料如何注入现代建筑并使之充满活力.
基于国家推行课堂思政建设全覆盖的态势,领会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分析室内设计课程融入思政的必要性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理清室内设计课程结合思政的具体思路,从社会时政、学科发展史、设计题材、工匠精神等方面入手寻求思政元素,让思政元素贯穿到室内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去.同时,探索室内设计课程的设计实践和设计评价的思政育人内容,完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与思政的融合,以期为国家培育有理想信念、有责任担当、有过硬本领、有品德修为的高质量室内设计人才.
文章选取9所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普通高校进行调研,以研究建筑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现状.首先,对师资进行分析,研究了专业教师的性别和学历构成;其次,通过对各学校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了设计类课程的安排,并对教师数量和安排课程进行回归分析;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对主要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普通本科院校的建筑学专业师资严重短缺,平均每校不足8人;开设课程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专业教师,每增设1门设计课程至少要增加2名专业教师;主要教学模式的效果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直接传授、分组讨论、智慧课堂.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提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文章基于建筑学科范畴,通过梳理21世纪初以来老旧小区改造相关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图谱,并从旧城更新、社区更新、社区养老三个不同视角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评述,旨在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三山岛是太湖流域集景观、生活、生产于一身的滨水聚落,为保护并发扬其遗世独立、安静祥和之特色,文章以叙事理论来认知三山岛滨水聚落及其人文历史脉络,通过叙事素材体验、空间-事件要素梳理等基础步骤,从历史文化、宗族祠堂、仪式信仰、滨水生活、自然人文五种叙事空间类型出发,认知滨水聚落空间社会文化性并探寻其构成机制,为如何在新时代城镇化语境下保护、传承与发展滨水聚落提供借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行以及中国乡村的发展,以何种发展模式实现乡村的振兴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选取文化导向为切入点,首先阐述了西方国家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其次探讨了文化、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并重点归纳出以文化为导向的乡村振兴(CRR)模式的三要素:乡村历史建筑、乡村节日活动与乡村景观;最后,对CRR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辨析与总结.
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态度是开放、共享,校园边界空间作为校园和城市衔接过渡的区域,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文章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设计为例,分析其作为高职院校校园与城市界面的功能与价值,通过对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自然、城市、建筑内部三个边界维度的解析,梳理设计中边界空间的多义表达,从而重新定位校园边界建筑和空间的作用.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而区位论则是反映人与空间中各种事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为达到某一行为该如何正确高效地选择合适的区位,这就是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城市设计中,对区位的审视与分析古已有之,已然成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对于区位的审视具体应该审视什么、把握什么以及如何审视才能使得区位于城市设计而言不止是徒有其表的“分析套路”,而是真正有益于设计的点睛之笔.文章以《安徽池杉生态湿地公园门景建筑创作城市设计》为例,力求探讨区位空间审视下的城市设计路径,旨在使得设计彰显意象特质,突出城市特色,具有较高的
文章提出山地型有机茶园的空间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并研究将其应用于茶园空间规划的途径.通过梳理山地型有机茶园的生态效益构成及关联内容,确定基础资源要素评价的等级评分和分类标准,为各功能空间匹配评价指标并进行权重赋值,以此构建空间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内容和评分标准作为空间规划原则,制定初步空间规划方案,再对茶园的单一功能空间及功能空间格局进行空间生态效益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劣质综合空间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空间规划的改进策略.文章结合安徽省榔桥镇有机茶园探讨了空间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的应用
换乘空间作为高铁客运枢纽最重要的场所,起着疏导旅客进行人流交换,创造安全便捷的流动空间的作用,良好的可达性可提升旅客的换乘效率和出行体验.近年来,空间句法理论被逐渐运用在交通建筑换乘空间的可达性研究中,文章将建立基于空间句法和实际调查结合的换乘空间可达性分析模型,并以武汉站换乘空间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从而对这类以“上进下出”为客流组织的大型高铁站换乘空间的可达性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