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房棘球蚴感染对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多房棘球蚴感染后巨噬细胞线粒体代谢功能变化,为探索多房棘球蚴病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处理方法不同设培养组和对照组,其中培养组按照500:1比例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与2000个多房棘球蚴共培养,对照组RAW264.7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根据培养时间不同,将对照组和培养组分为24 h对照组、72 h对照组、24 h培养组、72 h培养组.采用MitoTracker(R) Deep Red FM线粒体深红色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并应用Cytation5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检测细胞线粒体平均荧光强度,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拷贝数(mitochondrial DNA copy number,mtDNA-CN),采用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系统实时监测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24 h(15341±2532 vs.17823±3429;t=6.379,P< 0.01)、72 h(18102±3505 vs.21511±5144;t=17.680,P< 0.01)培养组线粒体平均荧光强度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降低.72 h培养组mtDNA-CN(3.23×109± 1.78×107)较其对照组(4.39×109± 3.70 × 107)显著降低(t=8.85,P<0.001).实时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分析结果示,24 h [(241.70±73.13) pmol/min vs.(69.05±52.30) pmol/min;t=7.89,P< 0.01)]、48 h [(249.50±42.06) pmol/min vs.(60.28±40.66) pmol/min;t=8.64,P< 0.01]培养组较相应对照组细胞耗氧率升高,且48 h培养组细胞外酸化率较其对照组增高[(111.60±17.49) mpH/min vs.(35.05±7.57) mpH/min;t=16.90,P< 0.01];72 h培养组较其对照组线粒体活性氧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58264±10087 vs.4307±97;t=12.930,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9.833%±2.285% vs.2.667%±0.208%;t=6.645,P<0.01).结论 多房棘球蚴感染可损伤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抑制巨噬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而使糖酵解增强,巨噬细胞代谢状态改变可能是多房棘球蚴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对2014-2020年四川省疟疾报告病例检测结果进行复核,评价四川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疟疾诊断能力.方法 对2014-2020年四川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收集的疟疾报告病例血液和血涂片样本采用镜检和巢式PCR法进行复核,对复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4-2020年四川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累计复核1710例疟疾报告病例样本,其中阳性样本复核1634例,阳性符合率为95.56%(1634/1710);疟原虫虫种完全一致1508例,虫种一致率为92.29%(1508/1634);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目的 利用鸟枪法分析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囊液蛋白(hydatid cyst fluid protein,HCFP)组分,寻找其中具有潜在调控免疫失调性疾病功能的活性组分.方法 无菌收集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肝囊肿中的细粒棘球蚴囊液,采用鸟枪法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采用MaxQuant 1.6.1.0软件进行数据库检索.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对已鉴定的蛋白质从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结果 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
目的 了解河南省濮阳市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为当地传疟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为调查点,于2018年9月和2020年7月捕捉中华按蚊,采用滤纸接触筒法测定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敏感性,应用WHO抗药性评价标准确定抗性级别.结果 2018年和2020年捕获的中华按蚊对马拉硫磷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91.08 min和40.95 min,60 min击倒率分别为37.50%和60.87%,24h死亡率分别为90.91%
目的 观察并分析先天性左心室室壁瘤或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04年1月至2020年12月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左心室室壁瘤或憩室的患者16例,随访(58.00±34.16)个月,观察终点为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结果 患者发病年龄为(55.00±16.64)岁,男性较多,占68.75%.4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11例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1例患者合并血栓栓塞.患者室壁瘤或憩室最常见于心尖部和后
目的 总结右心室Overhaul技术在治疗伴右心室发育不良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运用经验,探讨术中操作要点,评估其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21年4月间采用右心室Overhaul技术治疗的合并有右心室发育不良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8例,其中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15例,房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伴房间隔缺损3例,三尖瓣发育不良伴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明确具有右心室发育不良.术中使用右心室Overhau
目的 分析心脏重症患者术后早期检验危急值的发生与预后的相关性,评价现行的危急值项目对心脏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我院心脏重症临床数据库中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出现检验危急值报告分为危急值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住ICU时间和术后病死率的差异.进一步通过ROC曲线模型及术后28天生存分析,明确危急值报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确定报告例次的最佳预测阈值.结果 危急值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住ICU时间[(8.28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复合二尖瓣成形术(MVP)与二尖瓣置换术(MVR)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80例CHD合并中-重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二尖瓣的处理方式分为MVP组(48例)和MVR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前、出院时、随访1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移植中冷缺血时间(cold ischemia time,CIT)及供者年龄对心脏移植受者院内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5~2020年首次行原位心脏移植的518例受者,并根据供心CIT将其分为<4 h组(n=225),4 h≤CIT<6 h组(n=171)及CIT≥6 h组(n=122),每组再根据供者年龄<40岁和≥40岁分为两个亚组.记录受者、供者基本资料与受者术中及术后应用机械辅助的情况,统计院内死亡率以及随访生存率.结果:供者平均年龄(35.5±
目的 了解云南省人体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全省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10个县(市)共20个调查点.以各调查点1岁及以上本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并计数,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同时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结果 共粪检5067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950人,总感染率为18.75%,其中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7.52%、8.47%和9.02%.3~6岁儿童
目的 探究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模式,连续入选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局等数据,比较分析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病率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以及肥胖、一级亲属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和