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口服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hz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新生儿黄疸分两组对照治疗,治疗组80例采用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酶诱导剂)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对照组80例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结果:治疗组显效75例(93.7%),有效3例(3.7%),无效2例(2.4%),总有效率97.4%。而对照组显效20例(25%),有效30例(50%),无效20例(25%),总有效率75%。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而且方法简便易行。
  【关键词】茵栀黄口服液;口服治疗;新生儿黄疸;观察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09-02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科常见病,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持续时间延长,轻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甚至致残、致死。为寻找方便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减少换血治疗及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减少治疗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本科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蓝光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山东寿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60例,采用仅考虑各组例数均衡的动态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单纯光疗组80例,茵栀黄口服液+光疗组80例,3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质量、母乳喂养比例、出现黄疸日龄、入院日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1]。
  1.3 纳入标准
  (1)胎龄≥37周;(2)血生化检查提示间接胆红素血症,且胆红素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2001年制定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标准[2]。
  1.4 排除标准
  (1)早产儿、过期产儿及日龄>28 d者;(2)伴有明显感染表现者;(3)伴有直径>5 cm头颅血肿者;(4)伴有胆道闭锁等肝胆系统畸形为阻塞性黄疸者;(5)溶血患儿血红蛋白<90 g/L者;(6)伴有消化道畸形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不能口服药物者;(7)伴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病者。
  1.5 治疗方法
  单纯光疗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单面蓝光照射治疗,每日12 h,人工喂养,奶间喂水。
  茵栀黄口服液+光療组:除给予上述蓝光治疗外,入院后同时给予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72222),每次3 mL,每日3次,应用3-5 d。
  1.6 观察指标
  入院当天治疗前,入院第3、5天治疗后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计算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组间比较。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任何副反应,包括皮疹、腹泻、呕吐、体质量等,并计算其发生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
  显效:治疗5天后黄疸明显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7mg/dl(119.7μmol/L)。有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大部分消退,经皮测胆红素值7~10mg/dl(119.7~171μmol/L)。无效:治疗5天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经皮测胆红素值>10mg/dl(171μmol/L)。
  2.2 结果
  治疗组显效75例(93.7%),有效3例(3.7%),无效2例(2.4%),总有效率97.4%。而对照组显效20例(25%),有效30例(50%),无效20例(25%),总有效率75%。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3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5 d 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光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水平慢于茵栀黄口服液+光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
  2.3 副反应发生率
  2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表明,腹泻、皮疹及呕吐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董小玥等的报道,我国正常足月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的峰值出现在日龄第4--5天,一般情况下,我国自然分娩的足月儿出生后3d,刨宫产的足月儿生后5d随母亲出院,因此大部分足月儿在出院后才达到胆红素的高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关的常见伴疾病包括ABO溶血,G-6PD缺乏,败血症等,这和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一致。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期非常普遍,也是我国大部分新生儿病室内最常见的收治原因之一。高胆红素血症的综合治疗包括光疗,酶诱导剂,换血等。茵栀黄制剂主要成分有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是传统的退黄利胆药物之一。茵栀黄口服液的主要成分是黄芩甙、金银花、茵陈、栀子提取物[3],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其有退黄及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但茵栀黄注射针剂副反应大[4],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临床使用存在争议,而茵栀黄口服液相对副反应较小,口服方便,退黄效果基本肯定[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黄芩苷通泻胃肠郁热,能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增加胆汁流量,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栀子清利三焦湿热,有利胆及促进胆汁分泌作用,能减少血中胆红素,增加胆囊收缩,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减少了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达到退黄作用;茵陈有清热利湿退黄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还能拮抗溶血,药物研究表明对小鼠肝脏药酶有诱导作用大便是胆红素排泄的主要途径。光疗和药物治疗都可以使大便次数增加和(或)水分增多,从而排出更多胆红素。
  总之,本研究表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光疗对于足月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尽早服用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抑制胆红素水平进一步上升,使部分患儿避免光疗。且本研究剂量的茵栀黄口服液应用于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69277.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418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药成方制剂15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4.
  [4] 王亚华,祝永明,涂历标.茵栀黄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探讨[J].医药导报,2010,29(1):119122.
  [5] 牟春笋,刘琳,徐文菊,等.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干预[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30132.
其他文献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主要诊断为损伤、中毒的儿童疾病分布情况,了解损伤、中毒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儿童损伤、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
近期,湖南、云南等地发生了严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多起涉医案事件。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和公安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进一步打击涉医违
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由于多种疗法介入到该领域 ,使医生及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法上意见不尽一致。近日 ,我科治疗了 2个病例。 1例是 6 5岁的女性 ,直肠
本文对国内外的有关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在身材矮小的病因中,相当多的是由于生长激素所造成,定义为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其发病率约为1/10000~1/4000. 通过生长激素(GH)治疗儿童GHD已近半个世纪.最初人们从人垂体纯
目前瘫痪患者乘坐的轮椅都需患者用手提供动力才能使轮椅运动.这既增加了患者手臂的负担,又不能使患者躯干及下肢得到锻炼,时间长久患者的肌肉会出现废用性萎缩.本文设计的瘫
【关键词】纳洛酮;清开灵;酒精中毒  【中图分类号】R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08-01  引言  急性酒精中毒,是指患者因过量饮用酒类饮料或乙醇,导致中枢系统过度兴奋或严重抑制,在本地急诊科属于常见病,严重可使患者死亡;使患者尽早恢复意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在临床抢救中常规应用的是纳洛酮、胃黏膜保护剂、利尿剂、葡萄糖等对症
期刊
目的 探究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试验组予以
目的:研究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
目前 ,胃肠道肿瘤病人行腹腔镜手术的例数正逐年上升 ,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报道也日渐增多 ,形成了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的一种发展趋势。国内经过了近 10年的发展 ,也已从单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